-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8797
- 條形碼:9787559458797 ; 978-7-5594-587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人生底色, 苦難與希望交織、柳暗花明, 少年立志出鄉關、雛鷹振翅, 困窘中砥礪前行、春潮涌動, 方寸間男兒本色等。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前言
可以說,張禮康是一段歷史。
在他身上,是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成長史,是一段中國營企業家的奮斗史,是一部充滿著熾熱情感和時代畫面感的變遷史。
遠看,張禮康就是個普通人,和我們身邊每天擦肩而過的人們沒有不同。他衣著樸素,生活簡單,沒有專車,出入簡便。
可當你他,又會被他七十載人生歷程的波瀾壯闊所深深吸引,被他博大的胸襟所征服,被他的赤子之心所感動。
張禮康是一位實干家。
工農兵大學生,央企技術大拿,半百創業,五百塊錢起家。
他走過的路,每一步都扎扎實實。
張禮康是一位大愛長者。
他鋪路修橋,年年給年過八旬的老人發春節。阜寧風災他親自押車去現場捐款捐物,在企業里安置殘疾人就業。
張禮康是一位思考者。
他半百之年創業,不以經驗,不恃年齡為尊,不以成敗論英雄。他把自己了,放低了,去看這個世界,去思考人生和事業,也收獲了周圍人的一致認同和贊譽。張禮康是一位勤勉的人。
七十年彈指一揮間,他的每一光陰都用來鉆研。他好學努力,年輕時為求學多方輾轉,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能夠堅持念完高中,從而有機會通過選拔,一步步走向更大的天地。他知難而上,不管是在央企一線,還是自己從小作坊開始創業,他就是攻克技術難題的一顆定盤星。在本可以含飴弄孫的年紀,依然每天看書不輟。現在的他思維敏捷,與時代同步。
什么是人生的意義?什么是事業執著的力量?什么是人生的廣度與厚度?在這本書中,張禮康都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讓人深省,也催人。
張禮康的,他的人生履歷就是一首旋律激蕩的歌。張禮康也是普通的,生在紅旗下的共和國的同齡人,他的身上是我們千千萬萬奮斗者的縮影。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也是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從一窮二白中走來,從風云激蕩中走來。我們通過奮斗,披荊斬棘,走過了萬水千山。我們還要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正是因為有張禮康這樣的奮斗者、奉獻者,我們的民族必將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這本書的作者以飽滿的情感,優雅的布局,為我們留下了久讀不厭的文字。“青松寒不落,碧海闊逾澄。”時間這位偉大的魔術師,從不忘記對拼搏者的允諾,也從不吝嗇對奮斗者的褒獎。在此,我對本書作者也致以真摯的感謝。
山海為證,歲月為名,讓我們致敬遠去的歲月,也讓我們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目錄
序二
張禮康九問(代自序)
執筆者序
**章人生底色,苦難與希望交織
第二章柳暗花明,少年立志出鄉關第三章雛鷹振翅,困窘中砥礪前行
第四章春潮涌動,方間男兒本色
第五章東方既白,青山不老歌未竟
第六章煌煌大明,看風景這邊獨好
第七章老驥伏櫪,對人生常懷感激
第八章家風傳承,愛是的語言
第九章赤子無言,唯有捧著紅心來
附篇一:張煡東:父親是山,唯有做的自己
附篇二:同學眼中的張禮康
附篇三:東煌公司所獲專利證書(部分)
附篇四:張氏族譜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節選
1952年,廣袤的中國大地上完成了中華民族的一次壯舉——土地改革,千千萬萬的農民分得了土地和生產工具,正以千百倍的激情翻開新生活的一頁。
而在鴨綠江另一岸,中國人民志愿軍正同所謂的“聯合國軍”鏖戰不歇。高山麗水,錚錚忠魂,每一個人都在以生命捍衛著背后的祖國和人民。
彼時,這個國家和民族所孕育著的希望就像是二月底的柳芽,遠看春意蒙蒙,眼前卻仍是寒意逼人。滿目瘡痍的大地上,苦難與希望交織,但人們心底的歌聲已澎湃而起。
這是一塊由淹海變桑田的土地,長江和東海共同孕育出這片新生之地。它的圓陀角景區,是江蘇省日出*早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啟東。啟東三面環水,形似半島,長江由此入海,黃海與東海在此分界,
形成了三水交匯于啟東的地理格局。
啟東*早的歷史可以追測到漢代,那時它是長江口的一片海域。唐初驟出沙洲,清末沙洲連成一片。這里因成陸時間參差不齊,漲坍不定,歷曾先后分屬海門、南通、崇明三地管轄。
至1928年,崇明外沙以及海門、南通縣部分區域獲準正式設縣分治,因地處江北大陸之極東,沙洲接漲不止,于是定縣名為“啟東”,有“啟吾東疆”之意。
這是一座名士之城,千百年來風流無數,氣象萬千。
東晉的王嘉在其作品《拾遺記》中稱此地為瀛洲,當時這里尚是一片。公元684年,駱賓王伐武(武則天)失敗,一路輾轉,隱匿在海邊的白水蕩,也就是今天的呂四港鎮。清代呂四場人張宗緒作《慕仙樓志》曰:“名呂四者,以呂祖四至也。”相傳當時這里云霧繚繞,廉鶴孽生,吸引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四次駕鶴前來云游,所以稱“呂四”
而我們耳熟能詳的張春,便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晚清民國時期的實業家,主張“實業救國”,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
東方既白 煌煌大明:張禮康傳 作者簡介
徐海燕
大學MBA,心理學博士。咨詢師,培訓師。十余年專業經驗,為多家規模企業提供咨詢和培訓服務。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