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0020
- 條形碼:9787100110020 ; 978-7-100-11002-0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先秦諸子導讀》將先秦諸子思想放在“軸心時代”這樣一個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從時代背景、諸子經歷、思想起源、思想特征及其流變和影響等諸多角度對先秦諸子進行了概覽式的介紹,力圖通過精煉的敘述、流暢的語言呈現出先秦時代的宏大場面以及諸子思想對中國文化和社會的深遠影響,從而透顯出中國傳統思想所具有的特殊意義與價值。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目錄
一 雅斯貝爾斯與軸心時代觀念
二 軸心時代觀念的思想史意義
三 中國思想的突破
四 文獻選讀
五 延伸閱讀書目
第二講 孔子與儒家的形成
一 儒家的道德傳統
二 孔子與儒家的確立
三 孔子的意義
四 文獻選讀
五 延伸閱讀書目
第三講 孟子與人性本善
一 思孟學派及其意義
二 孟子與人性本善
三 孟子的論辯
四 王道仁政
五 孟子的意義
六 文獻選讀
七 延伸閱讀書目
第四講 荀子與儒家的現實主義
一 荀子與他的時代
二 天人相分
三 性惡與化性起偽
四 隆禮重法與儒家的現實主義
五 荀子的地位
六 文獻選讀
七 延伸閱讀書目
第五講 老子與道家
一 朦朧的老子
二 老子論道
三 老子的批判哲學
四 老子的意義
五 文獻選讀
六 延伸閱讀書目
……
第六講 莊子的精神世界
第七講 墨子與墨家
第八講 辯者公孫龍
第九講 孫子與孫子兵法
第十講 韓非子與法家
第十一講 陰陽家
第十二講 縱橫家
第十三講 黃老道家
第十四講 出土文獻與先秦學術
第十五講 結語:道、道術與方術
參考文獻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節選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首先是基本的軍事理念。有的時候我們或者會認為類似于理念這樣的東西是空泛的,而戰爭卻是異常現實的問題。但問題往往在于,如果沒有關于戰爭的一個基本理念,就很難對戰爭形成總體的把握,難以從觀念層面去駕馭戰爭這一復雜而又功利的問題。一個優秀的軍事指揮者與一個平庸的軍事指揮者的差異就在于,后者永遠不知道戰爭在整個國家層面所處的地位,永遠不知道戰爭本身的問題,這樣的人往往缺乏全局的觀念和超越的視角,往往就陷入具體的戰爭事務,無法從一個更為宏大的視角來理解戰爭本身。對于孫武來說,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對于戰爭的基本定位問題。因為戰爭之于國家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始計篇》)一旦不慎,國家就不復存在,所以必須要慎重考慮戰爭的事情,對于戰爭本身要有清醒的認識。當然,戰爭對于國家的存在和發展來說,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春秋戰國的形勢之下,要稱霸諸侯,就必須通過戰爭來實現。但是,戰爭的不可避免,不意味著就可以無事生非、窮兵黷武,畢竟戰爭是一件事關全局的事情,與統治的情形、民心的向背、軍隊的實力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任何一個環節的忽視,都有可能直接影響戰事的結局。而戰爭的結果,對于國家來說可能會是毀滅性的。而對于百姓來說,戰爭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孫武對于戰爭問題強調一個*為基本的理念——慎戰,即要求謹慎地、慎重地對待戰爭。“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火攻篇》)“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戰爭的后果是生死存亡,其耗費又非常驚人,這樣的描述表明戰爭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一件令人輕松的事情,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生死存亡的大事,能不謹慎嗎? 那么如何才是慎戰的態度呢?在《火攻篇》中,孫武說“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這可以視為孫武對于戰爭的基本界定。也就是說只有在這三個條件之下,才可以發動戰爭。何謂“非利不動”?“利”是戰爭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國與國之間根本的競爭所在。這表明,要發動戰爭,前提是這個戰爭必須是對國家有利。也只有有利于國家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舉全國之力發動一場戰爭。如果不考慮本國的利益而發動戰爭,那只能是窮兵黷武的行為,根本也不可能在現實的競爭中為國家贏得利益,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已經反復地說明了這一點。當然,僅僅考慮利益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非得不用”,即如果沒有勝算,就不要發動戰爭。這就意味著必須要在戰爭進行之前,進行全面、慎重的考察,如果沒有勝算,即便是有利益所在,也是不能發動戰爭的,因為貿然參戰的結果是,非但不能獲得利益,反而會將國家置于非常尷尬的境地,甚至是亡國。如果既有利益所在,又有十成的勝算,是不是可以隨意發動戰爭呢?在孫武看來,這也是不可以的。因為這其實是一種不義的戰爭,*終對于自身沒有什么好處。所謂“非危不戰”,就意味著如果你沒有受到別人的威脅,就不要輕易地發動戰爭,挑起事端,因為戰爭并不是一種唯一的可能性。孫武所強調的這三個原則,不能被視為是一種并列的關系,實際上三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邏輯關系,“利”是*為淺層次的規定,而“得”則是更高一步的限制,“危”則是*高的限定。這就意味著,戰爭只能是在國家利益面臨威脅時,不得不采取的一種方式。 ……
先秦諸子導讀(大學通識課程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何善蒙,1977年生,浙江天臺人。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浙江大學哲學系副系主任,浙江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哲學學會副秘書長等。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哲學、古代思想文化研究,著有《魏晉情論》《隱逸詩人——寒山傳》《三一教研究》《民國杭州民間信仰》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