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36.2(3.7折)?
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文字訓詁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9734
- 條形碼:9787519459734 ; 978-7-5194-5973-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字訓詁論稿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訓詁學和文字學兩面的內容,分別對《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的情況、《類篇》稱引《爾雅》的情況、《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音未詳”字、《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進行了研究,并對《通用規范漢字表》的研究情況及《漢字海》一書進行了評介。本書材料充足,分析論證深入,撰寫過程中使用了字書字料庫工具,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本書適合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學者及研究生閱讀參考。
文字訓詁論稿 目錄
文字學研究
《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音未詳"字匯考
一、史部
二、子部
三、集部
參考文獻
《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研究
一、《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概況
二、《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主要內容
(一)辭典學方面
1.對《字匯》未收的字頭不予補收,只在附記中說明
2.批判元明字書收字雜濫的現象
3.對(《字匯》所收字的歸部提出異議
4.補正他書注音、釋義及字際關系認同方面存在的問題
(二)文字音韻學方面
1.對文字字形變異及文字使用情況進行說明
2.對聯綿詞字形不定的現象進行解釋
3.對葉音之弊端及字音發展變化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三)其他方面
1.引經據典介紹與某字相關的重要語言文化現象
2.認為古代文獻不可盡信,需加揀擇方可利用
三、《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述評
四、結語
參考文獻
附表《正字通》“附記”“附識”條目總表
《通用規范漢字表》研究述評
一、研制階段
(一)宏觀理論研究
(二)微觀問題研究
1.收字與分級
2.字形規范
3.異體字整理
4.繁簡字問題
5.類推簡化問題
6.其他方面
二、征求意見階段
(一)宏觀理論探討
(二)微觀問題探討
1.字形微調
2.繁簡問題
3.異體字問題
4.其他方面
三、正式發布后
(一)宏觀理論研究
1.字表制定的背景
2.字表應用的領域
3.字表發布的意義
4.字表存在的不足
(二)微觀問題探討
1.名義解讀
2.字表的特點
3.收字與分級
4.繁簡字問題
5.類推簡化問題
6.異體字研究
7.形聲字研究
8.構形及書寫屬性研究
9.音義研究
10.辭書編纂與出版
11.漢字教學及應用研究
12.其他方面
四、前期研究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不足
(一)取得的成績
(二)存在的不足
五、未來研究的主要課題
六、結語
參考文獻
訓詁學研究
《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研究
一、《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之概況
二、《廣雅疏證》征引《方言》語料的方式
三、《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的類型及表述體例
(一)文獻方言語料類
(二)口頭方俗語料類
1.標明方言俗語點類
2.未標明方言俗語點類
四、《廣雅》與王念孫所征引《方言》用字之異同
(一)用字全同
(二)用字不同
五、《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的主要目的
(一)探求訓釋來源
(二)溝通字際關系
(三)說明語音流轉
(四)校勘文句訛誤
(五)辨正揚郭失誤
(六)探求命名之源
(七)溝通古今異名
(八)說明古語遺留
六、《廣雅疏證》與段注征引方俗語料之比較
七、《廣雅疏證》征引方俗語料的得失
(一)取得的成就
1.所征引方俗語料數量宏博
2.以今言釋古語,通俗易懂
3.態度審慎,不輕改原書
4.重視目驗,貼近生活
5.求真求實,敢于質疑
(二)存在的不足
1.較少關照字形
2.某些聲轉解釋略顯迂曲
3.疏證有時述而不作
4.用語較為難懂
八、結語
參考文獻
《類篇》征引《爾雅》考略
一、基本情況及數量分布
(一)版本情況
(二)書名情況
(三)單字條征引《爾雅》數量
(四)《爾雅》諸篇被《類篇》征引之數量
二、《類篇》征引《爾雅》的主要目的
(一)直接以主要釋義的身份來解釋字義
(二)以輔助釋義的身份來解釋字義
(三)增補字頭它義
(四)指出某一反切的來源
1.來自郭璞者
2.來自施乾者
3.來自謝嶠者
4.來自孫炎者
5.來自韋昭者
6.來自南朝梁沈旋者
三、《類篇》征引《爾雅》時出現的文字差異問題
(一)由于異體分置異處產生文字差異
(二)所據版本不同所致文字差異
(三)今本《爾雅》不誤而《類篇》引文出現脫訛與誤會
四、結語
參考文獻
疑難字檢字表
后記
展開全部
文字訓詁論稿 作者簡介
柳建鈺,男,1981年出生,寧夏中衛人,中共黨員。渤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先后于寧夏大學及北京師范大學攻讀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200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現任語言學教研室主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點負責人。系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千”層次人選,遼寧省語言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文字訓詁研究、漢字字料庫研究、古典文獻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十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三十篇,出版學術著作兩部,科研成果獲省市獎勵多次。
書友推薦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