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述說八里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5549
- 條形碼:9787508765549 ; 978-7-5087-655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述說八里莊 本書特色
本書不是有關八里莊歷史文化的研究性專著,不是八里莊地上地下文物考古資料的匯編,也不是有關八里莊的民間文學之集成,本書就是一本八里莊風物散記,一本帶有一定學術實證色彩而又不失生動活潑文風的鄉土文化讀本、地情教育讀本。
述說八里莊 內容簡介
《述說八里莊》在講述各名勝古跡的同時,通過歷史人物與事件拓展,介紹相關的傳統文化。八里莊是海淀三山五園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里有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筑摩訶庵、永安萬壽塔、定慧寺,還有明清的宦官文化,更有古往今來風靡華夏的關公文化,讓廣大讀者在了解八里莊之余,對其他中國傳統文化增進認識、增強認同。
述說八里莊 目錄
第二章 京西古剎:定慧寺
第三章 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摩訶庵
第四章 為皇家祈福:慈壽寺
第五章 清代太監墓地:恩濟莊
第六章 中國**所盲人學校
第七章 “天義客店”一個甲子的記憶
第八章 八里莊地區地名的由來
后記
述說八里莊 節選
提起八里莊,在北京地區可以說是頗具知名度,幾乎人盡皆知:朝陽門外有個東八里莊,阜成門外有個西八里莊,都以距城門八里而得名。 打開明清和民國時期的老北京城郊地圖,我們就會發現,在1939年日偽統治者將朝陽門南和阜成門南的城墻各鑿開一個口子(時稱啟明門和長安門,抗戰勝利后稍加開拓,命名為建國門和復興門)。新中國20世紀50年代興筑以天安門廣場為中心的東西中軸線之前,東八里莊和西八里莊,連同其一條東西線上的朝陽門和阜成門,實際上承擔著近乎北京城“東西中軸線”的功用,分居京東和京西之要津,地理位置十分了得。 阜成門位于北京內城西垣之南,元朝為平則門,與朝陽門(齊化門)東西遙遙相對。“平則門”之名沿用到明正統年問,正統四年(1439年)重修,正式改名“阜成門”。阜成門為通往京西之門戶,明清及之后很長時間,城內所需煤炭皆南I比門i云入。 東、西八里莊的發達,與朝陽門、阜成門地位之重要息息相關。“內九外七皇城四”,明清北京內城有九座城門,東、西城垣居中的城門是朝陽門和阜成門(元代分別叫齊化門和平則門)。從南方漕運到通州張家灣碼頭的糧食,自朝陽門進城;從門頭溝開采的煤炭,通過阜成門進城:一東一西兩座城門,掌控著整個北京城的“命脈”——“米”和“柴”,地位舉足輕重。因為關乎日常生計,當時老百姓親切地稱呼它們為“糧門”和“煤門”。相傳朝陽門和阜成門兩甕城的門洞上曾經各自鐫有谷穗和梅花的圖案,足見彼時這兩座城門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分量。幾百年來,在兩座城門之外,各自形成了一條百里通途,而兩個八里莊,就分別坐落在距離朝陽門、阜成門八里之遙的“通途”之上。 這里,我們給大家要述說的是阜成門外的八里莊,一個歷史積淀很厚的自然村落。 八里莊所在的這條西行之路,自阜成門起步,從城區到郊野,自平原至山區,由一條到多條,越往西越枝蔓,縱橫交錯,殊途而同歸。不知何時,這條道有了一個響亮的美譽:京西古道。 一、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據說,元代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就是描寫京西古道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詩人多么悲苦,詩意多么神奇!據考證者稱,在今北京門頭溝區王平鎮韭園村西落坡所在的京西古道旁,有一處古宅就是馬致遠的故居。馬致遠這首小令,也包括其他作品,其所指都能在這里得到自然實證,村民們說得繪聲繪色,有鼻子有眼,令人不能不信。出生在元大都(今北京市區)的馬致遠,據專家考證,大半生“在路上”,漂泊無定,浪跡天涯。如果這首絕唱真是“唱”給京西古道的,倒也算千古“絕配”。 實際上,“京西古道”之“古”,豈止元代!“京西”的叫法當自遼、金始。契丹會同元年(938年),遼升幽州為幽都府,立為南京,實為陪都;開泰元年(1012年)遼改幽都府為析津府,改南京為燕京;遼析津府在今北京城區西南。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滅遼;天德三年(1151年),金擴建遼南京城,改稱中都,定為國都;金中都府在今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附近。有了“京”自然就有了“京之西”,元、明、清在金中都的東北郊相繼建都七百多年,“京西”更是深入人心。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古稱“太行山之首”,從西邊遙遙拱衛著北京城,曾被古人譽為“神京右臂”。而城市、國都本就是四方輻輳之地,加之潭柘寺的香火不絕和西山的煤業大盛,阜成門是元、明、清和民國時期北京城往來今門頭溝西山直線距離*短也*重要的出入門戶,阜成門和西山腹地間由此便逐漸有了這樣一條進香、商旅、軍需和煤運的通道。這也是一條從京城向西延伸至今河北省涿鹿、懷來、淶水乃至山西、內蒙古的重要官道。這條官道,就是今天所謂的“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如今不止在“驢友”眼中已成為旅游名勝佳地和徒步大會專用的“打卡地”,“沿途可領略串串蹄窩、石碑崖刻、關城敵樓、亭臺廟宇……”,位于門頭溝西山的那段,地廣人稀,村寨星星點點,京西古道大致可以分為兩段,西段是山區路段,主體在門頭溝及其以西,與其說是一條路,還不如說是數條以東西走向為主的大道小道縱橫交錯編織而成的交通網絡;東段是平原路段,向東經過石景山區模式口、高井、西黃村,海淀區田村、八里莊、釣魚臺,西城區三里河,直抵阜成門下。京西古道成為官道不晚于唐末。京西古道主要有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條,西通塞外,北、中、南三路在今門頭溝王平口殊途同歸,王平口號稱“過山總路”;東連帝京,南路偏向西南,而北路和中路在石景山區模式口聚合為一路,向東延伸,今西八里莊路就是其中的一段。八里莊是西山進出阜成門必經的一個重要站點。 二、古道**莊 王平口是京西古道西進之“過山總路”,八里莊是京西古道出阜成門西去的**個“咽喉”要道,是東來西往的必經之站點。因此,八里莊是“京西古道**莊”,名副其實,實至名歸。 京西古道,作為連通阜成門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