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719798
- 條形碼:9787512719798 ; 978-7-5127-1979-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本書特色
小樓老師關于原生家庭和親子關系的重磅作品!
原生家庭不僅影響我們的過去,還影響著我們為人父母的方式。
孩子并不是你童年的替身,他們有自己全新的生命和人格,你當年未滿足的需求,未必是他的需求;而你當年經歷過的傷害,從他那里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補償。
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卻要一生去治愈。從你開始,擺脫原生家庭的世代桎梏,給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內容簡介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它不但影響我們的過去,還影響著我們為人父母的方式。父親、母親以及家庭關系分別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父母如何超越自己的原生家庭,做更好的父母?父女關系如何影響和塑造女兒的擇偶觀?母子關系如何影響兒子的事業和婚姻?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父母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小樓老師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和深入透徹的剖析,為父母提供了專業而科學的意見,促進父母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療愈,打破原生家庭的世代桎梏,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原生家庭環境。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目錄
CHAPTER 1 和母親的關系,會影響孩子一生
01 母子關系對兒子的婚姻和事業有決定性影響
02 依戀關系影響孩子未來一生的關系模式
03 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情緒管理模式有深刻影響
04 不做“一心多用”的媽媽
05 修復“有毒”的母女關系,重新獲得心理營養
CHAPTER 2 參與孩子的成長,做不缺席的父親
01 父親情緒健康,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02 義親決定了女兒會不會遇到“渣男”
03 參與孩子的成長,做不缺席的父親
CHAPTER 3 從你開始,擺脫原生家庭的世代桎梏
01 改善家庭關系,從擁抱開始
02 你是在養育孩子,還是在補償童年的自己
03 童年經歷如何影響你為人父母的方式
04 重組家庭中,繼父母如何與孩子相處
05 父母各自賦予孩子哪些品質
06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會對孩子造成什么影響
07 做“情緒指導型”父母,而非“情緒消除型”父母
CHAPTER 4 了解孩子的心理,幫助他成就更好的自己
01 你若懂得,內向的孩子就是天使
02 如何讓孩子減少批判的內在聲音
03 讓孩子活出真實的自己
04 為什么成年人難以理解孩子的想法
05 蘭花型孩子or蒲公英型孩子
06 孩子奇怪行為背后的隱情
07 別讓“冒充者綜合征”阻止了孩子的成功
08不能治愈的孤獨感,會伴隨孩子一生
09 孩子的噩夢代表了什么
CHAPTER 5 如何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01 培養人格獨立又懂得尊重的孩子
02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03 孩子“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家長應該怎么幫
04 讓憤怒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05 學會拒絕別人也是一種能力
06 你是否正在幫壞人“禍害”自己的孩子
07 培養高情商孩子的“三要”和“三不要”
CHAPTER 6 決定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01 幫助孩子探尋人生的目的
02 童年的哪些因素能預測孩子的未來
03 寒門的孩子究竟輸在哪里
04 復原力——孩子的心理免疫系統
05 決定孩子未來的關鍵因素——毅力
06 如何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CHAPTER 7 孩子的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
01 早期閱讀的重要性
02 孩子數學成績差,可能是父母引導不當造成的
03 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告訴你,如何教孩子學好數學
04 3歲前,如何通過良好的語言環境塑造孩子的大腦
05 父母的語言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展至關重要
06 允許孩子“無聊”,孩子的創造力會發展得更好
07 了解多元智力理論,你的孩子也許就是“天才”
CHAPTER 8 孩子的行為引導和教養技巧
01 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父母應該怎么辦
02 為什么打孩子不是一種有效的管教方式
03 孩子遭受校園欺凌,父母應該怎么辦
04 為什么親子專家的撫養方式對你的孩子沒效,還可能帶來傷害
05 如何將隔輩育兒的不良影響降到*低
06 表揚不當,可能會讓孩子表現更差
07 延遲滿足——法國父母教養孩子的“法寶”
08 如何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
09 這樣對孩子說“不”*有效
CHAPTER 9 青春期孩子的教養問題
01 怎樣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02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總是充滿敵意
03 什么情況下青少年需要進行心理健康評估
04 孩子戀愛,家長應該怎么辦
05 權威型撫養方式*有益于孩子的成長
展開全部
自我覺醒,給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作者簡介
小樓老師,公眾號“小樓聊心理”創始人,心理學和管理學雙料碩士,二級心理咨詢師、婚姻治療師,壹心理專欄作家,簡知平臺邀約講師。
在心理學行業從業10年有余,擅長兒童發展心理學、婚姻家庭治療等領域,長期撰寫親子教育、婚姻家庭、自我成長類的文章,倡導“讓心理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深受青年群體和年輕父母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