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0810
- 條形碼:9787530680810 ; 978-7-5306-8081-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本書特色
說起田園生活,人們往往會想起陶淵明筆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與愜意,作者李盈瑩以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告訴讀者,田園生活并不是想象中的悠哉與幸福,而是忙碌的,充滿著各種瑣碎事務:喂雞、給菜澆水、平整土地、搭瓜棚、巡視菜園、與飛進家里的蟲子斗智斗勇……從城市來到鄉村生活,有浪漫夢幻的美好體驗,也有起初的手足無措,李盈瑩用一篇篇故事,重現她不完美但完整的鄉村生活,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以自身的經歷證明了生活的多種可能性。她的文字輕松簡練、生動活潑,能使讀者在閱讀中體會作者與自然共處的愉悅感。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四章: 小小平房、給雞情詩、河邊菜園和嶄新生活。稿件的**章以富有童趣的筆調, 描繪了作者在搬至鄉村后與土地、鄉野動物、人之間的鮮活互動 ; 第二章從小雞的孵化寫起, 完整地記錄了作者飼養小雞的過程 ; 第三章講述了作者在自耕自種中遇到的多種多樣的困難與歡樂 ; *后一章探討了作者眼中鄉村生活與城市生活的不同、人與物質的關系以及工作對生活的重要意義。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目錄
推薦文
在農村靜靜地革自己的命——田文社社長·over 001
農村讓你重新檢視自己需要什么——小間書菜店主·彭顯惠 005
作者序
唯一能讓你安靜下來的事情 008
有點歪的田園小品 009
Chapter 1 小小平房
楔子 003/農村日記 005/褐樹蛙 007/鍋爐爺爺 008/白腹秧雞 009/烏 010/貓道 012/半夜找鱉 013/稻禾間 015/蚊蚋星球 016/蟑螂做愛 017/玉米森林 018/紗門 020/樹屋 021/螢火蟲 022/夜婆 023/粉油膩麻雀 025/魚塭 027/牛奶盒家庭成員 029/關于雪 031/無街之城市 033/阿涼姨 035/樹看起來不理你 037/老撾農夫 040/險溝與菅芒巷 042/山里的內城 043/定時狂歡 044/端午沐浴之必要 046/鄉野租屋奇譚 048
Chapter 2 給雞情詩
楔子 053/整地,一座平房的潛能 055/買雞,外地客與本地種 056/六只女兒 058/提醒事項 060/遛雞 061/滑稽 062/董事長跌坐 063/按摩 064/奶雞秀 065/同名專輯:給雞情詩 066/你的呼吸 067/罔市 068/霸凌事件簿 069/飼育者 071 /失蹤事件簿 072/雞車 074/搜巡者 076/土撥叔 077/雞很乖吧 080/你的生產 081/竊蛋賊 082/成為母親 083/關于雞肉 084/深夜屠宰場 087/同棲生活 090/搬進雞的眼睛 092/礁溪親家公 094/演化長河 096/人造怪物 099/困難的動物 101/雞爪森林 104/馴化的白色 106/你的眼瞼 108/動物的告別 109/禽人節快樂 112/如何料理你的愛人 114
Chapter 3 河邊菜園
楔子 119/巴掌大的田 121/假想敵 123/早點名 125/水泥盒子 127/南瓜○○公主 129/自然組女生 131/菜園游擊戰 132/作物感知 135/留種的事業 137/模擬春天 139/充實為胖子 141/菜的變形記 143/尤物 145/白蘿卜 146/十四只老鼠 147/雨的可能 148/陽光底下 150/上山采集 151/鋸竹 153/山土155/小森林 157/小番茄的退路159/上游捎來的訊息 161/死人盆栽 163/野草是甜的 165/排隊按門鈴的作物 168/洛神加工廠 171/種稻學習筆記 174
Chapter 4 嶄新生活
楔子 183/小地方 185/兒時的突然造訪 187/復雜或簡單 189/意志的邊界 191/極簡生活 194/解放身體 196/過多的方法 199/免費的自由 201/讓什么買走靈魂 204/撰文工作:自由的代價 206/撰文工作:東部的路 208/撰文工作:尚未被命名以前 210/教學工作:校園隨筆 211/教學工作:孩童神秘 216/勞力工作:靜靜的勞動 220/勞力工作:山里的蟬鳴 222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節選
貓道 小貓經過紗門前常轉頭望進客廳,看了一眼又緩緩走向前去,像無聊老人無所事事,探查鄰里。有時夜晚屋內累積了西曬后的悶熱之氣,推開紗門在屋前透透氣,小貓總會蹲踞在三合院的瓦片屋頂冷冷看你一眼。它后方高大的竹林在夜色籠罩下左右搖曳,屋頂上還有厚厚的青苔滿布,而那片屋頂春天時長了幾株龍葵小苗,由于土層不夠,初夏便一一枯萎了。 小貓還不愛走正路,撒了粗糠覆蓋的長槽盆常有它的腳印,路這么大就偏偏往我的盆栽里踏,三公斤的身體下陷,數周前播撒的百里香于是全沒發芽,只好怪罪于它。鄉野的紗門前有蟲、有貓,有狗來園圃吃廚余,還有蟾蜍與迷路的鱉。夏夜的晚風微涼,門前的蟾蜍跳著跳著被蟲網套住,隨即在夜里暈著街燈黃光的柏油路上尿了出來。 無街之城市 我們所住的平房,房東在市區邊緣經營雜貨鋪,房東的外公則居留農村,有些微的重聽。一日上午他就這么輕輕推開紗門,走進你的家里,打開櫥柜東看西看,左右探問。 移居農村之前是農歷年后的空當,正結束一段高強度的工作,我利用大把空白的時間把伊藤潤二所有漫畫讀完,其中一篇《無街之城市》,勾勒出一座怪異的村落樣貌。在那里,房屋之外所有的街道上,都被人搭造了密密麻麻的違章建筑,因而原本作為家戶之間緩沖的街道憑空消失了,于是本來屬于家屋里面的客廳、房間,就成了行人不得不穿越的道路。 “鄉下是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你不覺得嗎?”*初搬來農村時我這么問TN。 我們所住的平房緊鄰一條小路,汽機車的引擎聲偶爾行經,每回引擎慢下來總有他人要來造訪的聯想。臥房窗戶外則是鄰居的菜園,清晨我常為鄰人母子形同吵架般的對話音量所吵醒。但其實他們沒有在吵架,詳聽內容不過是討論菜畦要怎么整、棚架該怎么搭、遠房親戚的喪禮該包多少、這回該派誰去等云云瑣事,但那股地道且流利,宜蘭特有的腔調就一字一句清晰打入你的耳里。 剛來的時候我還沒替平房的窗子裝上簾布,時常覺得自己的日常作息都被看進鄰人的眼里與耳語之中,起床為盆栽澆水遇到鄰人、喂雞遇到鄰人、騎車外出也遇到鄰人,我向他們點點頭,他們開始攀談每月房租多少、在哪工作、結婚了沒、有生小孩兒嗎?一位從城市搬到三星鄉下的朋友也聊到,鄰人還會直接問她“是不是都很晚睡,看你很晚了都還沒熄燈。”有時我會覺得鄉野不過那一切或許是我從都市電梯大廈搬遷至鄉野平房的強烈反差,爾后我漸漸熟悉了哪一戶住了誰、誰跟誰合不來,又或者誰是誰的叔公。我與TN為了閑聊方便,還私下替這些鮮明活跳的鄰人取了代號——土撥叔、阿涼姨、芋仔伯、關門阿嬤……換他們也走進了我們的細碎耳語中。 是否以熱情之名,走著招呼他人的路,行更加理所當然的窺探之實,相對起來都市或許不全是冷漠,而是個人安安分分,不攪擾他人。 雞爪森林 朋友的雞不喜歡睡在二樓棲架,就徑自窩在泥地上度過好幾夜,六月突如其來的午后雷雨將大地浸得濡濕,幾只中雞因為沾染土壤水汽就這樣長眠而去,原本鮮麗的羽毛滾混著灰蒙蒙的泥水,與土地合而為一。 對于水的恐懼,所有關于雞的夢竟都是噩夢,我夢見圓胖胖的雞就這樣半身飄在海面上載浮載沉,我跳進海里張開雙臂卻一一打撈不及;也夢見人工草皮上有蜿蜒的淺水渠道,它們不聽使喚紛紛沖去玩水,夢里我真的好生氣。 剛出生不久的小雞住在鋪了粗糠墊料的紙箱里,自然席地而睡,滿月后移到外面雞舍,到了傍晚卻仍然群聚在泥地上挨著入睡,為了避免土中濕氣,夜里我只好打起頭燈頂著被蚊子吸血吸到飽的狀態,將它們一一捧上二樓。連續幾晚,我才想到或許因為二樓網片當初是以成雞的高度打造,對一個月大的小雞而言太高了,于是增加一塊木板作為緩沖,它們終于懂得跳上去睡了。 面對這樣一個神經敏感的動物,“漸進”成了飼養動物的關鍵詞,就像要將飼料換成米,不能一次就全部換成米,非得一次偷換一點,讓變動悄然消弭于無所覺察之中。雞一旦能每晚乖乖地自動歸巢,心就安了一大半。有時傍晚種菜回來到雞舍探看,已歸巢預備就寢的它們會些微騷動一陣,瞪大眼睛挪了挪身軀,再蹲踞回原本的臥姿,我從網片底下仰望它們細細的小腳小爪自網目溢出,密密麻麻的雞爪森林像漆黑洞穴里突出的鐘乳石,感到靜謐安心。 陽光底下 宜蘭冬季細雨綿綿,竹筷與搟面棍一一發霉,就連賣場買來的三格柜也起霉斑,聊表無奈。大概是冬雨緊接著又有梅雨季,夏季一旦日頭當照,人們雖感炙熱,內心仍是歡欣鼓舞的。每見時序轉熱,鄰人就從屋里將物品一一搬出,曬棉被、曬黑豆、曬豆腐塊、曬大大小小的玻璃瓶罐,并橫掛竹竿串曬匏瓜圈、用細竹夾住粽葉整平曬干,也趁著陽光正好,釀醬油、制米曲、做豆腐乳,巧妙運用陽光與那些看不見的菌來保存食物。此時剛收割的稻農也在烈日下翻曬稻谷,就連我養的雞都像貓咪一樣翻著肚子做日光浴。 盛夏將村人、農作物、雞、貓、狗全都召喚出來,陽光底下我們不分物種一概平等,如沐如浴。 極簡生活 還在都市工作的時候,下了班東區街上就是賣衣服的攤販,疲累的身心眼見新潮繽紛令人心動的服飾,隨意逛逛就買了幾件,覺得被治愈。而那時候做采訪工作,需要接觸各行各業的受訪者,總覺得自己經歷不足,不理解社會,也不懂得問話,便時常買書,以為擁有許多書,自己的經歷就能變得豐厚,只是買了卻鮮少讀完。 人們或許是心里有洞,某個區塊無以滿足,所以購物。搬到農村以后,遠離了以物質為核心的社會,生活接了地氣,逐步形成一道循環:三餐廚余以及農友提供的米糠、碎米供給雞群食用,雞吸收轉化后成了雞屎,定期挖起來放置堆肥區,過些時日待其完全腐熟后可作為耕作時的肥料,而菜園種出來的作物、雞產出的蛋與肉可供人類食用,吃剩后的菜梗、雞骨、蛋殼殘余再給雞吃。另一方面,吃剩的柑橘皮或鳳梨皮加黑糖與水釀成發酵液,能取代一半的清潔劑,也能稀釋來澆灌作物,增加土壤菌種,或者給雞飲用,豐富雞的腸道菌群。動物、土壤、植物之間,如此反復循環。 土地里還有草葉竹木等資源,若非必要不輕易購買,倘若有什么非得添購,那就是食物、生活必需品,以及實用工具。比方說工具書、農具、木作工具、料理用具,且購買前一定做足功課,再三評估,只買品質好與耐用的事物,以使用一輩子為考量。衣服因以實用舒適為前提,自然就會耐穿,且不容易受到新款潮流而產生欲望;許多書籍可向圖書館借,需要更加專注的工作空間也是向圖書館借;此外,夏季去溪泉不去游泳池;頭發留長了有自家理發院,剪了短發順道嘗試 shampoo-free,向洗發水說再見。 我也曾經覺得我們有這么多的護唇膏、乳液、精華液,卻鮮少將它們用盡,試想“一支護唇膏完全用完”“乳液用到一滴不!保@樣的經驗有多稀薄,它們可能多半是過期了,或者發現了更好用的品牌,所以被丟棄了。我多想把現有的這些物質使用到底,然后就不再添購。
與地共生 給雞唱歌 作者簡介
李盈瑩,中國臺灣人,畢業于輔仁大學廣告系,曾任出版社采編、福山植物園野外助理、廣告設計。她在城市長大,卻始終向往簡單自然的生活,最終選擇順從自己的本心,移居鄉村。她種植蔬菜、水果三十余種,飼養雞鴨,通過實踐感受自然、健康的生活,F為自由撰稿人,繁忙的鄉村生活之余,以雜志采訪、專欄、書籍撰寫為主。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