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1019
- 條形碼:9787521731019 ; 978-7-5217-3101-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本書特色
《觀復貓:書中自有觀復貓》講述了中國歷史典籍中關于貓的神秘記載。涉及野史傳說《稽神錄》《酉陽雜俎》,專業著述《宣和畫譜》《格古要論》《石渠寶笈》,嚴肅史書《二十四史》《清史稿》,更有真正為貓而著的《貓乘》《貓苑》。那些貓的成精變化、久已失傳的相貓術、為貓起名的學問 **一般的納貓契,以及貓族的開疆拓土,讀來讓人咂舌驚嘆。 觀復貓天團成員眾多,對馬未都先生來說個個都是手心里的寶。在本書中,和讀者見面的觀復貓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花飛飛和花榮榮、長相俊美身手矯健的布能豹、眼神純真活潑搞笑的左羅羅、自帶神秘氣質卻無比溫柔的韓昏曉、女俠令狐瞳和她的小女兒令狐花,以及傾國傾城的美喵楊玉環。且看觀復貓的“馬霸霸”如何用生動的文字描繪出這些貓寶貝!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內容簡介
《觀復貓:書中自有觀復貓》全書分兩部分,部分通過梳理中國古代記載貓的古籍與詩歌,介紹了中國獨特的貓文化。講述了中國歷史典籍中關于貓的神秘記載。涉及野史傳說《稽神錄》《酉陽雜俎》,專業著述《宣和畫譜》《格古要論》《石渠寶笈》,嚴肅史書《二十四史》《清史稿》,更有真正為貓而著的《貓乘》《貓苑》。那些貓的成精變化、久已失傳的相貓術、為貓起名的學問、符咒一般的納貓契,以及貓族的開疆拓土,讀來讓人咂舌驚嘆。 第二部分則以圖文形式,講述了收養在觀復博物館的8只觀復貓的故事,觀復貓天團成員眾多,對馬未都先生來說個個都是手心里的寶。書中除了分享觀復貓日常生活的同時,每只貓還介紹了一件觀復博物館的文物,搭配精美圖片,有趣又漲知識。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目錄
博大精深的喵星文化
第1爪 花飛飛
第2爪 花榮榮
第3爪 布能豹
第4爪 韓昏曉
第5爪 左羅羅
第6爪 令狐瞳&令狐花
第7爪 楊玉環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節選
博大精深的喵星文化 大家好,我是觀復博物館的學術館長藍毛毛。本館長這次出馬,是想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歷史典籍中,找出喵星人的獨特文化。 藍毛毛可以自豪地說:貓在中國的歷史,是一部融入史,一部親民史,一部走下神壇的傳奇史,其間所形成的“貓文化”,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神秘且博大精深,甚至影響到我們今天的生活。 一 貓躍龍門 “成精”一詞,*早出自中國*古老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借黃帝之口,形象地闡釋了變化成人的過程。 “人始生,先成精”一句,明確告訴我們:成精,人之始也。人如此,貓亦然。這就難怪有時古籍記載的喵星人具有人的特性、人的感情。這些古書中的貓前輩,有的通曉外語,能說會道;有的恩怨分明,睚眥必報;有的有情有義,聰明忠貞。 古籍中有一類喵星人,似乎更加偏重“術”的應用,它們各顯身手,萬徑歸一,在“成精”道路上大膽嘗試。還別說,真有得道者。唐末五代時期道士譚峭所著的《化書》,講述了天地萬物的變化,藍毛毛今摘錄其中句子并對應舉例如下。術有巧拙,大道歸一,望諸位讀者深思耳。 龍化 《化書》曰:“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 龍,神通變化者也。成精之道,一曰化龍。 據宋代的《稽神錄》記載,五代十國時有一位叫唐道襲的樞密使,就親眼看到了家里的貓化身為龍的全過程。 1100多年前的那天,夏日大雨,唐道襲閑來無事,雨天吸貓,欣慰地看著自家萌貓嬉戲于屋檐流水下,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本是歲月靜好的時刻,卻異變陡生!唐道襲突然發現,自家貓的身形竟然越來越大,直到前爪倏地夠到了房檐。這時,“雷雹大至,(家貓)化為龍而去”。 不死 《化書》曰:“物有善于蟄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饑,或可以萬歲不死。” 還是宋代的《稽神錄》,又有一貓“甚俊健”,主人特別喜歡它。然而公元951年6月的一天,此貓去世了。主人愛貓心切,不忍棄之,將其“猶置坐側”。但天熱易腐,幾日后貓尸體即腐爛了,散發出臭味,主人不得不將之處理,扔到了秦淮河中。沒想到腐貓一下水,突然活了,浮沉河水中。主人一看愛貓復活,下意識趕緊下水救貓,沒想到*后貓雖被救上來了,主人卻被溺死了。 出了人命,即是官司。官府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捕獲了這只死而復生的貓,眾人將貓套上繩子鎖在了門內,準備作為呈堂證供而結案。沒想到在將“貓證”呈堂之前,貓即“斷索嚙壁而去”,從此再沒有出現過。 所欲 《化書》曰:“心之所欲,氣之所屬,無所不育。”一句話,想什么,成什么。想變形,從心氣來。 據此,金代藥學著作《潔古老人珍珠囊》記載了如下方法:“用蠶豆四十九粒,陰陽水浸。端午時,咒之,埋室西北地下,令貓踞其上,七日化為貓精。”此法中提到的陰陽水是何物呢?通俗地說,陰陽水指一半涼水加一半沸水。 同樣煉氣化形的方法明代也有記載,出自明代志怪筆記《說聽》:“金華貓,畜之三年后,每于中宵,蹲踞屋上,伸口對月,吸其精華,久而成怪。” 但養過貓的人都知道,讓貓老老實實在一個地方待著不動可太難了,所以貓要成精化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萬態 《化書》曰:“疏之為萬象,別之為萬態。” 變化之術,發諸萬端。貓躍龍門,吸月飲露,各顯所能。但也有貓,腳踏實地,本分做貓,即便有得道升天的機會也不屑一顧。我們都聽過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從沒見過家貓也跟著升仙的。這種重要場合的缺席并非偶然,《山川記異》有云,“世傳燕真人丹成,雞犬亦升仙,而獨貓不去”。貓不去之洞取名“仙貓洞”,在“河南永寧天壇山”中(今屬河南省濟源市)。 還有的貓前輩,成精后得意忘形,禍害百姓,被道士替天行道,功毀身亡……清代袁枚的《子不語》中記載,張天師斬妖除魔后自豪吶喊:“此妖已為雷誅矣!”屋主回家一看,“屋角震死一貓,大如驢”。 這正是: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 有斯天道,下濟光明 正直為神,正氣化精 閑邪存誠,善惡有應 二 亦真亦幻 貓的眼睛似乎有種魔力。 當你不看貓眼的時候,你看到的是個軟萌的生物,被毛柔軟,體態嬌娜,敏捷如電或者綿軟如水,真是個可愛的小東西。 但是,如果你對上貓的眼睛,你的心里會有另一個聲音:好像不單單只是可愛。 貓的那雙眼睛隨四時變換,極似一對沒有感情的寶石,又仿佛時刻泛著精光。它們好像知道很多,又好像有千言萬語,看透了你卻從不露端倪。只要你注視過貓的眼睛,你很難相信它比你低等,這就是貓眼的魔力。 記載貓眼睛特點*早的古籍始于唐代。在唐代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首次出現了貓的匯總性總結,其中有“貓,目睛暮圓,及午豎斂如線”之句。的確,貓睛除了顏色讓人感到多彩夢幻,其瞳孔會隨時而變的特點又添一層神秘。 因時而易,在古代這是易學大師們的研究范圍。宋代的《物類相感志》、明朝的《易經存疑》都記載了一首相似的歌訣,總結出了貓睛四時變換的規律,其歌曰:“子午線兮卯酉圓,寅申己亥如棗核,辰戌丑未杏仁全。”貓睛依照不同的時辰,形狀時細時圓,還被形容成了棗核和杏仁。 憑著這種特性,詠貓的詩歌中經常提到貓睛。在畫中則更有趣,根據貓睛,鑒賞者能判斷出畫中描繪的時間是日朝、日中還是日暮。北宋的《夢溪筆談》就記載了歐陽修賞畫的一則趣事。歐陽修得到一幅古畫,名《牡丹叢》,畫面上一叢盛開的牡丹下有一只貓。歐陽修欣賞之余,總覺未得真味。一日親家吳正肅來串門,一見畫則斷言:這畫的是大中午的牡丹花。歐陽修追問緣由,吳正肅答言:“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時花也;貓眼黑睛如線,此正午貓眼也。有帶露花,則房斂而色澤。貓眼早暮則睛圓,日漸中狹長,正午則如一線耳。”歐陽修恍然領悟古人畫意。 到了明清時期,中西交流碰撞頻繁,國人敏銳地發現了異國之人的瞳色差異。《明史·外國六》中就將干系臘國(今天的西班牙)人的眼睛用貓睛比喻:“其人長身高鼻,貓睛鷹嘴,拳發赤須。” 事實上,這種類比非常準確。同時有另一種和貓睛極端相似、幾乎亂真的東西被外國人帶到了中國,那就是——貓睛石,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貓兒眼”。 民族融合的元朝,張可久寫下元曲《南呂·一枝花·梁州第七》,其中出現這樣一句:“貓眼嵌雙轉軸烏金戒指”,明確地說明了貓睛石這種寶石的存在和用法。這大概是貓睛石可查到的*早記載。 但在正史中,貓睛石的出現要到《明史》,*早可溯至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史·外國七》記載“貓兒睛”作為寶石購自“阿丹國”(今亞丁):“永樂十九年,中官周姓者往,市得貓睛,重二錢許。”到了嘉靖年間,經濟發展,《明史·食貨志》中記載,“貓睛、祖母綠諸異寶”已經被嘉靖皇帝大量購入。 同時,明朝關于貓睛石的賞鑒業已成形。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是中國現存*早的文物鑒定專著。在這本*早的鑒寶書中,已經記載了貓睛石的鑒賞方法:“貓睛出南蕃,性堅,黃如酒色。睛活者,中間一道白橫搭轉側分明。貓兒眼睛一般者為好,若眼散及死而不活者,或青黑色者,皆不奇。大如指面者尤佳,小者價輕宜相嵌用。”這段話說明了貓睛石的產地、外觀、優劣和用途。 南蕃,很可能指今天貓睛石的主要產地斯里蘭卡。明代蔣一葵在《長安客話·貓睛石》中明確說:“貓睛石出細蘭國,光色一如睛,佳者瞳子隨時變換,大如指面,值千金,如錢無價。”細蘭國,也作“錫蘭國”,正是斯里蘭卡的古稱。 貓睛石色澤多為黃、綠色,磨成半球形的寶石在光線照射時,表面會出現一條細窄明亮的反光,猶如貓眼瞳孔,靈活明亮,能夠隨著光線的強弱而變化,因此而得名。 貓睛石由于神秘高貴,受到了上至皇室下到平民的喜愛。剛剛提到嘉靖皇帝大量購入貓睛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一次,皇帝賞賜給宰相嚴嵩一條“花線絳并金廂寶石提系”,嚴嵩馬上賦詩一首,以表感謝天恩: 五紋絲線織絳長,金作絳環七寶裝。 就中獨有貓睛貴,覷看中間一線光。 嚴嵩的“花線絳并金廂寶石提系”,通俗地說就是腰帶,用來系腰帶的絳環上面鑲嵌了各種名貴寶石作為裝飾,而其中貓睛石*為名貴。貓睛石在明朝的地位可見一斑。在嚴嵩抄家后的財產清冊《天水冰山錄》中,粗略估計,抄得嚴嵩家藏貓睛石62顆。 到了清朝,貓睛石正式出現在冠服制度中。《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輿服二》中規定:“皇后朝冠,冬用熏貂,夏以青絨為之,上綴朱緯。頂三層,貫東珠各一,皆承以金鳳,飾東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銜大東珠一。朱緯上周綴金鳳七,飾東珠九,貓睛石一,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飾貓睛石一,珍珠十六。” 而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貴妃、貴妃、妃的朝冠,皇子、親王、郡王、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以及民公的朝帶,皆按規定鑲嵌有貓睛石。清制,宗室封爵有鎮國公、輔國公等,謂之國公;非宗室封公爵者稱民公。“公”是**等爵位,從這一點來看,清代的貓睛石幾乎是地位的象征。
觀復貓:書中自有黃金貓 作者簡介
馬未都 觀復博物館創始人,文化學者。在文物、寫作、傳播等文化領域均有建樹。1996年,馬未都創立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馬未都是一位愛貓人,2003年收養了一只流浪的中國貍花貓,取名“花肥肥”。隨后十幾年間,觀復博物館陸續收養了幾十只貓。 在馬未都的創意和推動下,“觀復貓”品牌正式創立,貓咪們成為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馬未都希望以可愛萌貓的形象,用更為輕松的形式,傳播和講述中國優秀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