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8059
- 條形碼:9787100198059 ; 978-7-100-19805-9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植物愛好者,大眾走進花園,開啟10堂有趣的實驗課,探索尋常植物的生活奧秘。 Ø 趣味盎然的生態手繪,揭秘花園里正在悄然上演的劇情; Ø 大開眼界的顯微照片,從微觀視角解構植物的生存秘笈; Ø 引導孩子在輕松愉快的實驗中,感受來自科學發現的怦然心動。 哪怕再小的花園,都充滿了能量和生命。跟隨詹姆斯;納迪的文字,你將走進一個由微生物、昆蟲以及植物組成的紛繁世界,所有生命都在陽光的驅動之下有序運轉。令人驚喜的是,這個世界并不遙遠,就在小區的庭院、校園的綠地甚至自家的陽臺上。 植物是帶領我們了解這個世界的向導。在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植物有著豐富的內心。它們不僅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還有獨特的語言和社交習慣,甚至不乏精明的競爭策略。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在家中即可完成的簡單實驗,我們將了解到這些綠色生命的生長、開花和結果背后隱藏的故事,以及看似無用的死去的植物在生態系統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傳粉者到捕食者,從土壤里的菌絲到原生動物,與我們共同享有花園的動物和微生物伙伴是如此豐富,它們也為花園的欣欣向榮做出了超乎想象的貢獻。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內容簡介
本書以花園中的常見植物為切入點,通過細致的觀察和容易操作的小實驗,闡述了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即觀察現象—提出假說—驗證假說。全書共分為十章,每章聚焦于植物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光合作用、運動本領、傳粉和受精過程、色彩的形成、氣味和精油的作用等。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植物的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和生態學知識,是一本很好實用的自然教育類圖書。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目錄
序
引言:與植物對談
**章 種子
第二章 芽與莖干中的干細胞與分生組織:向上、向下及徑向生長
第三章 地下世界:鱗莖、塊莖和根
第四章 從開花到結果的歷程
第五章 來自陽光的能量與來自土地的營養
第六章 藤蔓與卷須、葉與花的運動
第七章 雜草的智慧:植物如何面對逆境
第八章 植物的色彩
第九章 植物的氣味與精油
第十章 園藝伙伴:與我們共享花園的其他生物
結語
附錄A 植物體內重要的化學物質
附錄B 本書提到的植物
名詞解釋
單位換算表
延伸閱讀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節選
引 言 植物用來做研究再合適不過——通過播種或扦插來培育它們很容易;它們也能夠被放在方便觀察的地方,讓我們思考作為植物是怎樣的體驗。 當然,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日常接觸的植物并不多,只限于頻繁侵占早熟禾草坪的雜草,或是被剪下做裝飾性切花的那些植物,以及不帶葉、莖、根被采收的果實,還有食雜店貨架上的蔬菜。 我們極少目睹幕后的情景,不清楚花園中、農田里、草甸上、樹林里都發生了些什么。 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會注意到種子里已經預先成形的植株?又有誰見證過從繽紛花朵到甜美果實的完整歷程?世間的植物無奇不有。 它們有的具有會爆裂的蒴果;有的會攀爬纏繞,長著可以盤繞的卷須;有的能移動自己的葉片和莖干;有的則能感知觸碰,感知光線的強弱與重力的方向,感知白晝和黑夜的時長。 植物對周邊世界的反應或許與我們和其他動物大相徑庭,但很快我們就會開始欣賞它們,因為它們的生命歷程中充滿色彩、冒險和令人贊嘆的行為。 從簡簡單單的一粒微小種子開始,植物慢慢生長,舒展出數不清的根和葉。 到了特定時節,它會開花,花朵再轉變為蘊含種子的果實,而種子又將萌發,植物家族的新世代就此開始它的旅程。 作家薇拉·凱瑟(Willa Cather)對樹的觀察顯然也適用于所有植物:“我喜歡樹木,因為它們似乎比其他任何生物都更能順應環境。”植物接受我們的陪伴,允許我們旁觀它們的私生活,并努力適應我們給予的安身之所。 當我們對它們的行為模式及其誘因發問時,我們期待通過觀察它們如何應對變化及適應環境,*終獲得這些問題的解答。經過仔細的觀察,我們會開始產生一些有關植物行為模式的觀點和假想。 利用植物進行實驗來驗證這些假想時,我們也常常會對植物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從未有人提過。 植物生命中仍隱藏著許多秘密。 舉例來說,現代西方科學界直到*近才發現植物之間的相互通訊。 盡管植物在地上的交流方式我們已經開始有所了解,植物地下交流的相關情況卻仍籠罩著重重迷霧。 雖然缺乏精密的儀器,但只要有“耐心和百折不撓的意愿”,我們仍可以觀察到過去未曾觀察到的情況。 我們對植物之間以及植物與環境之間如何相互作用這一主題的理解及相關知識,都會因為這些發現而更為充實。 在觀察并做筆記時,應當牢記亨利· 戴 維· 梭 羅(Henry David Thoreau) 的 那 句話:“看 什 么 并 不 重 要,重要的是你看到了什么。” 在對觀察到的植物界現象做出設想時,我們是在提出假說(hypothesis)。 要驗證這些假說,必須設計一些實驗。 實驗會著手驗證有關植物生命的某個特定假說。 每個假說都會預測一個實驗結果。 驗證的過程會讓我們知道預想結果是否與觀察結果吻合。 這種對植物,或更籠統地說,對自然提問的方法,就是所謂的科學方法。 必須一提的是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很大程度上,正是他奠定了我們今天使用的科學方法的基礎。 梭羅勸誡我們要檢驗對所見事物的解釋和猜想。 培根則指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源自我們的五感,來自我們對自然的直接觀察,但我們的感官體驗常常不過是對事實的某種曲解。 我們應該時時驗證自己的理解(假說),并勇于承認自己喜愛的某個假說可能是錯誤的。 兩百多年后,另一位英國科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 1825—1895)提醒我們,人們有執拗地堅持某些假說的傾向,即便它們與實驗結果完全不符:“丑陋的事實會屠戮美麗的假說,這是科學帶來的巨大悲劇。” 園丁中涌現過*早的一批科學家,他們現在仍是科學家中*善于觀察的一群。 正是一些默默無聞的園丁,*先發現可以栽培的野生植物種類,告訴人們如何提高作物產量以及如何促進水果成熟。 幾個世紀以來,善于觀察的園丁不斷挑戰由科學家提出的被普遍接受的假說。 其中之一就是英國牧師吉爾伯特·懷特(Gilbert White)。 在 1789 年出版的《塞爾伯恩博物志》(The Natural History of Selborne)一書中,懷特記錄了他在自家花園觀察到的種種物候現象,前后時間跨度超過 25 年。 與他同時代的科學家和農夫都認為蚯蚓是有害的,它們會啃食幼苗并留下亂糟糟的蚯蚓糞。 懷特通過在自家花園中的觀察,設法驗證了一個假說,即蚯蚓其實對花園有益。“蚯蚓似乎對植物的生長大有助益,它們在土壤中鉆孔打洞,土質因而變得疏松,雨水和植物根系得以在土壤中通行無阻;它們還會把稻草、葉梗和細枝拖入土壤;*重要的是,它們留下無數被稱為蚯蚓糞的小土塊,對谷物和草類來說,這種排泄物是一種優質的肥料。”直至今日,仍有很多園丁通過觀察取得了重要發現,這些發現也進一步對科學家提出挑戰,要求他們對植物的行為模式和背后的原因做出更為詳細的解釋。 本書所討論的許多實驗都可以驗證一個概括性的假說,即近距離觀察自然并與自然緊密合作,園藝會變得更簡單,也更富回饋。 而另一個流行的假說認為,使用人工合成的殺蟲劑、除草劑和肥料去對抗自然,園藝和農業才可能獲得成功且回報豐厚。 我們在花園中發現的種種事實是會駁斥還是支持傳統農業的這一假說呢? 本書以引言開篇,之后共有十章,每章會著力解說植物生命活動的一個重要特性,并分析它如何被植物與周邊世界的相互作用所影響。 每章的開篇都有一張展現微生態系統的插圖,聚焦本章的相關植物特性。 這些插圖描繪了常見蔬菜花卉以及和它們共享花園的動物。 花園與農場以往被太多地描繪成整齊劃一的一排排植物的圖景,似乎完全不受那些和它們共享地上和地下世界的其他生物的影響。與之相反,花園更應該被看作一個生物群落——植物、動物、真菌、細菌之間和諧共存,盡管這些生物的形態和活動各不相同。 其實也正因為這種多樣性,群落才成其為群落。 每一章都陳述了該章主題相關的背景信息,并包含一些加深理解的內容,即“觀察”以及對假說的“求證”,這些都要通過直接接觸活生生的植物才能實現。 前九章側重于描述植物如何努力生活,從*初的種子開始,經歷成長、開花、生籽、結果,經受住來自天氣的威脅和其他生物的攻擊,直到*后的死亡。 它們和其他生物一樣,過著充實而美好的生活。 它們完成所有這些壯舉的方式,正是我們試圖通過觀察和實驗去理解的。 植物細胞和組織的顯微照片,讓我們能夠欣賞細胞如何組成葉、花、果這樣的復雜結構,理解細胞排布方式如何促使植物組織履行自己的職能。 植物細胞和組織的照片還可以幫助讀者理解,肉眼不可見的細胞變化如何引起植物在宏觀上明顯的色彩和形態變化。 從此前生長于園中的植物那里回收再生的營養,養育了現有的這些植物;而在它們死后,它們又把這些借來的營養返還給土壤,養育新一代的植物。 這九章涵蓋了花園植物的日常生活,告訴我們為什么這些平凡的生命值得我們關注;*后一章則專注于描述動物和微生物伙伴,即那些與我們共享花園的生物,它們是園丁的好幫手。 像本書建議的這樣,進行觀察并動手驗證假說,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們對植物生命的現有理解,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在花園中親身體驗自然的機會,使我們與植物王國成員的相互交流愈加豐富。 交流生物學發現的欣喜之情,與因熱愛花園和自然而生的好奇心以及源自科學實驗的更深層次理解相輔相成。 我們目前對植物的認知正是通過這些觀察和對假說的驗證點滴積累起來的。 人類攀升到現有的植物學認知水平,其間歷經了怎樣的波折?要理解這一歷程,*佳方法之一是回顧那些重要節點上人們所做的觀察、提出的觀點和進行的實驗——無論成敗與否——正是它們引領我們到達每一個全新的認知層面。 每攀升到一個新高度,我們都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應該聚焦于哪個問題以及如何發問。 當我們的認知提升到更高層次時,尋求新知的路往往迂回曲折。 但只要持續提出與植物相關的問題,我們現有的知識就會不斷得到增長和修正,一些信息甚至可能被證明是徹頭徹尾錯誤的。 我們當前對現存生物的認知,不應該被表述為僵硬死板而不可變通的事實,而應該是不斷被深入發掘的知識,新的觀察和實驗常常會將其修正甚至徹底顛覆。植物與我們共享這個世界。 本書呈現的那些觀察和假說將向讀者展示,那些因為發現有關植物生命的更多信息而激動不已的人們,當時是如何思索前進的。 任何人都可以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只要耐心觀察并深思熟慮,任何人都能體驗發現新知的喜悅,為我們不斷增長的植物學知識體系添磚加瓦。 若要親自動手完成實驗,以檢驗有關植物生命活動的假說,需要準備一些廉價而易得的物品,如種子、花盆、培養皿、小瓶、幻燈片等。 作為實驗對象的蔬菜和水果在食雜店、農貿市場和公園綠地很容易就能找到。 這些實驗擁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正是因為它們容易操作,并且揭示了尋常植物被忽視的非凡特性。 即便是常見的事物,近距離觀察也會有新發現,正如博物學家約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宣揚的那樣:“要發現新事物,走昨天的老路即可。”本書是一本科普讀物,里面涉及的實驗非常適合園丁、孩童、老師及學生,引人入勝且極易理解。
花園里的10堂實驗課 作者簡介
詹姆斯;納迪(James Nardi),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尚佩恩分校的生物學家,科學插畫師,有機園藝踐行者。 桔梗,本名李婕妤,畢業于浙江大學材料系。2013年加入光合作用字幕組,多年來一直從事園藝視頻的字幕翻譯和校對工作。參與翻譯的已出版作品包括《怎樣觀察一粒種子》《DK園藝智慧>等。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