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繼紅剪語 本書特色
剪紙是中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民俗文化內涵。在多元文化交融的時代背景下,優秀的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要走進時代、走進大眾的生活,完成從“中國傳統文化”向“中華文化”的轉變。王繼紅老師的剪紙藝術創作帶有很強的學術價值和育人作用,對于引領大眾趨向現代剪紙藝術美好理想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從其培養出的眾多年輕剪紙家和創作的大量藝術作品,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繼紅剪語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兩個方面呈現傳統的剪紙藝術:一是作者整理多年的剪紙創作和剪紙實驗探索,借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完成當代思索;二是選擇中國傳統剪紙中已故的天才傳承人,以及現當代剪紙中充滿創造精神的個性化傳承人作為評介對象,對其作品進行充滿當代審美的作品賞析,已期完成與時代的無縫鏈接,同時對大眾客觀的了解剪紙的精神價值以及審美方向給出理性的引導。
繼紅剪語 目錄
壹剪
聊齋剪紙系列/003
彩色剪紙系列/028
心齋系列/040
童年系列/048
致青春系列/064
其他/073
貳語
笑傲江湖
——剪紙藝術家吳文娟小記/079
漫步水云間
——吳文娟小記/084
春天的童謠
——于平、任憑剪紙賞析/090
神秘的光輝
——趙希崗剪紙賞析/094
詩情的意象,生命的本真
——趙澄襄剪紙印象/099
靜水流深,滄笙踏歌
——賞王紅川剪紙有感/104
死心塌地的快樂
——李滔剪紙賞析/107
隱秘的節奏
——賞張曉梅剪紙有感/110
永遠的鄉愁
——王桂英剪紙賞析/116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
——“江南神剪”王子淦小記/119
一個在黑夜中大雪紛飛的人
——王雪峰剪紙印象/123
致敬天才的“剪花娘子”高鳳蓮/130
白云生處有人家
——賞華月秀作品有感/134
春光明媚,笑意“穎穎”
——賞張春穎剪紙有感/138
回到生命的原點
——段建珺剪紙作品賞析/142
風的線條
——賞范云剪紙有感/146
澀之美
——王倩倩印象小記/151
暗戀桃花源
——賞榮鳳敏剪紙有感/155
潤物細無聲
——倪秀梅剪紙印象小記/158
生如蟻,美如神
——劉冠玉剪紙作品賞析/162
我行我素剪真我
——李金東剪紙短評/166
探尋自然永恒的秩序
——何霞剪紙印象小記/169
疏影橫斜,暗香浮動
——賞李愛萍剪紙有感/172
以云為名的孩子
——青年畫家趙紅云小記/178
無問西東
——記新銳剪紙人薛佳慧/183
藝術創作的陌生化與審美共鳴/187
靜觀萬物生長,感受自然之道
——原生態民間剪紙生命力探源/208
迷失與救贖
——原始藝術與傳統手工勞動在當代的復興/217
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226
在人間/230
精彩的對視:民間藝術之魅力談/235
剪娃記/245
繼紅剪語 節選
壹剪 或許是骨子里對自由的莫名渴望,從小我就對“規矩”“秩序”“整齊劃一”的東西有著漠然的排斥。抗拒一切集體性的活動、熱血沸騰的口號和眾目睽睽下的決心……我只想肆無忌憚地獨享寧靜、誘惑、絕處逢生的喜悅和創作中的飛花之境。事實上,我只愿固執地忠于自己和世界的疏離與獨自發呆中跳出來的遐想,忠于孑然一身的想象和在紙上瞬間的綻放。在大隊人馬集體前進時悄悄溜走,在眾人齊聲高歌時一言不發……我喜歡一個人自由自在地散步,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仿佛走路只是為精神的漫游提供載體。或許如此的緣故,*初接觸剪紙,完全是被其自由自在的表達所吸引。當然,那時我對自由的理解僅限于技術層面的需要,在墨守成規的路線中掙扎了多年,剪紙恰是在天衣無縫的規矩中撕破的一個口子,它讓我看到了活著的另一種方式。 解決了技術問題,不可回避地就要面對畫面的構成、形式和氣質,東拼西湊地滿足了畫面“線線相連”的需求,才發現線線相連不是問題,問題是怎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令人苦惱的是,你高劑量的付出卻與結果有著巨大的差距,是事倍功半,還是舉重若輕?人和藝術的復雜其實恰恰隱藏在尋常而單純的事物之中,只有日益深度內心化的流浪和跋涉,才不會陷入徒勞無益的表演和激情掩飾的疲憊之中。 一直都確信,在我心中隱藏著一股巨大而隱秘的能量,它只是等待著雙腳踏入那些陌生而獨處的河流與天地,在彼此的凝望與尋找中得知來自靈魂高處的祈求或濺落,然后沉潛于萬物,在與美色擦肩而過的瞬間飛花摘葉;在泥沙俱下的疾流中尋求藝術動人的精微;在翩若驚鴻的眼神碰撞中與身體內的野性開心共舞。此刻,所有復雜又清新的感受在隱約松弛的瞬間迅速釋放,這釋放帶著靈魂和肉體的雙重解放,然后在不言不語的深情里呈現出別樣的景觀…… 貳語 這些從泥土里刨出來的花兒,帶著從失控中紛至沓來的“神來之筆”和在松弛放浪的紙間流動出的純澈之心;帶著原始的生命力量,穿過時間之海毫無保留地與我們相遇,我們于今日的美中感受到剎那,卻在久遠的美中觸摸到了永恒。我看到的是一個個剪紙人滿溢著對當下生活的篤定和對未來美好的期許,從庸常的生活中跳脫出來,混合著滾滾紅塵中的宇宙萬籟、人間密語,發出心靈戰栗的聲音…… 笑傲江湖 ——剪紙藝術家吳文娟小記 這是一個把降龍十八掌玩得出神入化的“丐幫幫主”,也是一襲素衣立于渭水之上或昆侖之巔的颯爽俠女。風度、氣魄、胸懷是她行走江湖的定海神針,自我、干凈、通透、真實是她精神的個性化寫照。 在娟娟那里,“表里如一”是個貶義詞,她身上充滿了矛盾的兩面性和戲劇性,讓人看起來跌宕起伏,有意思,有嚼頭。當你以為她兇巴巴地得理不饒人時,她轉頭就告訴你,這是一個充滿善意和溫存的厚道女子;當你以為她不過是一個老弱病殘的燭熄之人時,她馬上就讓你體會到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精神氣質。生活中的她,在一眼望不到頭的瑣碎家務與市井生活中穿梭喘息;藝術講壇上的她,任憑心間滾燙的才情汩汩四溢、縱橫捭闔,令人無不動容。眾聲喧嘩中,她有態度;獨自凝神中,她有靜氣。她的文字和藝術是用自己的個人經歷和體悟對抗蕓蕓眾生的集體群意識。 要從娟娟從藝的經歷來看,她著實算不上資歷深厚、基本功扎實。但奇怪的是,在她那些看似尋常的畫面中,卻分明閃爍著“火樹銀花觸目紅”的意境,又流露出“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美學態度。這些作品的感染力幾乎是渾然天成的,珠落玉盤又清脆明亮。她的才氣是一種“不用藏著”的坦蕩,舒展自由又厚重飄逸。娟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敞開胸懷,完全地接納命運的賜予,蓬勃的生機與歡欣的表情力可以穿透紙背。在藝術領域,有些人終其一生,也只能收獲“技巧精湛、造型扎實”的評價,而娟娟仿佛天生對藝術有著不言自喻的領悟,懂得取巧勁,做減法,自動繞開那些七折八彎的假象,長驅直入生命的本質。究其原因,情感的專注和學養的深厚才是關鍵性因素。當一個人懂得站在歷史和文化的高度看問題,一切都充滿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趣吧! 在娟娟燦爛明亮的作品中,她不訴苦,也不屑于訴苦。她只是無聲地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升華為詩的意境,并將自己波瀾曲折的人生境遇消解于無形之中,所有的詩情、詩意*終都化作一個溫暖的“愛”字。我懂得,她要在瑣碎的生活和病痛中滋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股氣可用在藝術上,而不可泄敗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上,吃了再多的苦,也要笑著活出人的樣子! 娟娟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出類拔萃的。聽娟娟的故事,我覺得她有一百個理由可以選擇離開,然而,她卻選擇和自己的命運一起奔跑在塵土飛揚的路上,續寫了一段感人肺腑的友情之歌。她是我見過的對生命無比尊重的一個人,對充滿磨難的生活零抱怨,對多舛的命運說“是”,這并非消極地面對,而是一種積極的反抗,是賦予人的生命和生活以價值和意義。人生到了晚年,她要做個“透網之鱗”,從各種陳詞濫調的裹挾和習慣勢力中掙脫出來,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獲得大自在、大自由。一位真正的創作者,她的使命不是發泄或控訴,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是非,而是向人們展示她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和高尚單純的心靈。 娟娟是我生命中極為重要的人,她的話一針見血,藥到病除;她的人格和品行讓人仰望和欽慕。我們認識后的每一天都沒有錯過彼此,可謂“三月桃花,四月歡唱,兩人一馬,明日故鄉”。在她那里,我體會到兩個惺惺相惜之人因為尊重和理解帶來的力量。給她寫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在她的牽引下從心里蹦出來的,它不由我控制,像一串串音符自由地組織、自由地歌唱。當一個人力量足夠強大時,你不需要用力去描述,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從筆間生發,美好的意蘊氤氳而至…… 夏末秋至,娟娟將自己一生的珍藏如數捐獻于給予她生命和風骨的故鄉,完成她“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大愛傳遞。未來,相信娟娟仍會以“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的姿態完成她的逍遙游。 2019年7月 漫步水云間 ——吳文娟小記 在這個乏味的世間,娟娟是辨識度極高的人。她的人和她的創作一樣,鮮明而鋒利;她特立獨行、內心坦蕩的樣子,任由誰都扛不住!愛她,不只是因為她的率真和幽默,而是她代表著我心中“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還有她的真誠與不偽裝,因為這個,她才可以于嬉笑怒罵間,將那些巨大而狂妄的東西踩在腳下。娟娟的有趣是一份早已湮沒于利益世界里的古道熱腸,是世風日下時雪中送炭的俠肝義膽。 喜歡娟娟,不知是作品在前,還是人品在前。總之,藝術家的人品與作品是分不開的。積極向上、幽默風趣是她的人品;青春靚麗、情趣盎然是她的作品。讀她的文字,總有一種嬉笑怒罵間張力四射的愉悅;聽她講話,又流露出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瀟灑。年近六十才開始剪紙的娟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廣闊的文化背景,在眾多文明信息交匯的語境中,她不斷變換位置感受著文化與藝術的魅力,并從中獲得自由的藝術精神和真誠的生命意識。當很多人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出發去呈現自己的意識時,她堅持的卻是“個人”。娟娟的“個人”不是自我的感傷及惆悵,而是充滿智慧的審美獨立體。在她的作品中,從未有沉痛人生經驗的反復絮叨,也未有憤憤不平的自言自語,而是在寬闊的平和與包容中流淌出來的歡歌笑語…… 欣賞娟娟的剪紙,總以為那是一個花樣小女子的精心妙作。翩翩起舞的蝴蝶、婉轉纖細的玉手、含情脈脈的雙眼、撲朔迷離的意境……誰承想那是一個年近六旬才操起剪刀的小老太婆?一個人不可能阻礙時光的飛逝,任憑時光在臉上劃下一道道痕跡,卻又固執地保持著細膩的少女情懷,成熟而不世故,寬容又不流于平庸。她像一股旋風,只要靠近她,就會迅速卷入她的一顰一笑、唱念做打中。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把擋在眼前的那些虛頭巴腦的假象以及云山霧罩的幻影一把扯掉,直接坦露心跡,讓人驚訝于她決絕、直率的同時,又不由自主地說:“嗯,生活原本就該這樣!”看她的剪紙就是在閱讀她的散文,讀她的散文就是在和她親密交談。那是滄海桑田之后的寧靜,是于平凡瑣碎的生活中開出的心靈之花。魯迅先生向來蔑視知識人的奴性,將一切死的學識變成綻放生命氣質的光芒,才有大歡喜。娟娟的妙趣之處就是把藝術表達的空間拓展了。她把文學與藝術、剪紙與詩歌、生活與哲學的頓悟交織在一起,那是老老實實畫地為牢之人所望塵莫及的。 加繆說:“一個人要學會孤獨地面對自己*深的痛苦,克服那些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與他‘共苦’的幻覺,那他還需要學習的就所剩無幾了。”和娟娟談話,她總是直面生命,凌駕于自己的傷痕之上。她說得淡定,我聽得揪心。命運給了娟娟足夠的無奈,也給了她更多的人生悲愴。前者蹂躪了她的生活,后者成全了她通透的生命姿態。人生本就是水深火熱,可我分明看見,娟娟在人群中橫沖直撞,以她慣有的姿態智慧生動地行走于人世間。高興時,手舞足蹈;憤怒時,橫眉冷對,把一地雞毛的瑣碎變成一句句風輕云淡的笑談。 在這個“小鮮肉”“嫩果兒”橫行的年代,我喜歡“臘肉”和“蒼果兒”。當然,前提是必須有趣。人老了,自然不招人待見,原因是容顏衰老不耐看。這個還不打緊,關鍵是其精神和智慧也隨之衰老而大面積塌陷,不好看,也不好玩。而娟娟卻是一枚既有趣又好玩的“蒼果兒”!曾以為快樂的性格是源于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無憂,但事實有時卻恰恰相反!每個貌似繁榮或清冷的人生背后,都隱藏著一條險峻而無法言喻的人生軌跡,而娟娟注定不是那個因為命運的不公而哭倒在半路上的人,也絕不是那個用悲情悅人悅己的人,但她注定是那個于繁華的精神世界中調素琴、閱金經,用天女散花式的瀟灑和熱情將人生的悲苦消滅于無形之中的人。她的快樂真實、堅定、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只有飽嘗了生命的苦辣酸甜,才能跳出生活之外俯瞰生命的苦難,這種苦難會一點一點將生命的外殼擠壓,而潛藏在冰山之下的智慧便一點一點被拖曳出來,*終轉化成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因為懂得了生命的不易,所以要加倍珍惜;因為珍惜,所以要快樂地生活,明白珍惜的快樂! 在這個轟轟烈烈奔向成功的年代,娟娟有著強烈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尊,她似乎天然攜帶著一種優秀的基因,無論是剪紙、寫作,抑或書法和繪畫,只要她一染指,就妙不可言地站在一個高點,讓人誤以為她是一位在藝術行當中混跡良久的“老人家”。或者,她*深沉、*確定的傾向,便是在靜止中默默前行。每天清晨四五點鐘,娟娟就已經在陽臺和紙上歡天喜地地侍弄她現實和理想中的花兒,唯有此,她將自己遮蔽于嘈雜的世界之外,任爾東西南北風。站在演講臺上的娟娟是個發光體,她的舉止、她的表情、她嘴里吐出的每一個字都豪氣干云,純然跳脫地自臺上蹦下來,迅速跌落到你的心里,融化為心靈的風骨。 娟娟從來就不是死讀書、讀死書之人。她能文能武,能雅能俗,上得廳堂,進得廚房,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人到暮年,生存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始終激蕩在她的心靈深處,并以極強的電波輻射到她周身的多個維度。對她而言,學習的目的不是博得更多人的喝彩,而是*終成長為一個內心無比強大、豐富與和諧的人。 “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人的痛苦來自無窮的欲望,活明白的娟娟選擇了自由,選擇了毫無懼色地踏進生活之河。我相信,有趣的人,從來不會老去。 2018年6月
繼紅剪語 作者簡介
王繼紅,淄博師專美術系副教授。現為《當代剪紙家》副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淄博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剪紙藝術委員會主任。有數十幅剪紙在國際國內剪紙大賽中獲得金銀銅獎,并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出版個人專著三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