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紅巖家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紅巖家書》由重慶出版集團策劃實施,著名紅巖研究專家厲華先生領銜,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點獻禮書。《紅巖家書》是一部有溫度、又有高度與深度的圖書,這些家書是紅巖先烈們真情實感的流露,飽含了對父母的愧疚之心、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對愛人的雎鳩之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革命先烈的家國情懷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每一封家書都閃爍著熱愛黨、熱愛祖國、追求信仰、堅持真理、公平正義、誠信友愛、親情和諧、無私奉獻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精神的光輝。《紅巖家書》是向死而生的絕筆!更是力透紙背的寄語!廣大讀者從這些家書中,能感受信仰的力量、牢記忠誠的品格、深悟大義的情懷。這些家書,作為紅巖革命精神的歷史文獻及傳承的紐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紅巖家書》是對重慶本土獨有的革命文化資源進一步地傳承與弘揚,也是重慶出版人文化擔當的重要體現。紅巖家書不止是重慶的驕傲與寶貴財富,更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浴血奮戰、努力探索中國夢的有力的歷史見證!《紅巖家書》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紅巖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成果,切實加強紅巖革命文化的傳承,大力弘揚紅巖文化的重要體現,不僅具有深遠的政治意義,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將有力地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凝聚力!
紅巖家書 內容簡介
該書選取了車耀先、茍悅彬、韓子重、何柏梁、何功偉、黃楠才、黃顯聲、江竹筠、藍蒂裕、劉國鋕、羅世文、王樸、許曉軒、張學云、鐘奇、朱世君、劉振美、胡其芬、文澤、宣灝等20位紅巖英烈的家書,并進行相關的解讀。這些家書是紅巖英烈們真情實感的流露,是烈士們向死而生的絕筆、力透紙背的寄語!飽含了對父母的愧疚之心、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對愛人的雎鳩之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革命烈士的家國情懷及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每一封家書都閃爍著熱愛黨、熱愛祖國、追求信仰、堅持真理、公平正義、誠信友愛、親情和諧、無私奉獻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革命精神的光輝。該書既有珍貴的烈士家書手跡影印件,又有感人肺腑的解讀,為讀者提供了一本真實生動、震撼心靈的思想道德教育讀物。從紅巖英烈留下的家書中,讀者獲得的不僅是對紅巖先烈們的緬懷和銘記,更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力量。
紅巖家書 目錄
序 甘灑熱血寫春秋 高明光 / 1
車耀先:“謙”“儉”“勞”為立身之本
“驕”“奢”“逸”為終身之戒 / 1
茍悅彬:多多努力,無止境的進步 / 15
韓子重:革命的道路是艱辛的 / 28
何柏梁:萬忍的耐心候黎明 / 47
何功偉:為天地存正氣,為個人全人格 / 65
黃楠材:為國讀書,為國扛槍 / 75
黃顯聲將軍:生死存亡在所不計 / 91
胡其芬:*后的報告 / 102
江竹筠:孩子們決不要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 111
藍蒂裕:把祖國的荒沙變成美麗的園林 / 122
劉國鋕:沒有玷污黨的榮譽 / 141
劉振美:不要存留一絲一毫的虛榮 / 157
羅世文:面對一切困難,高揚我們的旗幟 / 169
王樸:你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 180
文澤:真理必定到來 / 192
許曉軒:我做到了黨教導的一切 / 199
宣灝:以血還血,這是天經地義的事 / 212
張學云:永遠的離別亦在所不辭 / 221
鐘奇:你一定要再結婚 / 232
朱世君:巾幗不畏嚴刑 / 238
后記 英烈家書 家國大愛 / 244
紅巖家書 節選
車耀先 “謙”“儉”“勞”為立身之本 “驕”“奢”“逸”為終身之戒 (節選) 下面這段話是車耀先烈士在獄中沒寫完的《自傳》的自序,也可算一封寫給子女的題為《先說幾句》的家書: 先說幾句 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余因政治嫌疑被拘重慶,消息不通,與世隔絕。禁中無聊,寢食外輒以《曾文正公家書》自遣。遂引起寫作與教子觀念。因念余出世勞碌,磨折極多;奮斗四十年,始有今日。兒女輩不可不知也。故特將一生之經過寫出,以為兒輩將來不時之參考。使知余:出身貧苦,不可驕傲;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則余愿已足矣。夫復何恨哉?!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注重家庭、家風、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父母是孩子的**任老師,有責任把美好的道德觀念傳遞給孩子,有義務引導他們怎樣做一個有氣節和骨氣、對國家和人民有用的人。 車耀先被捕入獄后對生死置之度外,卻掛念兒女的成長。在獄中,國民黨特務給每個“犯人”發了一套 《曾文正公家書》,要求每天必讀,而且要寫心得,以達到改造思想、轉變革命立場的目的。車耀先知道能夠出獄的機會非常渺茫,甚至難以活著出去,于是借獄方要寫心得體會的機會,向獄方要來筆和紙,開始寫自傳,想通過這種形式讓子女了解自己,并把自己對子女的希望也寫出來。但車耀先并沒能在獄中寫完 《自傳》,自序前的 《先說幾句》,就是父親留給子女們的寄語與希望,也是一個革命者的*后交代。 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這是車耀先從自己的人生經歷中得出的人生感悟與肺腑之言,也是他對車崇英、車毅英、車時英、車伯英、車仲英五個子女定下的道德要求和人格規矩,短短 200 余字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可貴的家國情懷,和一個革命者對子女的殷殷囑托。 “謙”“儉”“勞”為立身之本,成事之基。這是車耀先留給孩子的家訓家規,也是自己躬身踐行一生的真實寫照。 車耀先出身貧寒,人生經歷復雜。他只讀過兩三年書。17 歲“棄商從軍”,投身戎馬生活沖鋒陷陣、能征善戰,“由兵而士,士而官,十三年官至團長”。在那個風起云涌的二十世紀初葉,各種思想涌動,東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車耀先看到的是“篤信耶穌之故,所屬官兵幾皆教徒”。在國民革命潮流浩浩蕩蕩的大變革時代,他祈禱人間充滿愛,可現實不斷地在摧毀他的祈禱。他*終認識到“讀破新舊約千遍,宗教不過欺愚民”。
紅巖家書 作者簡介
厲華,男,滿族,中共黨員,文博二級研究員。原任重慶紅巖聯線文化發展管理中心主任、重慶紅巖歷史博物館館長、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館長。其長期致力于紅巖革命文化、統戰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工作。代表著作:《紅巖魂來自白公館、渣滓洞的報告》《紅巖魂來自歌樂山的報告》《中美合作所集中營的保護與利用》《風雨白公館》《路在腳下》《忠誠與背叛》《忠誠與信仰》《厲華說紅巖——解讀獄中八條》《抗戰記憶——臺灣征集圖片集(上、中、下)》《紅巖:從文學作品到紅色旅游》《重慶談判43天——毛澤東、蔣介石的九次會面商談史考》等等。其主講的《紅巖魂——白公館、渣滓洞革命先烈斗爭事跡展》在全國300多個城市巡展300余場;《紅巖魂形象報告展演》在全國巡演865場并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首屆創新獎;代表的演講報告《紅巖魂——信仰的力量》《紅巖魂——忠誠與背叛》《中國共產黨制勝法寶——統一戰線》《紅巖聯線的運作與發展》在全國各地演講2000多場。 鄭勁松,男,漢族,中共黨員,現任西南大學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副館長,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重慶市委宣傳部重大宣傳教育中心專家組成員。曾在《中國作家》《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等報刊發表詩文、小說300余篇(首),獲孫犁散文獎、林非散文獎、徐霞客旅游文學獎,連續3屆重慶晚報文學獎,著有《永遠的紫羅蘭》等書。 鄭小林,女,1976年9月,畢業于四川教育學院,現任中共大安區委黨校教務股副股長,講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紅色文化方面研究,多個課題在省市獲獎,多篇論文在《四川教育》《科學教育前沿》《科學導報》公開發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