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旱作區耕地質量時空演變與肥沃耕層特征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82314
- 條形碼:9787030682314 ; 978-7-03-06823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旱作區耕地質量時空演變與肥沃耕層特征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六章,在科學界定旱作區范圍與內涵的基礎上,系統介紹了旱作區耕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等基本情況,以及土壤類型、面積和空間分布特征,并以耕地生產力現狀、障礙消減、肥沃耕層構建為主線,揭示了旱作區耕地肥沃耕層關鍵指標和土壤肥力、生產力時空演變特征,明確了肥沃耕層構建和障礙表征的指標、閾值,以及耕地質量提升關鍵技術對策,提出多維、多源的旱作區耕地質量關鍵指標數字制圖方法。
旱作區耕地質量時空演變與肥沃耕層特征 目錄
序
前言
**章 旱作區基本概況 1
**節 范圍界定與行政區劃 1
一、范圍界定 1
二、行政區劃 2
第二節 自然資源概況 5
一、水文地質 5
二、立地條件 5
三、氣候條件 9
第三節 社會經濟狀況 39
一、人口 39
二、人均GDP 40
第四節 農業生產概況 43
一、土地利用 43
二、種植制度 45
三、灌溉條件 47
第二章 旱作區土壤分類與空間分布 48
**節 旱作區土壤類型 48
第二節 旱作區土壤空間分布 52
第三章 旱作區耕地肥沃耕層關鍵指標空間分布特征 63
**節 旱作區耕地土壤理化性質空間分布特征 63
一、土壤容重 63
二、土壤顆粒組成 71
三、土壤緊實度 73
四、土壤含水量 87
五、土壤pH 94
六、土壤有機質 96
七、土壤陽離子交換量 104
第二節 旱作區耕地土壤養分空間分布特征 105
一、土壤速效鉀含量 105
二、土壤有效磷含量 106
三、土壤全氮含量 106
四、土壤碳、氮、磷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107
五、土壤全硒含量 118
第四章 旱作區耕地土壤肥力與生產力時空演變特征 122
**節 典型縣域土壤肥力 122
一、縣域尺度下土壤肥力狀況評價 122
二、縣域尺度下土壤肥力評價及尺度效應研究 124
第二節 典型區域水分生產力 127
一、海河流域平原區冬小麥和夏玉米單產及水分生產力SWAT模擬 127
二、東北旱作區吉林省春玉米水分生產力遙感估算 128
第三節 土地生產力 131
一、旱作區土地生產力現狀 132
二、黃淮海旱作區潛在產量 135
三、土地生產力提升潛力 139
第四節 典型區域耕地質量評價 142
一、耕地質量評價方法 142
二、典型區域耕地質量等級評價 150
第五章 旱作區耕地土壤障礙與肥沃耕層構建潛力及對策 170
**節 旱作區肥沃耕層表征 170
一、旱作區典型肥沃耕層指標分析 170
二、典型土壤類型肥沃耕層評價指標體系及閾值 177
第二節 旱作區典型土壤障礙因子 180
第三節 典型土壤類型障礙消減與生產力提升潛力 183
一、典型土類肥沃耕層培肥措施與技術模式 183
二、典型土類不同耕層障礙因子消減機制及措施 187
三、耕地質量提升對策 190
第六章 典型耕地質量關鍵指標數字制圖方法與案例研究 193
**節 基于多平臺遙感的關鍵指標精準反演 193
一、典型區域土壤質地高光譜反演 193
二、旱作區土壤有機質反演與數字制圖 202
第二節 基于多元方法的土壤有機碳空間預測及其尺度效應 206
一、區域土壤有機質空間預測 206
二、旱作區土壤有機碳密度三維空間模擬方法研究 217
參考文獻 223
旱作區耕地質量時空演變與肥沃耕層特征 節選
**章 旱作區基本概況 【內容概要】本章在界定旱作區范圍的基礎上,闡述了旱作區的自然資源概況(水文地質、立地條件、氣候條件)、社會經濟狀況[人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和農業生產概況(土地利用、灌排條件、種植制度)。 **節 范圍界定與行政區劃 一、范圍界定 以地形坡度小于5°、1km2網格內旱地面積占耕地40%以上作為界定依據,明確了旱作區的內涵與范圍,劃定的旱作區面積57.58萬km2,區域包括東北旱作區和黃淮海旱作區(圖1-1)。 圖1-1 旱作區空間分布圖 二、行政區劃 旱作區范圍為東經112°33′54.8″~135°3′55.953″,北緯32°8′24.506″~48°27′21.127″,行政區劃包括北京、天津、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和安徽,共2個直轄市、7個省和694個縣(表1-1)。 注:計算結果由于四舍五入,存在0.1%的誤差,下同。 整個旱作區可分為黃淮海和東北兩大區域。黃淮海旱作區包含了北京和天津的部分地區、河北大部分、山東西部、河南東部以及安徽北部區域;東北旱作區包括黑龍江省大部、吉林省西北部以及遼寧省北部區域(圖1-2)。 圖1-2 旱作區區縣空間分布圖 第二節 自然資源概況 一、水文地質 旱作區地下水類型包括基巖裂隙水、松散沉積物孔隙水、湖泊和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4種類型(圖1-3)。其中主要類型為松散沉積物孔隙水,分布在全區大部分地區,占比為91.75%;基巖裂隙水主要集中在遼寧省、吉林省東南部、黑龍江省和河南省南部等地區,面積為30850km2,占旱作區面積的5.36%;碳酸鹽巖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河北省西部、天津市等地區,面積為16101km2,占旱作區面積的2.80%;湖泊占比*少,僅占旱作區面積的0.10%(圖1-3、表1-2)。 二、立地條件 旱作區高程范圍處于100~2000m,呈現出南低北高的空間分布格局,局部地區略有起伏。旱作區高程主要以100~200m為主,地貌類型為平原的區域占整個旱作區面積的89.43%;高程范圍在200~300m、300~400m和>400m的區域分別占旱作區面積的2.98%、2.20%和5.38%,高程>400m的區域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北部以及河北西部、河南西部(圖1-4、表1-3)。 圖1-3 旱作區地下水類型空間分布圖 數據來源:國際土壤信息與參比中心 表1-2 旱作區地下水類型面積及占比 旱作區地形坡度主要以<1°為主,占旱作區面積的96.29%;地形坡度1°~3°占旱作區面積的2.92%;地形坡度大于3°占比較少(圖1-5、表1-4)。 圖1-4 旱作區高程空間分布圖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