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6338
- 條形碼:9787576016338 ; 978-7-5760-163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本書特色
喚醒每個孩子內心深處的真善美 喚醒生命的原動力 1.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校長唐文紅全新力作。 2.作者從教30多年來的思想感悟和教育記錄,文筆優美,充滿愛和溫暖。 3.四色印刷,小巧精致,給讀者美好的閱讀感受。 推薦文章: 每一個學生就是整個學校 教會孩子浪費時間 向建筑師學當校長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內容簡介
《所遇美好皆教育》圍繞“美好教育”的理念,結合一線多年的實踐智慧,深入淺出地闡述教育是傳承高貴、照亮生命的美好事業。本書分為三編:美好之思:教育何為;美好之行:看見孩子;美好之智:一起成長。既有作者現身說法,講述自己作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心路歷程;又有從校長的視角出發,闡釋如何踐行“每個孩子就是整個的學校”的辦學理念;還從心理學的維度出發,敏銳地捕捉到一線教師和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并給予專業的幫助。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目錄
上編 美好之思:教育何為
003 教育何為
009 為與不為
018 何謂美好教育
021 教育,怎么讓生命美好
028 個性、天性、人性
033 生命、生活、生趣
038 遵循常識,創造奇跡
044 每一個學生就是整個學校
047 愛,不要太滿
052 天地容我“懶”
057 香港基礎教育印象
中編 美好之行:看見孩子
065 “看見孩子”的三重境界
071 卓越的校長育“神”
079 管理者的“六脈神劍”
085 美好教育的創造者
090 自然的力量
094 教會孩子浪費時間
098 認真對待玩耍
105 春天來了,我們去春游吧
108 請記住學生的名字
111 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117 玉蘭花開,優雅綻放
122 這個清晨,你笑起來真好看
下編 美好之智:一起成長
131 我們,一起成長
138 學校管理的三重境界
143 成語里的管理智慧
149 向建筑師學當校長
153 像設計師一樣做校長
158 “五I”教學:看見生命成長
165 打通知識的“小房間”
171 少則得,多則惑
174 作業破冰,學生樂起來
181 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188 學校,請多給教育儀式感
193 附錄 美好之訪
193 美好的教育是怎樣的
206 友好校園,美好教育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節選
教會孩子浪費時間 有一篇推文吸引了我的眼球——《中國人*缺的教育,是學會浪費時間》。文章說我們越是精確計算時間,越想每一分鐘都有價值產出,就會越背離生活的美感與真實。 古人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珍惜時間,是站在宏觀的角度認知時間,并沒有把時間精確分割并計算單位時間的價值產出。時間跨度應該是一種空間概念,我們應該考慮的是比例分配,做時間的規劃師,而不是被綁架者。 現實情況是,許多家長和老師包辦了孩子的時間。學校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家庭有家庭的作息時間表。孩子們被驅迫著做無休止的功課、接受課外輔導,沒有一點兒玩耍的時間。沒有休息的時間,沒有游戲的時間,更沒有偷懶和自由呼吸的時間,孩子好似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一刻不停地旋轉著。學校和家庭制定的時間表貫穿著權利邏輯,是對人的肉體的操控,導致肉體喪失了精神和理性。教育時間設計中的*大弊端是“滿”和“精細”,導致了機械化和碎片化的人生。我們呼吁把時間還給孩子,教會孩子浪費時間。 其實,浪費時間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時間利用。約翰??列儂說:“所有你樂于揮霍的時間都不能算作浪費。”當孩子們把時間投入喜歡的事情上,他們收獲的是興趣、友誼、品質等綜合能力。孩子每天花一兩個小時打籃球,可強身健體,又可磨煉意志,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孩子每天花時間畫畫,看似無用,實則是在構建自己的想象空間,培養審美能力,他的繪畫經歷將被運用在文學、音樂、建筑等學習體驗中;瓢潑大雨時,室內根本無法上課,老師干脆停下來,讓孩子們靜坐聽雨,這不是浪費時間,而是在教學生要有從容的心境;帶孩子去郊游,孩子們玩得開心,更關鍵的是觸摸到了自然的節律,感受到了自然的生命活力,激發了他們創作的熱情。這就是典型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把當下的時間放空,未來的時間才有發揮的可能。與其說是揮霍時間,不如說是增加了揮霍的附加值,真不希望把“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遺憾留給*需要揮霍時間的孩子。 因此,智慧的教師和家長懂得給時間做減法。現實生活中,絕大部分家長、老師恨不得一天有25個小時讓孩子學習,盡管對學生的在校時間有明確規定,但課外輔導、興趣班仍占去孩子大半的休息時間。但是不是學習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呢?對教育而言,應該對時間做減法。盧梭語重心長地告誡道:“*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誤用光陰比虛擲光陰損失更大,教育錯了的兒童比未受教育的兒童離智慧更遠。”對孩子時間的壓榨,體現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和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焦慮心態,孩子被放在時間的“真空”里,怎會有空間的拓展,更不要奢求精神的獨立和自由成長。這種畸形的成長過程會導致孩子的精神缺鈣,這就是高學歷的人缺乏生活能力和很難適應社會現實的主要原因。現在,很多父母經常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沒有‘浪費’過時間的人終將一事無成……” “兒童沒有時間當兒童,少年沒有心情做少年,成人沒有空間為成人”,林清玄也如此警醒我們,“如果我們的孩子從小沒有時間當兒童,沒有游戲、歌唱與笑鬧,我們可以預見二十年后,我們的社會將會沒有詩情、沒有文學、沒有音樂,也沒有文明。”當一味給孩子做教育時間的加法,就是誤用光陰,即使不遠離智慧,也難做生活的強者。教育時間的此消彼長,絕不是用多和少去衡量,因為它決定了精神空間的寬廣度。 常聽到家長抱怨:“兩個小時了,你才寫了這么一點點。”對孩子來說,兩個小時僅僅是一個概念,他的時間節律完全根據自己的認知去掌控,這也是孩子通過時間維度去認識事物,并建立起自己感知事物的思維和方式。所以,“有一種快是媽媽覺得很快”成為調侃語。時間是一種抽象的維度,孩子對時間的感知也是自我塑造的過程。寫了兩個小時不是磨蹭,而是他認知事物的節奏使然,記住的是“我寫了什么”,而不是“我花了多長時間在寫”。 這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連吃飯都用快餐來解決。人們拼命追趕時間,“忙”成為常態。“忙”,左面是心,右面是亡。人太忙,心就丟失了。所以,要想活得美,首先要懂得停下來,懂得浪費時間。浮士德在生命結束時說:“真美啊,你停下來吧。”李漁寫過一副對聯:“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怎么停下來?不妨多一點閑暇。學校(school)一詞*早來自古希臘語,意思就是閑暇,學生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展其心智、能力。愛因斯坦說:“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多一些閑暇,就多一些創意的生發。自習課、社團課、趣味運動時間、快樂電影時間等,讓學習生活的節奏慢下來,就是給孩子咀嚼時光、涵養智慧的機會。 教育閑暇就是要給學生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沒有閑暇,就沒有自由發展,就沒有對世界深刻而獨到的感悟、體認和把握。興之所至的自由閱讀,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放下壓力的沉思冥想,*有可能創生獨到的思想……這些才是我們應該給予孩子們的“教育”。 學校有靈性,教育有溫情,師生有生氣,首先要從時間上做文章。我們樂于揮霍的時間都在以另一種方式回報我們;給時間做減法,就是給精神成長的空間做加法;當我們放慢時間節奏,就收獲了一路美好;教會孩子浪費時間,就是在教會孩子利用好時間。
大夏書系: 所遇美好皆教育 作者簡介
唐文紅,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總校長,正高級教師、廣東省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首批科研專家。被授予南粵優秀教育工作者、廣東省優秀地理教師、深圳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倡導用文化引領學校發展,首創并踐行“美好教育”理念。科研成果獲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持和參與10余項國家及省級課題研究并獲獎。發表論文50余篇,曾出版教育論著《且行且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