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文學的內外文學的內外 前言
序說“北望園”
張未民
北望園是一座房子,紅瓦洋房。
不較真的話,也可以擴大點兒說北望園是一個以紅瓦洋房為主體的院落.院落里還包括緊挨著的一處茅房屋。為什么北望園要包括這處格調不一樣的茅屋?因為在小說家駱賓基的筆下,這座茅屋和紅瓦洋房的居民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活氛圍。這個氛圈、這個生活有一個揪心的背景音從茅屋傳出.感染了整個院落.就叫作“北望”。
表面上,茅屋和紅瓦洋房共同的生活格調是庸常的,一地雞毛,這種“表面”的生活也是小說家主打的生活景象。但是因為租住茅屋的有一位流落此地的北方來的美術教員,是位繪畫藝術家.每當閑時或入夜.北方家園的鄉愁便隨風搖曳潛入院落,似水銀瀉了一地。因此.實際上倒是茅屋更體現了紅瓦洋房的名稱主旨,那似乎潦倒流浪的茅屋生涯僭越了主體紅瓦洋房,成為北望園動人而敏感的心悸。
說到這里,應趕緊交代,我們的“北望園”是的“東北作家群”成員之一駱賓基先生在其小說名篇《北望園的春天》中設計并建造的。它在大西南“甲天下”的名城桂林,坐落在麗君路上。
如果今天讓“北望園”走出虛構.我相信.它是可以作為一個有著20世紀40年代西南風情和作為戰時反諷存在的那個時代生活標本意義的旅游景點的。一邊是大后方的庸常苦澀的生活,一邊是遙遠眷戀還鄉的北望,東北作家的天才構思再一次顯靈,他能于日常生計狀態中提供悖論.撥動家國的神經。讓慵懶的市民及其日子劃過一道的、自由的、還鄉的、情感的渴望之流光。這是一篇提供了生活反諷而提供了時代反諷的小說。北望園之名,乃是想象力反諷的標簽與象征。想一想吧,居于南而有“北望”常心灌遙遠的想、異常的想.東北作家所創造的空間美學不打動人才怪。于是北望,于是就有了那個時代之痛.那個時代的北方,尤其是東北.不僅有“雪落在北中國的土地上”.還有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一個字:殤。
北望.涉及一種叫作中國視野、中國時空的思維。地分南北,又共組時空。這種中國時空的完整不可破碎.于現實中破碎.這破碎于是衍化為一個綿長的詩學傳統“北望”,構成了對破碎的抵抗和詩正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的北望。在這樣的北望中,天邊的北方早巳“鐵馬冰河入夢來”了。更知名的北望發生在唐安史之亂時期,杜甫寫下了“國破山河在,城春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杜甫將其題為“春望”,但實質就是在蜀都堂向北方關中帝都的北望。杜甫還說:“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同是唐代的元稹的“我是北人長北望,每嗟南雁更南飛”,與杜甫詩句展開的思念空間具體內容可能不同,但都是
文學的內外 目錄
東北文學的“味道”
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暗賬”
夜晚是悲傷的催化劑
藝術家許佳明之死
浮世紅塵中我們如何安放肉身
作為生命的“減法”
在歷史與現實間游走
讀凹的《極花》
現實題材是把雙刃劍
軟弱的欲望與精神的病室
第二輯:書里書外
當代文學研究的“歷史化”
從“思想史”到“社會史”“五四”解釋學范式的換轉
。穿越”被遮蔽的文學
“門外”談魯迅
一個詩人教師的夢想與無奈
“湖光還是故鄉好”
孔子的“素面”與“反骨”
大學應該怎么。讀”?
客廳里的。文學史”
畫里畫外乾坤大
第三輯:文里文外
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煙道”
文學評獎“門外談”
一個非。粉絲”眼中的。女生”
顛沛動蕩中的文人雅趣
魯迅為何不是“教授”
魯迅先生的笑及其他
“娛樂時代”的雜文寫作
“美文時代”的雜文寫作
雜文寫作的。限度”
為何。全集”不全”
文學的內外 節選
東北文學的“味道”——關于東北文學文脈與風致的札記之一莫言在2001年有過一次講演,講演的題目是“小說的氣味”。彼時的莫言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在演講中主要談了一個問題,就是作家創作與故鄉的關系。莫言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馬哈魚的一生,與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作家的創作,其實也是一個憑借著對故鄉氣味的回憶,尋找故鄉的過程。”只要我們回溯一下中外文學史,看看那些優秀的、偉大的作家的創作歷程,就會發現莫言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我以為優秀的作家,在其創作過程中一定會與故鄉有著千絲萬縷的、扯不斷理還亂的關系。故鄉是他們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他們的文學生涯中,或是反復書寫故鄉的人與事,如魯迅筆下的紹興,張愛玲筆下的“舊上海”,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再如美國作家福克納,他*主要的作品都是在寫他的故鄉——約克納帕塔法;或者是故鄉的生活直接塑造了作家的人生態度與文學風格,如魯迅在故鄉經歷的家道中落時的生命體驗,讓他體味到了人的冷漠與世態的炎涼,這對他日后的懷疑主義與反抗絕望的文學風格均產生了重要影響。環顧中外文學史,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我們東北文學的歷史中,我們同樣可見東北作家與這片黑土地的緊密聯系,以及由此出來的的文學味道。東北作家群在中國現代文學留下了重要的足跡,其中,蕭紅與蕭軍是影響比較大的兩位作家。離開東北到上海后,他們與魯迅有較多交往。魯迅幫著他們出書,為他們的新書作序,還與他們有較多的通信往來,盡一個長者的所能幫助兩位來自東北的文學青年。在這些文字中,除了關心提攜文學后輩外,魯迅也數次談及了“二蕭”在文學創作中的成就與問題。我以為,魯迅對“二蕭”文學成就的敏銳體察,道出了東北文學的味道與風韻。上海文壇有人批評蕭軍的作品有土匪氣,魯迅在1935年9月1日寫給蕭軍的一封信中說:“‘土匪氣’很好,何必克服它,但亂撞是不行的。”魯迅在給蕭紅的成名作《生死場》所作的序言中,贊揚蕭紅對“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力透紙背;女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我以為,魯迅所言的“土匪氣”與“越軌的筆致”,大體上觸及了東北文學“味道”的精髓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