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浙江學人與中國近代考古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5023
- 條形碼:9787308205023 ; 978-7-308-2050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江學人與中國近代考古學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探討了20世紀初期孫詒讓、章炳麟、夏曾佑、羅振玉、王國維、馬衡、施昕更、何天行等浙江學人的探索與中國近代考古學產生的關系。*后闡述了夏鼐的考古學成就及對20世紀考古學的反思。
浙江學人與中國近代考古學 目錄
緒論
**章 章炳麟與初期的考古學——近代考古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節 西學的傳播與近代學科門類的確立
一、西學的傳播
二、近代學科門類的確立
第二節 早期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一、地學著作的譯介與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二、史學著作的譯介與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第三節 章炳麟與新式中國通史
一、章炳麟新史學觀與考古學
二、夏曾佑的《中國古代史》與近代考古學知識的運用
第二章 孫詒讓與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發現與甲骨學創立
**節 樸學大師的治學歷程
一、學術積累期
二、學術成就期
三、學術拓展期
第二節 從《鐵云藏龜》到《契文舉例》
一、殷墟甲骨的發現與《鐵云藏龜》的印行
二、《契文舉例》的問世
第三節 孫詒讓甲骨文研究的成果及影響
一、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二、甲骨文研究的影響
第三章 羅振玉與古器物研究——從金石學到古器物學
**節 羅振玉的生平與著述
一、早年的求學與創業
二、入仕教育部門與旅居日本
三、追隨溥儀與后期學術生涯
第二節 新出古物研究及其影響
一、甲骨文字的著錄與研究
二、漢晉簡牘的整理與研究
三、敦煌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四、大內檔案的保存和整理
第三節 從金石學到古器物學
一、清代金石學的興盛
二、羅振玉的金石刻辭研究
三、古器物學的提出
第四章 王國維與“二重證據法”——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先聲
**節 王國維的主要經歷與治學活動
一、早年經歷與早期治學活動
二、東渡日本與“新史學”的開創
第二節 “二重證據法”的提出與形成
一、《古史新證》與“二重證據法”的提出
二、“二重證據法”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 “二重證據法”形成的原因及意義
一、“二重證據法”形成的原因
二、“二重證據法”的意義
第五章 馬衡的金石研究與考古探索——從書齋考古到田野考古
**節 馬衡的生平與學術活動
一、早年的學識積累時期
二、受聘北大和學術成熟時期
三、守護故宮博物院
第二節 馬衡與金石學研究
一、甲骨與銅器研究
二、書籍制度與度量衡制度研究
三、石刻與石經研究
第三節 走向近代考古學
一、馬衡從書齋考古走向田野考古
二、傳統金石學與近代考古學的關系
第六章 施昕更、何天行與良渚文化——中國江南田野考古的嘗試
**節 施昕更寫《良渚》
一、展身文博
二、《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第二節 何天行與《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
一、癡情考古
二、《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
第三節 浙江史前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一、良渚文化研究的進展
二、浙江其他史前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第七章 夏鼐的考古學成就——20世紀中國考古學進展的認識與反思
**節 夏鼐的求學生涯
一、求學經歷
二、四次學業選擇
第二節 夏鼐的學術成就
一、史前考古學研究
二、歷史考古學研究
三、中外交通史研究
四、中國科技史研究
第三節 20世紀中國考古學進展的認識與反思
一、王國維、梁啟超對考古學的認識與期望
二、李濟、夏鼐對考古學的總結與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補記
**章 章炳麟與初期的考古學——近代考古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
**節 西學的傳播與近代學科門類的確立
一、西學的傳播
二、近代學科門類的確立
第二節 早期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一、地學著作的譯介與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二、史學著作的譯介與考古學知識的傳播
第三節 章炳麟與新式中國通史
一、章炳麟新史學觀與考古學
二、夏曾佑的《中國古代史》與近代考古學知識的運用
第二章 孫詒讓與甲骨文研究——甲骨文發現與甲骨學創立
**節 樸學大師的治學歷程
一、學術積累期
二、學術成就期
三、學術拓展期
第二節 從《鐵云藏龜》到《契文舉例》
一、殷墟甲骨的發現與《鐵云藏龜》的印行
二、《契文舉例》的問世
第三節 孫詒讓甲骨文研究的成果及影響
一、甲骨文研究的成果
二、甲骨文研究的影響
第三章 羅振玉與古器物研究——從金石學到古器物學
**節 羅振玉的生平與著述
一、早年的求學與創業
二、入仕教育部門與旅居日本
三、追隨溥儀與后期學術生涯
第二節 新出古物研究及其影響
一、甲骨文字的著錄與研究
二、漢晉簡牘的整理與研究
三、敦煌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四、大內檔案的保存和整理
第三節 從金石學到古器物學
一、清代金石學的興盛
二、羅振玉的金石刻辭研究
三、古器物學的提出
第四章 王國維與“二重證據法”——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先聲
**節 王國維的主要經歷與治學活動
一、早年經歷與早期治學活動
二、東渡日本與“新史學”的開創
第二節 “二重證據法”的提出與形成
一、《古史新證》與“二重證據法”的提出
二、“二重證據法”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 “二重證據法”形成的原因及意義
一、“二重證據法”形成的原因
二、“二重證據法”的意義
第五章 馬衡的金石研究與考古探索——從書齋考古到田野考古
**節 馬衡的生平與學術活動
一、早年的學識積累時期
二、受聘北大和學術成熟時期
三、守護故宮博物院
第二節 馬衡與金石學研究
一、甲骨與銅器研究
二、書籍制度與度量衡制度研究
三、石刻與石經研究
第三節 走向近代考古學
一、馬衡從書齋考古走向田野考古
二、傳統金石學與近代考古學的關系
第六章 施昕更、何天行與良渚文化——中國江南田野考古的嘗試
**節 施昕更寫《良渚》
一、展身文博
二、《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第二節 何天行與《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
一、癡情考古
二、《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
第三節 浙江史前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一、良渚文化研究的進展
二、浙江其他史前文化遺存的發現與研究
第七章 夏鼐的考古學成就——20世紀中國考古學進展的認識與反思
**節 夏鼐的求學生涯
一、求學經歷
二、四次學業選擇
第二節 夏鼐的學術成就
一、史前考古學研究
二、歷史考古學研究
三、中外交通史研究
四、中國科技史研究
第三節 20世紀中國考古學進展的認識與反思
一、王國維、梁啟超對考古學的認識與期望
二、李濟、夏鼐對考古學的總結與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補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