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83857
- 條形碼:9787520183857 ; 978-7-5201-838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本書特色
筆者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研基金的資助下,陸續完成了下列三個課題:(一)中國國家機關發展簡史;(二)中國文明的起源及其向國家的過渡;(三)《周禮》一書的基本內容及其對后世國家機關設置的影響。本書集結的內容以關于先秦時期的國家形態及其職官設置為主,定書名為《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
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以研究中國早期國家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對于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轉型直至成為領土國家(即單一制國家)的過程加以考察,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先秦時期發展的軌跡。全書共五章,章至第四章按照時間順序,分別論述了中國古代王權與國家的起源、夏商西周時期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態、春秋時期由早期國家向領土國家的轉型、戰國時期以官僚制度為特征的分國領土國家的建立。研究先秦,不能拋開《周禮》,本書的第五章就是介紹“《周禮》一書所蘊含的先秦官制及其對后世設置的影響”。
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目錄
**節 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起源的理論與當代學者對國家起源研究的貢獻
一 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起源的經典理論
二 當代學者對國家起源研究的貢獻
第二節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及其發展特點
一 關于文明起源與國家形成的關系
二 從考古學文化看中國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三 文明發展中心區域的形成與一些區域文明發展的衰變
第三節 大體平等的農耕聚落與部落社會
一 農耕聚落的出現與擴展
二 大體平等的農耕聚落的發展時期與部落社會
第四節 中心聚落時期的酋邦社會與初期的部族聯盟
一 中心聚落時期的年代劃分與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
二 中心聚落的權力結構與權力來源
三 中心聚落時期中原、東夷與江漢平原諸部族所形成的酋邦
四 初期的部族聯盟
第五節 都邑聚多級聚落時期的酋邦形態與部族聯盟向早期國家的過渡
一 都邑聚多級聚落時期的存在年代與代表性的考古學文化
二 都邑聚多級聚落時期的酋邦形態
三 都邑聚多級聚落時期的部族聯盟
四 顓頊時期對于部族聯盟組織的改革
五 帝嚳時期中原部族聯盟相對穩定
六 堯舜時期的部族聯盟組織機構已蛻變為政權組織的雛形
七 堯舜禹對三苗的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為國家的形成奠定了民族基礎
八 大禹治水對于國家形成的促進作用
第二章 夏商西周時期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態
**節 夏商西周三代生產力水平對于國家形態發展的制約
一 早期國家所處時代的生產力水平決定血緣組織的普遍存在
二 從家族奴隸制到宗族奴隸制——中國早期國家的奴隸制形態
三 氏族機構發展為國家機關——宗統與君統合一
四 政權的組織形式是分封制,權力的結構是復合制
五 與分封制相關聯的還有畿服制度
六 貴族專制政體中原始民主的遺存
第二節 中國早期國家的初期——夏代的國家機關
一 當代學者對于中國奴隸社會起始時間的認定
二 夏王朝的建立及夏初王權與氏族傳統勢力的斗爭
三 夏王朝的政權組織形式與政治疆域
四 夏代的國家機關
五 夏代方國政權機構
六 夏代的軍事組織與監獄
第三節 中國早期國家的發展時期——商代的國家機關
一 商代國家機關組織形態的發展
二 商代的內服官
三 商王朝對居民的地域管轄與族組織是商王朝施政的基本單位
四 商代的外服官
五 商代的軍事組織與監獄
第四節 中國早期國家的典型時期——西周的國家機關
一 西周分封制的進一步發展及其政治疆域
二 西周的內服官
三 西周王畿內居民的地域管轄——區分國野
四 西周的土地管轄、經營方式與稅收
五 西周王畿內的采邑分布與貴族的家族組織
六 西周的外服官
七 西周的軍事組織與監獄
第三章 春秋時期由早期國家向領土國家的轉型
**節 春秋時期政治形勢的發展
一 周室東遷與大國爭霸局面的形成
二 春秋時期諸侯國的分布及其存滅
三 分封制的演變
四 春秋時期的兼并戰爭——政治上的聚變現象,為戰國時期領土國家的形成提供了地域基礎
第二節 春秋時期周王室與列國朝廷之設官
一 周王室與列國設官的總體觀察
二 周王室與列國各自朝廷之設官
三 春秋時期各國新爵制
第三節 春秋時期國野體系的沿存與泯滅
一 國野體系的沿存
二 國野體系的泯滅
三 春秋時期鄉、里組織與戶籍制度的變化
第四節 春秋時期采邑主家的組織已成為列國的一級政權組織
一 周王室與列國采邑的分布
二 采邑主家臣設置的總體觀察
三 列國采邑主家臣的設置
第五節 春秋時期新的行政單位——縣、郡的出現
一 縣的設置及其性質
二 郡的由來及其性質
第六節 春秋時期列國的軍事組織與監獄
一 春秋時期的軍事組織
二 春秋時期的監獄
第四章 戰國時期以官僚制度為特征的分國領土國家的建立
**節 生產力的發展促進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形成
一 春秋后期生產力的發展促進生產關系的改變
二 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形成
三 戰國時期的兼并戰爭對統一封建國家產生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 官僚制度的建立
一 官僚制度的由來與封建職官體系的構建
二 官僚制度下政權建設的要點
三 官僚體制下入仕途徑和職官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三節 戰國時期中央國家機關的職官設置
一 戰國時期中央官制的總體觀察
二 戰國時期分國中央職官的設置
第四節 戰國時期縣制的完備是領土國家形成的標志
一 縣的設置
二 戰國時期縣的特點與職能
三 戰國時期什伍戶籍制度的確立與鄉里發展為縣以下的基層組織
四 列國縣的職官設置
五 地方其他職官
第五節 戰國時期的郡
一 文獻所見
先秦時期國家機關的演進/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學者文庫 作者簡介
俞鹿年,生于1935年10月,浙江省寧波市人,畢業于南京大學。1981年應聘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從事法制史研究。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系教授。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監獄學會監獄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名譽理事。 長期從事中國職官制度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國官制大辭典》、《中國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卷、《北魏職官制度考》。合著有《中國警察制度簡論》,古籍整理方面有《沈家本全集》中若干篇目等。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