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3769
- 條形碼:9787516423769 ; 978-7-5164-237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本書特色
本書在充分肯定中國總工會管理系統合理性的前提下,重點分析中國總工會管理系統的基層部分,即各種類型的勞動者集體組織。根據勞動者群體的構成來源,本書重點探討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三種類型:行政型勞動者集體組織,其典型代表是國有企業工會;地緣型勞動者集體組織,其典型代表是農民工組織;行業型勞動者集體組織,其典型代表是律師協會。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問題導向”的研究思路,主要內容包含三個部分,部分回顧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勞動關系狀況,提出通過推動各種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來協調勞動關系;第二部分是本書重點,深入討論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三種典型樣本,以便探求各種類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個性和共性;第三部分嘗試描述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的未來圖景。本書內容為跨學科研究,涉及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等諸多學科。因此,本書在主要采用政治經濟學的專業術語和分析邏輯基礎上,力求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工具和研究方法,以探求協調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和解決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難題的“實踐智慧”。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目錄
**章 近代以來中國勞動關系演變的歷史和現實
**節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勞動關系演變歷程
一、近代以來全球勞動關系的演變過程
二、近代以來中國勞動關系的演變過程
三、國家發展戰略與現代中國勞動關系演變
第二節 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主要特征
一、基于橫截面視角的靜態特征
二、基于縱向視角的動態特征
第三節 關于“勞動關系”命題的拓展理解
一、拓展理解之一:勞動關系矛盾的不可避免性
二、拓展理解之二:由破壞性到建設性
三、拓展理解之三:勞動關系矛盾的演化特征
第二章 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現實困境和協調方案
**節 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矛盾的直接原因
一、工資收入
二、勞動時間
三、勞動條件
第二節 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矛盾的深層次原因
一、勞動者
二、雇主力量
三、政府力量
第三節 協調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各種現有方案
一、政府視角:直接干預行動
二、勞動者視角:集體合同機制
三、企業視角:人力資源管理
四、勞動市場視角: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第四節 協調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思路探索:勞動者集體組織
一、關于勞動者集體組織的重要研究命題
二、三種重要類型的勞動者集體組織
第三章 行政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重要樣本:國有企業工會
**節 國有企業工會的功能演變和組織變遷
一、**時期: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初創時期(1949—1977 年)
二、第二時期: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時期(1978—2011 年)
三、第三時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2012 年至今)
第二節 國有企業工會發展的現實困境
一、代表誰的權益:信任危機
二、代表什么權益:組織目標的模糊化
三、如何代表權益:組織手段的殘缺化
第三節 國有企業工會發展路徑的政治經濟學解釋
一、勞動關系的社會經濟基礎
二、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影響因素
三、轉型期中國社會的勞動者權利實現路徑
第四章 地緣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重要樣本:農民工組織
**節 農民工組織響應的社會需求
一、中國農民工群體的發展進程
二、轉型期中國農民工群體的權利實現途徑和組織需求
第二節 關于農民工組織的社會學解釋
一、勞動者個體意愿與集體行動能力
二、農民工組織的生成機制和動員機制
第五章 行業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重要樣本:律師協會
**節 中國律師制度和律師協會的歷史演進
一、律師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律師制度
三、轉型期中國律師管理體制改革和律師協會發展
第二節 關于律師協會的博弈分析之一:普通律師之間的博弈關系
一、普通律師是否愿意加入律師協會
二、普通律師是否愿意積極參與律師協會活動
三、延伸思考
第三節 關于律師協會的博弈分析之二:普通律師與律師事務所之間的博弈關系
一、律師協會的內部組織結構
二、普通律師與律師事務所之間的博弈關系
三、律師協會的維權條件
第六章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的解釋框架
**節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生成機制
一、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生成機制之一:效率機制
二、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生成機制之二:合法性機制
三、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生成機制之三:社會網絡機制
四、三種生成機制的比較
第二節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持續發展機制
一、組織服務對象:社會合理性與行政合法性
二、組織結構: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
三、集體組織行動能力:權力與能力
第三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的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未來發展方向
一、黨的十九大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格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二、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多元勞動者的自由聯合
參考文獻
后 記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節選
**章 近代以來中國勞動關系演變的歷史和現實勞動關系是轉型期中國社會的重要問題之一。在中國社會經濟體制轉型的宏觀背景下,微觀領域中的勞動關系不斷變化,這就要求學界提出新理論和新觀點,對各種現實問題進行合理解釋和尋求解決思路。特別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勞動關系正在成為深刻認識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研究角度之一,它也是學界和實業界廣泛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中國學者認為,中國經濟過去取得的成就來自勞動和資本要素雙贏發展的內在激勵和動力;中國經濟當下所面臨的挑戰,也是產生于勞動和資本利益關系變遷引起的勞動力市場結構變化和調整;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同樣也取決于勞動—資本契約關系的重塑,以及由此帶來的勞動力市場結構的深刻轉型。正是基于這種認識,本書作者將本章內容安排為三部分:①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勞動關系演變歷程,強調中國勞動關系演變的世界背景和演變過程。②轉型期中國勞動關系的主要現實特征。③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角度出發,拓展對“勞動關系”命題的認識理解。**節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勞動關系演變歷程欲考察中國勞動關系的現實狀況,必先了解中國勞動關系的演變歷史。圍繞中國勞動關系的演變歷程,本書將從三個層面進行分析:①中國勞動關系演變的世界政治經濟背景。②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對中國勞動關系的歷史演變過程進行具體描述。③探究影響中國勞動關系演變的各種現實因素,特別強調國家發展戰略的深刻影響。一、近代以來全球勞動關系的演變過程勞動關系演變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當我們從全球視野來考察這個問題時,對中國勞動關系問題進行分析的研究背景將會更加開闊。根據世界經濟史的普遍觀點,近代以來全球勞動關系演變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時期。(一)18 世紀中期到19 世紀中期的勞動關系1. 勞動關系的產生18 世紀中期**次工業革命爆發,工業文明逐漸成為人們經濟生活的主要內容。隨著工業文明的不斷擴張,人類社會逐漸由自然經濟體系向市場經濟體系轉變,勞動要素與資本要素逐漸分離,從而形成雇員群體和雇主群體的兩大利益集團。當勞動雇用關系出現之后,“勞動關系”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
轉型期中國勞動者集體組織發展路徑分析 作者簡介
楊海濤經濟學博士,現為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1998年畢業于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獲“投資經濟專業”和“經濟法專業”雙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獲“西方經濟學專業”碩士學位;同年師從著名經濟學家胡代光教授,2005年于西南財經大學獲“政治經濟學專業”博士學位。 2001年至今任教于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2005年10月—2006年9月,以“國家公派訪問學者”身份赴德國進行訪問學習。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擔任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著作有《西部民營組織發展的路徑選擇——基于“組織空間假說”的解讀》《轉型期中國農村信用社發展路徑研究》《體制轉型背景下的中國民間公共組織發展——公共物品的第三種供給主體研究》等,在《改革》《社會科學研究》《中國經濟問題》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