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三化”協調發展背景下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8699
- 條形碼:9787519608699 ; 978-7-5196-086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化”協調發展背景下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河南省鶴壁市為研究區域, 以“三化”協調發展戰略為研究背景, 系統運用管理學、經濟學、資源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 借助3S技術并使用Envi、ArcGIS、IDRISI、Fragstats、SPSS等遙感、地信及數理統計軟件工具, 在進行耕地動態變化及驅動機理分析、耕地布局穩定性分析的基礎上, 對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安排及路徑開展研究, 獲得“隨著‘三化’進程的推進, 耕地資源利用方式出現由粗放向集約轉變的趨勢”“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不僅是實現農業集約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也是區域耕地保護的必然選擇”等結論。
“三化”協調發展背景下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研究 目錄
目錄
**章緒論
**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外研究進展
一、“三化”協調發展研究進展
二、土地利用變化研究進展
三、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研究進展
四、**外研究進展的簡要評述
第三節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
一、研究區域概況
二、研究數據來源
第四節研究目標及方法
一、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二、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第二章研究的理論基礎
**節涉及的基本概念
一“三化”協調發展相關概念
二、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相關概念
第二節研究的理論支撐
一、系統科學理論
二、耕地保護理論
三、布局優化理論
第三節研究的邏輯基礎
一、“三化”協調發展與耕地保護
二、耕地保護與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
三、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與“三化”協調發展
第四節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研究框架結構
二、研究框架內容
第三章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耕地動態變化分析
**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歷程的研究階段分析
一、“三化”協調發展歷程劃分
二、研究區時段選擇與階段確定
三、研究區“三化”協調發展階段概況
第二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耕地利用變化分析
一、遙感影像選擇與預處理
二、遙感影像解譯分類過程
三、耕地利用變化特征分析
第三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耕地質量變化分析
一、耕地自然質量評價體系
二、耕地自然質量評價分析
三、耕地質量變化特征分析
第四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耕地變化規律總結
一、“三化”協調發展形成階段耕地變化規律
二、“三化”協調發展提升階段耕地變化規律
三、“三化”協調發展下的耕地變化規律總結
第四章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耕地變化驅動機理分析
**節變量提取及標準化處理
一、耕地變化的因變量提取
二、耕地變化的自變量提取
三、變量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第二節耕地變化驅動模型分析
一、耕地變化驅動模型選擇
二、耕地數量變化驅動分析
三、耕地質量變化驅動分析
第三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耕地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一、基于農業現代化的農業發展因素分析
二、基于工業化城鎮化的經濟發展因素分析
三、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驅動因素總結
第四節基于耕地變化驅動機理的耕地保護問題思考
一、耕地變化驅動機理總結
二、耕地保護相關問題思考
第五章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耕地布局穩定性分析
**節模擬預測方法及精度檢驗
一、模型方法選擇
二、模型方法原理
三、模型實現與模擬精度
四、歷史情況與精度驗證
第二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情景模擬預測
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階段的情景設定
二、情景I:基于“三化”協調發展形成階段的預測
三、情景II:基于“三化”協調發展提升階段的預測
四、基于兩種情景模式的模擬預測結果比較
第三節基于情景模擬預測結果的耕地布局穩定性分析
一、耕地布局穩定性數量分析
二、耕地布局穩定性空間分析
三、耕地布局穩定性質量分析
四、耕地布局穩定性分析總結
第四節基于布局穩定性分析的耕地可持續利用探究
一、耕地穩定性面臨風險挑戰
二、耕地可持續利用對策探究
第六章“三化”協調發展下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分析
**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目標要求及過程方法介紹
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具體目標
二、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達標要求
三、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實現過程
四、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方法原理
第二節“三化”協調發展下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指標體系
一、基于雙重目標對接的指標選擇
二、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指標處理
三、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權重確定
第三節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結果
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水平測算
二、高標準糧田空間布局優化結果
三、高標準糧田時序布局優化結果
四、高標準糧田百千萬方優化結果
第四節基于布局優化結果的“三化”協調發展戰略選擇
一、兼顧耕地保護與工業化城鎮化發展
二、提升規模連片性與農業現代化水平
三、理順資源布局與綠色可持續化關系
第七章“三化”協調發展下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路徑
**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原則
一、統籌規劃、突出重點
二、科學布局、協調推進
三、集中連片、規模開發
四、多措并舉、綜合優化
第二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現狀
一、主要制約因素
二、潛力提升基礎
第三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措施
一、耕地質量保障措施
二、技術服務保障措施
三、糧食生產保障措施
四、基礎設施保障措施
第四節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建議
一、法律產權層面
二、政策制度層面
三、經濟機制層面
四、管理體制層面
第八章結論及展望
**節主要研究結論
第二節研究的創新點
第三節研究局限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參研項目及學術論文
1116771117212323293030313434343640404244464748495050515454545555565759637272747783838485878787889191919298103103106108108108110111111111112113114116116117120123124124126129131132132133135135135136137137140140142144147147151154156159159160161163163163164164164165165166167168168170171172172174175177179179181182184209222
┃圖清單┃
圖清單
圖1-1鶴壁市區位示意圖24
圖1-2鶴壁市地形示意圖25
圖1-3鶴壁市人口與城鎮化率變化圖26
圖1-4鶴壁市GDP與一二產業比例變化圖27
圖1-5鶴壁市糧食總產量與畝產變化圖28
圖1-6鶴壁市土地利用類型比例圖29
圖1-7技術路線圖33
圖2-1概念關系圖38
圖2-2邏輯機理圖46
圖2-3框架結構圖51
圖3-1研究區主要農作物物候簡圖57
圖3-2研究區三期遙感影像裁剪圖59
圖3-3鶴壁市三期土地利用類型圖62
圖3-41993、2003、2013年鶴壁市耕地變化圖63
圖3-520年間各區域耕地變化情況圖65
圖3-620年間各區域耕地PLAND與LPI指數組合圖68
圖3-7鶴壁市1993—2003年耕地增加與建設用地增加構成及
比例圖71
圖3-8鶴壁市2003—2013年耕地減少與建設用地增加構成及
比例圖71
圖3-9鶴壁市耕地自然質量評價指標圖75
圖3-10鶴壁市耕地自然質量評價圖76
圖3-11鶴壁市各區域三期耕地平均自然質量變化圖79
圖3-121993—2003年鶴壁市各區域不同變化類型耕地平均自然
質量圖80
圖3-132003—2013年鶴壁市各區域不同變化類型耕地平均自然
質量圖81
圖3-14鶴壁市兩時段不同轉移類型耕地平均自然質量圖82
圖4-1鶴壁市耕地數量與質量相關關系圖88
圖4-2主成分因子碎石圖93
圖4-3各主成分旋轉因子載荷雷達圖95
圖4-4鶴壁市三期各區域耕地數量變化驅動力綜合得分圖96
圖4-5各主成分旋轉因子載荷雷達圖100
圖4-6鶴壁市三期各區域耕地質量變化驅動力綜合得分圖101
圖4-7浚縣三期耕地與農業生產水平關系圖104
圖4-8浚縣三期耕地與農業技術進步關系圖104
圖4-9浚縣三期耕地與農業種植結構關系圖105
圖4-10浚縣三期耕地與耕地區位水平關系圖106
圖4-11淇濱區兩期耕地與社會經濟水平關系圖107
圖4-12淇濱區兩期耕地與農民自身情況關系圖107
圖4-13基于“社會燃燒理論”的耕地變化驅動機理圖109
圖5-1201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模擬預測圖115
圖5-2情景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預測圖117
圖5-3情景I下20年間鶴壁市土地利用空間發展示意圖119
圖5-4情景I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預測圖120
圖5-5情景II下20年間鶴壁市土地利用空間發展示意圖122
圖5-61993—2023年鶴壁市耕地重心變化示意圖127
圖5-72013—2023年鶴壁市耕地變化轉移圖譜128
圖5-82013—2023年鶴壁市各區域不同變化類型耕地平均自然
質量圖130
圖6-1基于“三化”協調發展的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指標圖142
圖6-2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準則層指標導向分級圖147
圖6-3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目標層綜合水平分級圖148
圖6-4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綜合水平圖150
圖6-5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地塊平均水平圖151
圖6-6鶴壁市高標準糧田空間布局優化圖152
圖6-7鶴壁市高標準糧田時序布局優化圖155
圖6-8鶴壁市高標準糧田百千萬方布局優化圖157
┃表清單┃
表清單
表3-1鶴壁市三期遙感影像參數表57
表3-2土地利用類型劃分說明表60
表3-31993/2003年TM/ETM+(432)與2013年OLI-TIRS(652)
遙感解譯標志表60
表3-4鶴壁市三期分類結果精度檢驗表62
表3-5鶴壁市三期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比例匯總表63
表3-6鶴壁市各區域三期耕地面積與周長匯總表64
表3-7鶴壁市20年間耕地變化速度與動態度表65
表3-8鶴壁市20年間各區域耕地貢獻程度表66
表3-9鶴壁市各區域三期耕地類型指數匯總表67
表3-10鶴壁市各區域三期耕地景觀指數匯總表68
表3-11鶴壁市兩階段土地利用轉移面積矩陣表69
表3-12鶴壁市兩階段土地利用轉移矩陣變化量匯總表70
表3-13鶴壁市耕地自然質量評價指標量化標準表73
表3-14KMO和 Bartlett檢驗表74
表3-15評價指標權重表74
表3-16鶴壁市各區域耕地自然質量情況表77
表3-17鶴壁市各區域三期耕地平均自然質量統計表79
表3-18鶴壁市各區域不同變化類型耕地平均自然質量統計表8
表3-19鶴壁市不同轉移類型耕地平均自然質量統計表81
表4-1社會經濟驅動力因子表89
表4-2特征值和因子貢獻率表93
表4-3因子載荷矩陣表94
表4-4各指標主成分得分表96
表4-5擬合優度檢驗表97
表4-6顯著性檢驗表97
表4-7多元線性回歸參數結果表98
表4-8特征值和因子貢獻率表99
表4-9各指標主成分得分系數表100
表4-10擬合優度檢驗表102
表4-11顯著性檢驗表102
表4-12多元線性回歸參數結果表102
表5-1鶴壁市2013年土地利用類型模擬精度表115
表5-2情景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比例匯總表118
表5-3情景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指數表118
表5-4情景I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及比例匯總表121
表5-5情景II下2023年鶴壁市土地利用景觀格局指數表121
表5-6鶴壁市各區域2023年與2020年耕地面積及比例對比表124
表5-7鶴壁市各區域2013—2023年耕地面積變化表125
表5-8鶴壁市2013—2023年土地利用轉移面積矩陣表126
表5-9鶴壁市四期耕地重心坐標表127
表5-10鶴壁市各區域耕地平均自然質量統計表129
表5-11鶴壁市2013—2023年耕地平均自然質量轉移情況表130
表6-1基于AHP法的“三化”協調發展層次體系表141
表6-2熵權值法農業現代化指標權重表145
表6-3熵權值法工業化與城鎮化指標權重表146
表6-4熵權值法綠色化與可持續化指標權重表146
表6-5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綜合水平等級匯總表150
表6-6鶴壁市兩縣高標準糧田耕地面積比較表152
表6-7鶴壁市高標準糧田鄉鎮空間安排表153
表6-8鶴壁市高標準糧田時序布局優化面積調整表154
表6-9鶴壁市高標準糧田鄉鎮時序安排表155
表6-10鶴壁市高標準糧田百千萬方塊數調整表158
表6-11鶴壁市高標準糧田鄉鎮百千萬方安排表158
┃附錄清單┃
附錄清單
附表1河南省高標準糧田建設區域劃分表209
附表2河南省鶴壁市耕地地力評價成果展示表(續表1)210
附表2河南省鶴壁市耕地地力評價成果展示表(續表2)211
附表2河南省鶴壁市耕地地力評價成果展示表(續表3)212
附表2河南省鶴壁市耕地地力評價成果展示表(續表4)213
附表2河南省鶴壁市耕地地力評價成果展示表(續表5)214
附表31993—2013年鶴壁市耕地變化驅動因子標準化表(續表1)215
附表41993—2013年鶴壁市耕地變化驅動因子標準化表(續表2)216
附表4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指標標準化表217
附表5河南省高標準糧田驗收認定指標評分表(續表1)218
附表5河南省高標準糧田驗收認定指標評分表(續表2)219
附表5河南省高標準糧田驗收認定指標評分表(續表3)220
附表6高標準糧田驗收認定表221
展開全部
“三化”協調發展背景下鶴壁市高標準糧田布局優化研究 作者簡介
田潔玫,女,生于1988年,河南焦作人,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2018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獲公共管理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土地可持續利用與信息化管理研究。有《“五化”視角下鶴壁市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高標準糧田區耕地質量變化及驅動力分析——以河南省鶴壁市為例》等論文公開發表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