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心智邊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4535
- 條形碼:9787508764535 ; 978-7-5087-645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智邊緣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隨想錄,其實更像是精神世界的漫步,內容幾乎涉及人類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主要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心理類。包括對自我的認識、物我關系、在人際關系里自我表達、痛苦的根源、喜悅的本質以及如何認識和走出創傷等。心理問題是當今社會*重要的問題,作者能夠輸入正能量,引發人們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更好為社會服務。這一部分是本書的主體。二是精神現象。這里涉及問題比較多,包括對對生命的崇敬、信仰的認識、對人生歸宿的探索。作者從社會生活的現實出發,給予正面、積極和向上的引導。三是讀書隨感。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中國詩詞和史學的意象、國外著名心理學家和文學家有關篇目的讀后感等。由于是隨想錄,以上三類往往是相互交織的,有的篇目類型突出,有些則不明顯。每一篇隨想都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指向,有一個確切的主題,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表述。題材上以隨想文體為主,每篇千字以內,便于閱讀,間或有少量詩作。為便于提煉主題,全書分為“心靈探秘”“生命遐想”“生活閑話”“情感札記”和“書林漫步”五個部分。
心智邊緣 內容簡介
本書寫作時間從2020年春節到5月,是筆者人生中書寫的**部隨想錄。這部隨想錄內容上并無的邏輯安排,更像是個人精神世界的漫步。題材以隨想文體為主,每篇千字以內,間或有少量詩作。全書分為心靈探秘、生命遐想、生活閑話、情感札記和書林漫步五個部分。
心智邊緣 目錄
心智邊緣
心智創造的意義
心靈事件
心有靈犀
勇敢的心
有事與無事
心去哪兒了
追求靈性
回歸靈性
愛是心靈行動
聆聽
希望
時間的守望
恐懼、愛、生命
覺知
使命
收回力量
生活體驗與心靈體驗
必經的混亂
當下
自我意識
意識的擴展
跳脫對和錯的窠臼
執著
平行與垂直
意外
至暗時刻
創造視角
自由
經驗式存在
個體的實相
臣服
時間內外
內行之路
謊言
念頭的冰山一角
當塵埃落定
絕望
恐懼
“沒事”和“事兒媽”
何者于我*好
追不到的“開悟”
生命遐想
人類起源遐想
一個細胞的寓言
適者能生存嗎
走進生命深處
你就是源頭
月下
輪回
相
生命之帆
生命的大勢
生命之變
“靈魂”道路
關于真相
命運
喜悅
如何獲得喜悅
發現完美
思想
智慧生物
接納
杜撰人生
神奇的向上
意愿
你的理由就是你的世界
我們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們只能看到我們想看到的
選擇與希望
內在與外在
你是你人生中每件事情的原因
存在、思考、經驗
群體意識和個體意識
培育、接受、呈現
感恩就是創造
一體
再說“一體”
自我
當下和信仰
所有“不好”的開始
分離
匱乏
條件
拒斥的就是需要轉化的
活出自己的真理
回家之路
意識的“宿命”
世界需要一個新的解釋
生命的對話
擴大每一個概念
神圣關系
創造經驗
從知識到經驗
個體經驗和群體經驗
思想與存在
有條件和無條件
體驗的向度
**百個人類
“新冠”與人對話
那只喜鵲
那只螞蟻
恐龍思想家
暮色中的蒼狼
生活閑話
放過自己
轉變
當下
家
出生
走出原生家庭
孝悌之道與原生家庭
荒涼的家
成見
陰霾
貧困
抱怨
委屈
信任和猜忌
人生之苦
恐懼和愛
理解和允許
美德
仁和義
授受之間
吃
困惑
誠實
再說誠實
看見完美
“做”和“去做”
挑剔
干戈易操玉帛難織
善待情緒
敢于充裕
沒有評判
再說評判
痛苦來源
兩只老虎
時間能否治愈一切
書寫與困惑
期望和希望
選擇和想要
關系之碗
創造人生
當定義消失
像流沙一樣
講真話
后果
失態與常態
我之所是
壓抑
完美
“回收”自己
知識的投射
未被識出的恐懼——依賴
生活目的
權威
欲望
看著自己生活
讓一切流經
真正的理解無須相互
苦
否認與接受
世俗之光
懲罰與后果
不足與豐足
兄弟,請活出你的高貴
貴在意圖
離開
疫情下的天空
免疫
都有關系
擔心什么
柴米油鹽,“神”莫大焉
情感札記
感情這玩意兒
蓮
愛情
愛的“離家”
自愛
愛是什么
以“愛”之名
兩種愛
愛的身份
愛和時間
愛的靈氣
天堂
悲痛
沒有你,愛就不在
驚艷的煩惱
為痛苦而喜悅
忽略了誰
我的北方
無可言說
為了忘卻的呼吁
書林漫步
楓橋夜泊之遇
《史記》之愛
“神”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查拉圖斯特拉
超越
沒有一座山要你攀登
活出知識與思想
肉身的安置
第歐根尼暢想
詩哲
詩的國度
玫瑰和荊棘
自我意識
悲歡
容許每個心靈走它自己的路
心智邊緣 節選
心智邊緣 心智以外是心靈的場域,如果心智是“是非”互視,那么心靈就同時凝視著“是非”。 我們每一個人既有心智,又有心靈。心智是神圣的工具,心靈是神圣的目的。心智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偉大工具,在這里一切都是二元的、對立的,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生機,并且有趣、好玩極了。 我們慷慨激昂地批判異端邪說,我們英勇無畏地贏得正義戰爭,我們始終不懈地追逐一個比一個更偉大的目標。 一個人,如果沒有心智就是白癡,但是僅有心智也是白癡。 當我們大愛大恨的時候、當我們大善大惡的時候、當我們大明大暗的時候,可曾意識到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心靈的場域? 這是心智地帶的唯一出口。 深入心靈,不是讓我們對二元世界說不,恰恰相反,它們需要我們帶著沒有評判的意識,全然地潛入愛恨、善惡、明暗的*深處,深深地體驗,體驗它們在我們內在和這個社會發生轉變的過程,體驗它們相互照見和相互依存的價值,體驗它們為了彼此而生發原始動力的景象。 此時,我們獲得的是知曉。 我們仍然有愛有恨、有善有惡、有明有暗,而我們多了一份知曉,一份流經我們心智地帶的知曉,一份在自己內心經歷及體驗愛恨、善惡、明暗皆為一體的知曉。 帶著這份知曉回到心智地帶,我們的生活將成為一種轉化,是的,讓所有的對立物都環繞人類*高利益的轉化。 我們可曾見到過這個知曉?他一手拿蓮花,一手拿寶劍,而他自身就是那個轉化。 我們則稱他為佛陀、基督、神……他都是從心靈場域歸來的戰士。其實,他也是每一個我們。 心智創造的意義 世界上,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定義的意義去生活。 人,是創造意義的生物;而人生,就是某種意義。 意義由心智實相和物質實相的互讀中產生。 物質實相是客觀世界對心智世界的嵌入,它始終是心腦活動定義的對象。也就是說,物質實相是一個變量,其客觀性只反映在它的相對意義上。心智實相和物質實相始終是一個互讀狀態,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系列的意義被創造出來。 心智之外的存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意義只存在于心智對它的解讀上,這個解讀彈出心智,又被心智之外的存在反彈回來,由此產生意義。意義一經發生,就會繼續發生下去,成為心智運作的強大推力。沒有人能夠活在意義之外,意義體系包括文明、文化、習俗、禮儀,甚至儀式等各種心智活動范疇。 創造意義體系,是宇宙贈予我們的禮物,或者換一種說法,是我們向宇宙表達自己的方式。 宇宙可以從各種視角解讀。經過數千年的努力,人類建立了以不同文明和不同宗教為主要代表的意義體系,并宣稱自己是唯一“正確”的真相。實際上,并不存在唯一,宇宙的博大與奧秘*容不下的就是唯一。 唯一,是心智的傲慢。你可以說,這是我的真理,那是你的真理,我們都看到了某種宇宙的真理。如果說宇宙有什么意志,那就是鼓勵我們產生意志,鼓勵我們產生意義,鼓勵我們根據自己的意義去創造生活。 那么有沒有一個鑒別意義體系的標準昵?或者說意義體系在一個什么樣的維度上更接近宇宙的實相呢? 答案就是維護生命。事實上宇宙既是一個生命系統,也是一個維護生命的系統,所有意義都在這里分野。于是,我們找到了愛。愛是迄今為止人們進行意義創造的*大成就,因為,愛有足夠的容量去容納生命的所有表達。 愛是地球生物對宇宙的重大貢獻,它與歷史上所有的文化和宗教一起讀出了宇宙的奧秘與魅力,這是我們的核心意義,它以不同的渠道體驗得到了宇宙的回應。 心靈事件 是的,我們是一個心靈事件,不然我們就不會有憂心、傷心、動心、愛心、醉心等情緒體驗。你可以說那些都是情緒,確實,它們是情緒,是被心靈點燃了的情緒。 P3-5
心智邊緣 作者簡介
劉芃,1953年生,北京大學古典文獻專業本科,北京師范大學史料學研究生畢業。1990年前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1991年后在教育部考試中心任職。著有《論宋人撰集當代史》《劉芃考試文集》《心智邊緣》等作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