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8780
- 條形碼:9787559458780 ; 978-7-5594-587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本書特色
全網600萬粉絲時尚專欄作家@Bamboo劉筱關于女性成長作品! 作者以經常產出百萬閱讀量的觀點類文章被廣泛熟知,她的文章被譽為“全面、綜合,格調與深度共存”。 知名主持人楊瀾溫情推薦:“這是一本有畫面感的書,能讓人體會到美和愉悅。我們需要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堅持自我的初心,也需要寬闊的胸襟去容納多元的美。劉筱的書讓我感到平和與欣慰,透過這本書,我見到了一位溫柔又堅定的姑娘! 書中有情感,有情調,有對人生的清晰思索,有對世界的總體觀感,還有對內心世界的審視……不販賣焦慮,只帶我們找尋真正的自己。 全書四色精美印刷,內附大量作者精美照片以及她隨手拍下的驚艷瞬間。既是一本給人以溫暖力量的書,也是一件時尚單品。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內容簡介
我們是否要為普世的審美與觀念改變自己? 我們是否要等自己變得足夠好再去交朋友、愛別人? 在每一個年齡段的困惑里,我們該如何走出來? 作者從自己成長、留學以及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故事出發,講述如何接納不同階段的自己,如何保持天真的智慧,如何做一個快樂的悲觀主義者,如何愛人,如何知己,如何練就寬廣坦蕩的胸襟和任何苦難面前都沉得住氣的定力。 越經歷越平和,邊愛人邊成長,我們自己就是一支強大的隊伍。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目錄
輯 一
不被浪費的人生
很多人在我的年紀甚至更年輕的時候,就為臆想中的壓力背起了沉重的擔子,但你不,你好像永遠無所顧忌。不提瑣碎,不計得失,對世界保持好奇,笑聲響亮,像一種英雄氣概。
山中夜晚
烏托邦
寫字的地方
“不快樂”與“得不到”
極簡主義
我有我的蝴蝶
立春
不被浪費的人生
你也在這里嗎?
一年
彩色的朋友
穿衣記
親愛的,文森特
沙漠的柔情與可怖
日記
巴黎的型格
秋食
香
活山
看海
情書
輯 二
玫瑰的名字不重要
女性力量從來不用站出來搖旗吶喊。做自己熱愛做的,做自己可以做的,不被性別標簽干擾了方向,便能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熠熠生輝。
我感謝我所身處的時代和環境,縱有一些不如意,但允許女孩也有自己的夢。
夢想
玫瑰的名字不重要
不結婚的30歲
難解的符號
美好的生活,是*溫柔的報復
如愛人,如知己
但愿你會老,那就天下太平了
女強人
性感的高尚
氣場修煉手冊
寫字的女人
輯 三
天真的智慧
26-30歲,2016-2010年,寫于每年的平安夜,也是我的生日。
不要輕易地順從和投降,不要輕易地喪失浪漫和敏感,不要只看到生活永恒的苦澀,卻不體會這過程中片刻的生動。
但愿我們的眼睛始終能看到繁星、月亮、鮮艷的玫瑰花、清晨的露珠,并始終為此心生歡愉。
26歲|不能心安理得地做一個“傻白甜”
27歲|保持天真的智慧
28歲|感知美好的能力
29歲|做一個快樂的悲觀主義者
30歲|做一棵自由生長的樹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節選
“不快樂”與“得不到” 我有時想,靈感真是這個世界上*虛無縹緲、不著邊際的東西,來時忽如雨下,去時枯竭干涸。做一份靠靈感而生的工作,有時候像買彩票,日復一日、勤勤懇懇地刮開涂層,等待著不可預知的幸運來襲。寫得出的日子像金子般珍貴,而寫不出的才是常態。 大概正是如此,作家很容易染上一些怪癖吧,酒精、遠行、跑步、遺世獨立,從生活中剝離…… 作家梅·薩藤60歲時離開熟悉的城市,搬去新罕布什爾州的鄉下,或者緬因州約克的海邊小屋,四下無人,唯有安寧。她以獨居的孤獨苦痛開啟生命的內省與思索,記錄靈魂苦行的來龍去脈。靈感有時是黑暗煎熬的*終救贖,卻不是安穩生活的火星靈光。 我是*平凡的寫作者,時常會被“寫不出”的壓力折磨。我時常感覺內心是一座枯萎的花園,一片看不見星星的夜空。我極力想挖掘些什么,但向內窺探,只望見一片荒蕪,了無生機,并隨之陷入長時間的自我否定。 寫作的苦,是把自己心里的痛挖開后再大卸八塊與人分享,靠的是極為強大的內心力量,是傷口撒鹽依然保持巋然不動的定力。人一旦脆弱下來,就會停止輸出。 前段時間在飯局上,一個女孩聊起自己的夢想,說希望自己住在希臘某個遠離喧鬧的島嶼上的一座漂亮房子里,做一個寫作人,寫字的時候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出版社的編輯需翻山越嶺來催稿——像電影里演的一樣。 我笑說,無論你把寫作想象得多么時髦美好,事實上大部分時候陪伴我的只有枯燥、難耐和艱苦,用超出你想象的自律堅持著。 每個行業的人對陌生領域都有著不切實際的夢幻憧憬。身處其中,一切興趣愛好都會成為瑣碎的細節,成為要和討生活掛鉤的營生,都不會那么浪漫。好比**眼愛上的面目清秀的美少年,倘若與他同住,面對他邋遢、吝嗇、不做家務、剔牙放屁等諸多惡習,接納他五花八門的怪毛病,還能拍著胸膛說我愛他,恐怕那才能算是愛。 100分的愛也只能夠抵擋丁點的痛苦,180分、200分的愛大約才能承受住大多數的糟粕。而這個過程,由自我折磨構成,其中充斥著大量的妥協、失望和無奈。 這世界上林林總總的快樂與喜悅,都是由著生命里常態的“不快樂”與“得不到”襯托而來。 正如伏爾泰說:“快樂不過是夢,憂傷卻是現實的! 仔細想,這世上大多數的事都如同寫作的過程,寫不出、得不到的才是常態。而靈感、愛情、幸福來臨的時刻,都值得我們振臂高呼。 即使想要的都未曾來到,也總會為你留下些什么。得不到回應的愛,也一樣會贈予你愛的心動感受;達不到的目標,同樣會為你提供汲取諸多知識與經驗的強大動力。 叔本華在《一個悲觀主義者的積極思考》里寫道:“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沿途所見景色跟開始的時候不同,當我們走近些,它又有變化。這就是真實的人生——對我們的愿望而言,更是如此。” “我們時常找到些東西,一些甚至比我們所尋求的更好的東西。我們所要尋找的東西,往往不在我們著手尋找的那一途徑上,而在另一條小路上。我們沒有找到期望的歡樂與喜悅,我們獲得的是經驗、知識——一種真正而永恒的幸福,而不是短暫的、只在幻想之中才有的。” 我始終認為,這世上容易獲得快樂滿足的人大多有著悲觀主義的底色。一旦接受了“所擁有的都是僥幸”這種設定,好像人生輕松了大半,可以為任何微小的收獲而由衷地喜悅。 我常收到一些信件,信的主人說自己正處于絕望的狀態,不知該如何走出低谷。我不知道要如何解答,因為我自己也一樣,也有好多次陷入極致的焦躁與迷茫,擺脫不了,總覺得自己站在懸崖的邊緣,輕輕一推,就會粉身碎骨。 好多次我閉著眼睛跟自己說“這個坎兒可能過不去了”,但不知道為什么,*終總會跨過去。好像冥冥之中,命運就會做這樣的安排,把你一次一次地扔到懸崖邊上,讓你痛哭嘶吼,再自己一步步地走回來。一個人所擁有的能量,遠遠超出自己的想象,它深似大海。 但我想,這些都是常態,是任何人應當每隔一段時間就進行的自我修復。麻木的快樂是無意義的,唯有經過思考和疼痛沉淀后的快樂才會真實地存在著。
心存曠野,手握玫瑰 作者簡介
劉筱,倫敦國王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碩士畢業,知名時尚生活方式撰稿人。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