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0749
- 條形碼:9787312050749 ; 978-7-312-050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本書特色
本書真實記錄了一個個聞令而動、逆向而上、舍身為國、守望相助的真實故事,文字樸實感人,感情真摯溫暖。 一位位你我身邊的“他”和“她”,正是中國戰“疫”群像的一幀幀像素,共同繪就出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表達。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抗“疫”期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 (安徽省立醫院) 重大、重要事件報道, 戰“疫”人物專訪以及醫務人員的戰“疫”日記、圖片等**手素材, 集中呈現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那些難忘的人, 難忘的事, 難忘的場景和經歷, 以傳遞一所百年老院的家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傳遞抗“疫”正能量。同時, 展現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對醫學的認知、理解和對醫務人員的尊重、信任。本書適合大眾讀者閱讀使用。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目錄
篇一 抗疫故事
在科技戰“疫”賽道上爭分奪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訪談
守住“安徽戰場”發出“安徽聲音”——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執行院長劉連新訪談
向新冠肺炎發起挑戰的人——記中國科大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關臨床研究團隊
中國科大附一院徐曉玲教授:迎戰“炎癥風暴”
他們距離病毒*近,但依然開朗樂觀
做“白衣戰士”的守護人
“80后”護士長堅守抗疫一線
圣文娟:在金銀潭醫院的奮戰是一次心靈洗禮
“我想讓大家看到我們的笑臉!”
她輸著液送閨蜜出征
這張武漢隔離病房里醫患相互鞠躬的照片,看哭了
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的行李箱里裝著啥“秘密”?
拎著行李的理發師,還以為要跟著去湖北呢
向“逆行”天使傳喜訊:放心!母子平安
他們倆的故事都跟救援有關,如今妻子奔赴武漢
勇擔戰疫先鋒永葆軍人本色
病房內手機作畫送給心中“天使”
這個“戰地”生日祝福送給“戰地”
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員自制呼吸操宣教視頻助力患者康復
紙短情長,“逆行者”書信致謝“擺渡人”
一張自拍照神奇“治愈”患者
患者的“拒絕”讓剛強男兒落淚
拼命的工作時常的失眠只為親人的安睡
85后媽媽打“大灰狼”40天,隔離后*想做
魯朝暉&王曉兵:跨越近三十年春秋,杏林精神在他們手中傳遞
徽故事:聽!援鄂醫生回家后的訴說
140位逆行英雄凱旋后再請戰:“我們愿為世界貢獻力量”
安徽兩名病理專家在武漢“紅區”的42個日夜
了不起的爸爸
直擊新冠肺炎隔離病房ICU:“這不是演習,這是真槍實彈的‘戰場’!”
“我們每天都在為患者打氣、加油”
“我能聽到面屏后汗水滴落的聲音”——華中科大皖籍教授在肥痊愈出院感謝家鄉醫護人員
……
篇二 家國情懷
篇三 飛鴻傳書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節選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在科技戰“疫”賽道上爭分奪秒——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訪談2020年2月25日,一支臨時組建的抗疫專家醫療隊奔赴武漢。他們此行的目的只有一個——阻斷“炎癥風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醫院(簡稱“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劉同柱就在這支隊伍中。隨他而來的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魏海明教授,以及阻斷“炎癥風暴”的重要“武器”——“托珠單抗+常規治療”免疫治療方案,此方案被業內人士稱為“科大方案”。 中科大聲音寫進國版診療方案 “科大方案”在雷神山、火神山、武漢金銀潭等14家醫院推廣應用,513名患者采用該方案進行治療,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有效提升了武漢地區重癥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經專家嚴格評審,托珠單抗免疫治療方案被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戰勝疫情離不開科技支撐。”劉同柱書記表示,越到關鍵時刻,科技的支撐作用越凸顯,對切實有效的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迫切。 疫情大考,是國與國之間科技力量的較量。國內何嘗不是如此?疫情發生以來,各高校附屬醫院傾力救援的同時,也在奮力攻關,科技戰“疫”賽道上的大牌選手比比皆是,中國科大附一院也在之列。 2017年12月,安徽省立醫院(中國科大附一院前身)與中科大“聯姻”,成立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劉同柱書記表示,安徽省立醫院大而不強,教學和科研“兩翼”薄弱,導致臨床只能跟跑。強強聯手成功激發了優勢互補的疊加效應。背靠中科大這棵大樹,意味著其生物醫學的創新力量和人才優勢可以為我所用,再加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國家衛健委”)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理工醫交叉融合、醫教研協同創新、生命科學與醫學一體化發展的‘科大新醫學’實踐,結出了不少果實。”劉同柱書記如是說。 2018年,中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兩項研究成果分別入選“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和“國內十大醫學新聞”。2019年,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中,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強勢挺進50強,位列第35…… 在劉同柱書記看來,“科大方案”也是醫教研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之一。“魏海明教授長期致力于NK細胞、IL因子等研究,關注免疫細胞與重大疾病發生發展的共同規律。”劉同柱書記介紹說,魏海明教授團隊很熟悉炎癥風暴的形成過程。“與醫院科研團隊結合后,從臨床需求出發,開展研究,研究結果再拿到臨床進一步驗證,成就了基礎與臨床協同創新的典型案例。” 把實驗室搬到感染病專區 劉同柱書記一再強調,能夠在戰“疫”中貢獻中科大力量,秘訣就一個字一陜,即反應快、行動快。 在他的講述下,研究團隊爭分奪秒開展研究的情景躍然眼前。1月29日,奮戰在抗疫一線的該院副院長徐曉玲給魏海明教授致電,描述了新冠肺炎輕癥患者病情突然惡化的情況,請魏海明教授幫助查找原因。 經過反復討論,團隊的思路逐漸清晰:免疫反應過強導致的“炎癥風暴”。劉同柱書記說,為了能盡快找出誘發“炎癥風暴”的機制,魏海明教授干脆把實驗設備搬到了醫院實驗室。 通過對33例患者血液30項免疫學指標的全面分析,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炎癥性T細胞和炎癥性單核巨噬細胞,通過粒細胞一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癥風暴”。 得出這個結論后,醫院立刻組織召開倫理委員會會議。經委員會批準和患者知情同意,**批患者用上了阻斷白介素6通路的“托珠單抗”。 “14名重癥、危重癥患者體溫全部降至正常,呼吸功能氧合指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名患者肺部CT顯示病灶吸收好轉。”在總結首批患者使用情況,臨床證實取得很好療效后,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通過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安徽省衛健委”)和中科大將結果向上級匯報。 中國科學院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應急防控”專項攻關,成立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應對疫情科技攻關聯合指揮部,依托中科院臨床研究醫院(合肥),匯集中科大等相關研究力量,在病毒檢測、流行病學分析、感染免疫機理與新治療方法等方向重點攻關。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中科大與安徽省衛健委共建公共衛生聯合實驗室,開展聯合科技攻關。 2月1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周琪院士用“令人鼓舞”來形容實驗結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也密切關注實驗結果,并指示組成專家組到武漢開展臨床診治工作。 開篇中的抗疫專家小組應運而生,在安徽省紅十字會的組織下,于武漢推廣使用“科大方案”。 ……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子 作者簡介
劉同柱,安徽省岳西縣人,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現任安徽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曾任岳西縣中醫院院長,岳西縣衛生局副局長、局長,安慶市衛生局副局長,安慶市立醫院院長,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安徽省腫瘤醫院院長,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黨委書記、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兼任中國醫院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醫學會副會長、安徽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會長、安徽省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會長、安徽省醫學裝備質控中心主任。具有豐富的衛生行政管理及醫院管理經驗和優秀的醫院管理業績。 劉連新,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指導教師。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黨委書記,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科技部“變革性技術”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國之名醫?優秀風范”、黑龍江省勞動模范及首屆“龍江名醫”等榮譽稱號獲得者。現兼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委員、實驗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肝臟外科醫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