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79292
- 條形碼:9787300179292 ; 978-7-300-1792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內容簡介
學習這門課程的目的,是使同學們更廣泛地接觸我國古代文學作品,認識古代文學的特點,了解古代文學的演進歷程和發展規律,體悟古代文學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這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強人文修養,提高審美能力,都是很有意義的。
中國古代文學史屬于一門歷史性學科。大家知道,任何一門歷史性學科,都是由基本史料和基本觀點構成的。對于中國古代文學史來說,所謂基本史料,主要是指古代文學作品,此外,也還應包括諸如作家生平、社會背景、重要古籍的體例與流傳等一些基本常識。所謂基本觀點,是指對于作家作品成就的評價,對于重要文學現象的分析,對于文學發展規律的揭示,等等。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目錄
先秦文學概論
思考題
**章 上古神話
**節 神話的產生和有關的文獻資料
第二節 神話的類型
第三節 神話的散失和演化
第四節 神話的價值及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二章 《詩經》
**節 《詩經》概貌
第二節 《詩經》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詩經》的藝術特色
第四節 《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三章 散文的黃金時代
**節 散文勃興的原因
第二節 歷史散文
第三節 諸子散文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辭
**節 楚辭的體制特征及產生
第二節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節 《離騷》
第四節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節 屈原的影響和楚辭的流變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秦漢文學
秦漢文學概論
思考題
**章 漢賦
**節 賦的產生及文體特征
第二節 漢初騷體賦和枚乘的《七發》
第三節 司馬相如和散體大賦
第四節 抒情小賦的興起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二章 司馬遷和《史記》
**節 司馬遷的生平
第二節 紀傳體的開創和司馬遷的歷史觀
第三節 《史記》中的人物傳記
第四節 《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第五節 班固和《漢書》
思考題
第三章 漢樂府詩
**節 樂府的設立和樂府詩的采集
第二節 兩漢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
第三節 漢樂府詩中的敘事詩
第四節 漢樂府詩在詩體發展史上的意義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四章 東漢文人五言詩
**節 文人五言詩的初步發展
第二節 《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容
第三節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色
關鍵概念
思考題
魏晉南北朝文學
魏晉南北朝文學概論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章 建安和正始文學
**節 曹操和曹丕
第二節 曹植
第三節 “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四節 阮籍和嵇康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二章 西晉文學
**節 陸機和潘岳
第二節 左思
第三節 劉琨和郭璞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三章 陶淵明
**節 陶淵明的生平
第二節 陶淵明詩歌的內容
第三節 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
第四節 陶淵明的辭賦和散文
第五節 陶淵明的地位和影響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節 南朝民歌
第二節 北朝民歌
第三節 《木蘭詩》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五章 南北朝詩文
**節 謝靈運和山水詩的興起
第二節 鮑照對詩歌的革新
第三節 永明體的出現和謝朓的山水詩
第四節 宮體詩的泛濫和梁陳詩人
第五節 庾信
第六節 南朝駢文
第七節 “北朝三書”
關鍵概念
思考題
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節 我國古代小說的雛形
第二節 志怪小說
第三節 志人小說
關鍵概念
思考題
本書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節選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 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作為一個史學家,對其寫作影響*大*直接的就是其歷史觀。司馬遷的歷史觀可以說貫穿于《史記》寫作的始終,從歷史材料的取舍安排,到全書的體例、結構、描寫手法、遣詞用語無不深受其影響。因此,要想論說《史記》的文學成就,不能不首先談到他的歷史觀。 司馬遷是一個有著進步歷史觀的史學家,其進步的歷史觀體現在許多方面,例如他對于經濟在歷史發展中作用的關注。《史記》中設了《平準書》《貨殖列傳》兩篇,講述生產交易和貨幣流通情況,這是歷史著作中的創例,表明他開始自覺地總結、研究經濟問題,表明他多多少少看到了經濟因素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而這個問題是為先秦儒家和史家所忽略的。《貨殖列傳》云:“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又云:“凡編戶之民,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仆,物之理也。”這種認為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的看法,也可謂卓見。再如他對于“天道”和“君權神授”觀的懷疑。歷來的統治者為了證明其王朝的建立符合天意,證明其統治的合理性、必然性,總是喜歡宣揚“天道”,鼓吹“君權神授”,因而編造了許多神話、仙話,把*高統治者特別是開國皇帝吹得無比神奇,無限夸大他們在歷史中的個人作用。而司馬遷卻不是這樣。他在《伯夷列傳》中曾發出“余甚惑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的疑問。《史記》寫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既寫了其寬容大度、知人善任的一面,也刻畫出了他無賴行徑和流氓氣質;寫“今上”武帝,更是用了許多筆墨去揭露其愚昧、殘忍、揮霍無度、刻薄寡恩等弱點與丑行;語意實在是不大恭敬,等于把“受命皇帝”從神壇上拉到地上。 下面著重談談司馬遷歷史觀中“藉人以明史”的思想和“原始察終,見盛觀衰”的歷史因果觀。 先說“藉人以明史”。司馬遷修史首先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為什么人作傳?當然,有些人是不得不寫的,例如帝王,因為關系到歷史紀年,為修史所必需。但此外,仍有廣泛的選擇空間。他所選擇的人物,不取決于其人的官職或社會地位,而是取決于其人的實際行為表現,取決于其在歷史上的作用。《張丞相列傳》中的一段話表明了他選擇什么人人史的原則:“自申屠嘉死之后,景帝時開封侯陶青、陶侯劉舍為丞相,及今上時,柏至侯許昌、平棘侯薛澤、武強侯莊青翟、高陵侯趙周等為丞相,皆以列侯繼嗣,娖娖廉謹,為丞相備員而已,無所能發明功名有著于當世者。”就是說,這些丞相不過是充數罷了,都是些無所作為的人,所以他用一句話帶過了好幾位,并不給他們一一作傳。后來的史官大多數不是這樣,對于那些大官,不管有功無功,有為無為,都一一為之作傳。司馬遷不為那些無所作為的丞相作傳,相反,他卻選取了許多下層人物入史,如游俠、倡優、商人等,并且常常筆酣墨飽,充滿激情地加以刻畫。*典型的例子是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涉作傳,并且將這樣一個出身傭者的人列入“世家”,這在歷代正史中絕無僅有。他甚至把陳涉同儒家心目中的古代圣人相提并論:“桀紂失其道而湯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道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發難。”充分肯定了陳涉推動歷史前進的不朽功績。他所以這樣寫,就是因為他認識到陳涉在歷史上的作用遠非那些徒居高位的庸碌官員所可比擬。通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司馬遷為人立傳的原則,體會他“藉人以明史”的思想。梁啟超對此極為稱道,說:“后世諸史之列傳,多藉史以傳人;《史記》之列傳,惟藉人以明史,故與社會無大關系之人,濫竽者少。換一方面看,立傳之人,并不限于政治方面,凡與社會各部分有關系之事業,皆有傳為之代表。”(《要籍解題及其讀法》)這一評價是很切駕的。 ……
中國古代文學史(1先秦至魏晉南北朝第2版新編21世紀遠程教育精品教材)/漢語言文學系列 作者簡介
葉君遠,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課程:“中國文學史”“古代名作賞析”“文史要籍概說”“古代詩體流變”“清詩研究”“吳梅村研究”等。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