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95262
- 條形碼:9787517095262 ; 978-7-5170-952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從人與自然的關系出發,對河湖水系連通面臨的水資源、防洪、環境、生態、哲學、經濟和法律問題進行了梳理,并對典型案例進行了研究。全書分為三篇,主要內容包括:探討了河湖水系連通的概念、內涵和驅動機制,構建了河湖水系連通的理論框架,探討了規劃設計層面和運行管理層面的關鍵技術,討論了河湖水系連通的總體布局和國家戰略;分析了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實施對水資源、防洪、環境、社會、經濟的影響,全面剖析和研究了河湖水系連通中的新問題和新情況;依托關中地區和山東濰坊典型案例,分別研究了連通的環境影響、生態效應、法規建設和經濟效益,以南水北調工程為例,對我國河湖水系連通的基本格局進行了實證分析,提出了我國河湖水系連通的總體戰略格局。
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問題研究 目錄
序
前言
第1篇 理論研究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對象
1.2.2 主要研究內容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國主要水系及其連通演變分析
2.1 主要水系演變分析
2.1.1 主要河流演變分析
2.1.2 主要湖泊演變分析
2.2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因素及其主要特征
2.2.1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因素
2.2.2 河湖水系連通的演變特征
2.3 河湖水系連通的主要影響因素
2.3.1 氣候
2.3.2 泥沙
2.3.3 人類活動
第3章 國內外河湖水系連通實踐分析與總結
3.1 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功能與作用
3.1.1 提高抵御洪澇災害能力
3.1.2 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
3.1.3 修復生態環境功能、保障河湖健康
3.2 國內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典型案例
3.2.1 南水北調工程
3.2.2 浙江省河湖水系連通工程
3.2.3 海河流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
3.2.4 太湖流域河湖水系連通T程
3.3 國外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典型案例
3.3.1 萊茵河跨界治理工程
3.3.2 多瑙河一萊茵河水系連通T程
3.3.3 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
3.3.4 美國芝加哥調水工程
3.4 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經驗與教訓
3.4.1 經驗
3.4.2 教訓
3.5 我國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面臨的挑戰
第4章 河湖水系連通的理論基礎
4.1 河湖水系連通的概念和內涵
4.1.1 河湖水系連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1.2 河湖水系連通的內涵
4.1.3 河湖水系連通分類
4.2 河湖水系連通的基本原理
4.2.1 水量平衡原理
4.2.2 能量守恒定律
4.2.3 生態平衡原理
4.3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框架
4.3.1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對象
4.3.2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目的
4.3.3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內容
4.3.4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方法
4.4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機制
4.4.1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4.4.2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正反饋機理
4.4.3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負反饋機理
4.4.4 河湖水系連通的調節作用
4.5 河湖水系連通的支撐理論
4.5.1 水循環理論
4.5.2 水資源配置理論
……
第2篇 專題研究
第3篇 案例研究
前言
第1篇 理論研究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
1.2.1 研究對象
1.2.2 主要研究內容
1.2.3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國主要水系及其連通演變分析
2.1 主要水系演變分析
2.1.1 主要河流演變分析
2.1.2 主要湖泊演變分析
2.2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因素及其主要特征
2.2.1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因素
2.2.2 河湖水系連通的演變特征
2.3 河湖水系連通的主要影響因素
2.3.1 氣候
2.3.2 泥沙
2.3.3 人類活動
第3章 國內外河湖水系連通實踐分析與總結
3.1 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功能與作用
3.1.1 提高抵御洪澇災害能力
3.1.2 提高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
3.1.3 修復生態環境功能、保障河湖健康
3.2 國內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典型案例
3.2.1 南水北調工程
3.2.2 浙江省河湖水系連通工程
3.2.3 海河流域河湖水系連通工程
3.2.4 太湖流域河湖水系連通T程
3.3 國外河湖水系連通工程典型案例
3.3.1 萊茵河跨界治理工程
3.3.2 多瑙河一萊茵河水系連通T程
3.3.3 澳大利亞雪山調水工程
3.3.4 美國芝加哥調水工程
3.4 河湖水系連通工程的經驗與教訓
3.4.1 經驗
3.4.2 教訓
3.5 我國河湖水系連通工程面臨的挑戰
第4章 河湖水系連通的理論基礎
4.1 河湖水系連通的概念和內涵
4.1.1 河湖水系連通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1.2 河湖水系連通的內涵
4.1.3 河湖水系連通分類
4.2 河湖水系連通的基本原理
4.2.1 水量平衡原理
4.2.2 能量守恒定律
4.2.3 生態平衡原理
4.3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框架
4.3.1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對象
4.3.2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目的
4.3.3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內容
4.3.4 河湖水系連通理論的研究方法
4.4 河湖水系連通的驅動機制
4.4.1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
4.4.2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正反饋機理
4.4.3 社會經濟、河湖水系、生態環境之間的負反饋機理
4.4.4 河湖水系連通的調節作用
4.5 河湖水系連通的支撐理論
4.5.1 水循環理論
4.5.2 水資源配置理論
……
第2篇 專題研究
第3篇 案例研究
展開全部
河湖水系連通戰略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徐宗學,男,1962年出生,山東省淄博市人。1988年畢業于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到清華大學水利系任教。1997年獲德國“洪堡”獎學金。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