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617402
- 條形碼:9787548617402 ; 978-7-5486-174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是一部為廣大青少年量身定制的黨史學習讀物,通過梳理100個上海紅色地標的故事、嵌入音頻二維碼,能夠讓孩子們隨時隨地了解上海紅色文化,親近黨史。一方面,書中如實描述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留下的故事和印跡,適合作為“紅色大尋訪”的旅游指南,邊訪邊讀,學到干貨滿滿的黨史知識;另一方面,本書也是“百年百章”上海市紅領巾學黨史爭章地圖活動配套用書,鼓勵少先隊員打卡紅色地標,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讓孩子們“動”起來,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我來聽”過渡到“我來講”,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內容簡介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少先隊上海市工作委員會非常不錯編撰,精挑上海100處重要紅色地標,并對照繪制100個紅色地標漫畫,生動講述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黨史故事。書中還收錄了歷史老照片、建筑手繪、現代攝影等各類圖照150幅,用通俗的語言、豐富的圖片為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帶來非常不錯而有趣的黨史事跡,回答上海何以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光榮之城,讓孩子在圖文并茂的內容中立體感受上海的紅色血脈。同時配以紅色地標故事解說音頻,掃碼就可收聽,兼顧了識字不多的學齡前兒童,具有聽書護眼功能,是一本“聽得進、記得住”的青少年黨史學習讀物。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目錄
**章 日出東方
中國共產黨開“史”的地方
探索真理的啟航
青春漁陽里
作始也簡,將畢也巨
“天下工人是一家”
革命征途中的“指路明燈”
從小團體到群眾性大黨
第二章 領導中樞
小小三曾里,堂堂中央局
革命高潮中的宣傳中心
望德里的生死一線間
大隱隱于市
為復興革命“強筋健骨”
黨的秘密工作總樞紐
“中央負責同志看文件的地方”
鬧市中的“紅色堡壘”
風雨經遠里,軍史豐碑地
古董店里的“神秘生意”
開創通訊先河
“聽風者”訓練營
“紅色中華”從這里孕育
地下號角
“云上”的“地下”工作
隱秘而偉大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黎明到來之前的“潛伏”
謀篇劃策向光明
第三章 先驅足跡
偉人初心確立之地
甲秀里的難忘歲月
在上海的湖南“阿劉”
滄海橫流 喚醒工農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
“精誠無間同憂樂”
永遠和黨在一起
據敵腹建奇功
刀尖行走十二載
“民族魂”*后的堅守
“花開希望蕊,理智復能言”
“矛盾”中產生的“茅盾”
以筆代劍展鋒芒
第四章 紅色文化
黨培養婦女干部的**站
弄堂里的紅色學府
在中國文化運動史上盡一部分責任
“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導”
重建黨的輿論宣傳陣地
中國革命文化的鮮明旗幟
巾幗搖籃,戰地紅花
紅色血脈的“避風港”
抗戰烽火中的紅色新聞隊
劃破黑夜的那一束光
第五章 浦江堡壘
孕育干部的搖籃
上海郊縣農民武裝斗爭的指揮部
從同福里到慎成里的風雨守望
復燃革命火種
石庫門中的抗戰“心臟”
艱難時局下的抗日力量“中轉站”
第六章 英烈豐碑
渾身是膽任去留
“工人萬代仰施英”
“孤島”抗戰女杰
電波中的永恒
守護紅色電臺
壯志未酬身先死
龍華喋血不眠夜
第七章 崢嶸歲月
高歌昂首是工人
中國工人運動的輝煌一頁
愛國何罪?愛國無罪!
反帝反戰總動員
要和平、反內戰的震天呼喊
戰斗的人民武裝
紅旗漫舞上海城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節選
中國共產黨開“史”的地方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位于黃浦區南昌路100弄(原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兩樓兩底磚木結構石庫門舊式里弄住宅建筑。舊址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后,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一場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五四愛國運動。6月,上海工人開始大規模罷工,顯示了工人強大的力量,五四愛國運動*終取得勝利。 作為五四運動的領導人,陳獨秀和李大釗通過中國工人運動的實踐和對俄國十月革命經驗的學習,逐步認識到,要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必須建立俄國那樣的無產階級政黨。就在陳獨秀從北京秘密來上海的途中,兩人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 1920 年初,陳獨秀到上海后寓居環龍路老漁陽里 2 號,《新青年》編輯部也設在這里。4 月,經共產國際批準,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外國處派出全權代表維經斯基等來到上海,很快與陳獨秀等建立聯系。維經斯基了解到五四運動后中國工人階級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情況后,認為中國已經具備建立共產黨的條件。在維經斯基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等人加快了建黨工作的步伐。 1920年6月,陳獨秀同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 5 人在老漁陽里 2 號開會商議,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這次會議明確建立的是共產主義的政黨,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會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起草了具有黨綱、黨章性質的若干條文。8 月,陳獨秀致信李大釗征求對于黨的名稱的意見,李大釗主張定名為“共產黨”。陳獨秀接到回信后,表示非常贊同。在上海成立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織,是各地共產主義者進行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后,積極推動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1920 年秋至 1921 年春,北京、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的先進分子以及旅日、旅法留學生和華僑中的先進分子相繼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史”了!
光榮之城:上海紅色紀念地100(少兒版) 作者簡介
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是中國共產黨史研究部門,也是市委主管黨史業務的工作部門,承擔黨史的征集、整理、研究、編纂等工作。 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組織的領導機構,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上海市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全市共青團的工作。 少先隊上海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少工委”,在同級少代會閉會期間,執行黨的指示、團組織和教育部門的部署及少代會的決議,領導少先隊經常性工作。 馬婉,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任職于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科研處,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中共黨史宣傳教育和上海主題展覽策劃等工作,撰有《紅色起點——上海市100個紅色地標》《從小縣城到大都市》《城市建筑大發現》等專著數本,參與編寫《上海紅色旅游指南》《上海文化發展四十年》《中共黨史大辭典》《中國共產黨人的故事》等著作,擔任《兒童時代》紅色印記版塊專欄作家。此外,在《歷史教學問題》《上海黨史與黨建》《中國社會科學報》《文匯報》《團結報》等期刊、報紙發表文章數十篇。學術成果曾多次獲得全國及上海黨史優秀成果獎。 張鼎,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二處三級主任科員,助理研究員,歷史學碩士。參與編寫《中國共產黨在上海100年》《影像中國70年??上海卷》《上海救援唐山大地震(口述實錄卷)》《上海普陀城區史》等多部著作,在《上海黨史與黨建》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另在《上海支部生活》《新民晚報》《社會科學報》《黨史信息報》等刊物發表文章三十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