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人與世界:以“事”觀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1217
- 條形碼:9787108071217 ; 978-7-108-0712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與世界:以“事”觀之 本書特色
現實世界生成于人做事的過程,人自身的存在也與做事過程無法分離。寬泛而言,“事”也就是人之所“作”,以“事”觀之的內在意義,在于從“事”這一角度把握人和世界。以人的現實活動及其結果為指向的“事”,同時表現為具有哲學內涵的文化觀念,這一意義上的“事”與“道”既具有相近的規定,又呈現不同的趨向。與之相聯系,以上進路意味著在形而上與形而下的統一中理解人與現實世界,后者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具體形上學的視域。
人與世界:以“事”觀之 內容簡介
本書可以看作作者此前在具體形上學之域所作思考的延續,就其內容而言,它既與《道論》《倫理與存在——道德哲學引論》《成己與成物——意義世界的生成》在理論上相互關聯,又與《人類行動與實踐智慧》前后相承。當然,在人與世界及其相互作用中,“事”具有本源的意義,以“事”為考察視域,相應地意味著從更本源的維度理解人與現實世界。它的出版,將使作者已在海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具體形上學”更為系統和深入,也將在更廣意義上推進哲學領域的理論創新。
人與世界:以“事”觀之 目錄
自序1
導論
**章 “事”與現實世界
一 “事”與“物”
二 作為事實之域與價值之域統一的現實世界
三 本然性的揚棄與實然性的確證
第二章 人: 因“事”而在
一 人之“事”與人之“在”
二 生成于“事”的交往關系
三 “事”與存在意義
第三章 存在與生成: 從“事”的視域看
一 存在、變化與生成
二 現實世界: 存在與生成的交融
三 人的存在與人的生成: 基于“事”的統一
第四章 源于“事”的心物、知行之辯
一 心與“事”
二 心與物: 由“事”而相涉與相融
三 知行之辯: 以“事”為源
第五章 由“事”思“理”
一 “事”與“事實”
二 “物理”與“事理”
三 “事”中之“理”:“循理”與“講理”
第六章 “事”與“史”
一 “事”以成“史”
二 “事”“史”“勢”
三 “事”的變遷與“史”的走向
附錄一 人與世界關系中的感受
一 感受: 意義與意味
二 體驗與評價
三 人與世界的三重關系
附錄二 人類認識: 廣義的理解與具體的形態
一 認知、評價與規范
二 關聯與互動
三 廣義認識所以可能的根據
四 以“事”觀之: 廣義認識的現實指向
后記
人與世界:以“事”觀之 作者簡介
楊國榮,華東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教育部重點人文研究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五、第六屆哲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倫理學、形而上學等,出版學術著作10余種,多種論著被譯為英文、韓文,在Indian University Press、Brill 等出版。主要學術兼職包括國際形而上學學會(ISM)主席、國際哲學學院(IIP)院士、國際中國哲學史學會(ISCP)會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