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創新生態與科學治理——愛科創2020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97240
- 條形碼:9787560897240 ; 978-7-5608-972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創新生態與科學治理——愛科創2020文集 內容簡介
“愛科創”公眾號是上海市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中心主辦,自2019年1月創辦以來,累計關注人數超過1300人,發布原創推送60余篇,累計閱讀總數8萬1千余次。其中,多篇原創內容被文匯報、解放日報等網絡媒體平臺轉載。內容主要聚焦于創新生態和治理方面,從大學、企業、政府等不同視角關注創新生態優化和對新產業對孕育、促進作用。愛科創2019年全年發布文章已經集合成為《創新生態與科學治理——愛科創2019文集》出版發行,獲得廣泛好評。現將2020年全年文章進行匯編,正式出版。
創新生態與科學治理——愛科創2020文集 目錄
序
創新生態理論與框架
創新策源:需要理念、信念和思維先行
論從“自主創新”到“科技自立自強”
讓企業全生命周期發展有依托
探索科技治理新型舉國體制
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梁柱臺基”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以良好生態賦能創新型企業成長
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的三個特征
如何消除科研質量內涵的認知誤區
講好創新棲息地的空間故事需要多一些基礎理論研究
基于三元空間理論的創新棲息地規劃思考
數字技術影響下的創新棲息地健康空間規劃思考
如何“優化蛋糕切割”——淺談科研經費的額度設置問題
科研誠信監管中的若干問題和對策
建設國家實驗室需要關注的若干問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國際科研合作探討
雙循環需要什么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以“制度化”賦能科技倫理治理
健全順應科研高質量發展的學術話語體系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誰能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
都在瞄準“高精尖”,誰來解決“老大難”
論基礎科學研究的“無欲觀妙”
基礎研究“兩頭在外”如何破局
新發展格局下需要科技創新體系雙循環嗎
論基礎科學自立自強的“損有余補不足”
疫情防控經驗啟示
加強全球戰“疫”合作,化解人類共同危機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十種生態反思
為疫情期間企業復工提供政策支持和參考指南的建議
疫情論文風波對科研高質量發展的幾點反思
疫情之下支持和保障企業的政策優化研究
國外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主要措施及啟示
調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上海市企業復工和經營的影響
調查報告: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行業復工和經營的影響及建議
調查報告:疫情對建筑業的影響及對策建議
由“全面質量觀”看“全面打贏”
疫情下凸顯中醫的科學挑戰
提高新冠病毒檢測可靠性的思考
疫情過后,在線教育還能獲得接受嗎
破百萬之際,拓寬生態位
疫情防控為上海營商環境作出新注解
疫情防控向穩向好,科技型中小企業要更加主動作為
九“YI”戰一“疫”:疫情持續中企業經營創新的九字真經
關于大數據賦能我國疫情防控的思考與完善建議
淺析互聯網醫療助力疫情防控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上海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優化的十個建議
科創中心建設背景下上海高校學科建設策略思考
完善科創板生態:該中斷知識產權訴訟被告的上市審核進程嗎
全球人才合作競爭格局重構——關于上海行動的設想
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新發展格局的機遇與挑戰思考
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專利分析
上海人工智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耦合分析
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優化思考
三十周年之際看浦東新區科技創新趨勢
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產業,引領上海經濟社會發展
從三十年發明專利看上海技術創新相對趨勢
上海高研發投入企業:數量、質量與結構的三大問題
后疫情時代優化上海應急響應決策體系的幾點建議
高校發展與科技成果轉化
“放管服”下高校科研管理的若干思考
優化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提升大學生科創實踐育人成效
破除“SCI論文至上”需要“加減乘除”
破除“SCI至上”,關鍵要以“機制強度”破解“指標剛性
高校科研評價的復雜性及其導向思考
疫情下高校在線教學短板因素分析
高校良好創新生態構建路徑思考
身臨其境的在線教育,會重置大學教與學的邏輯嗎
“轉理念、加投入、立標準——提升在線教育質量
如何客觀看待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績效指標之間的關系
盤點后疫情時期產學研合作舉措
健全符合科研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科學建制
大學科技園不必“十項全能”,但要學會“廣結善緣”
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與高校創新生態重塑
我國職務科技成果的產權配置邏輯與路徑
高校職務科技成果產權配置的改革爭議是什么
國際標桿
兩份全球創業生態系統報告解讀
日本海外青年科研人才資助體系探索
中國AI與美國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金融與科技互補發展:倫敦的經驗及啟示
主要國家科技成果轉化q決速轉化機制,,的推出及經驗借鑒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機構計劃》的主要做法和啟示
《保持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競爭優勢》報告解讀
德國政府如何助推高成長性創新型企業發展
巴特爾紀念研究所對新型研發機構的啟示
疫情下的車企百態之日本篇
疫情下的車企百態之德國篇
疫情下的車企百態之美國篇
新經濟、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與創新治理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突破的幾點思考
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監測與中國機會
人工智能賦能音樂內容分析
AI產業發展的重要動源:泛領域關鍵企業
誰能挑起“AI新基建”的大梁
改變技術上被“卡脖子”,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效能是關鍵
無人駕駛深入零接觸“戰疫”前線,智能汽車產業可能迎來提速契機
遏制數字汽車數據壟斷,完善產業競爭生態環境
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規范數據交易需先行
數據價值釋放的關鍵,在于數據確權
必要設施原則在大數據壟斷規制中的適用
區塊鏈思維對企業創新質量提升的思考
構建面向未來產業的創新生態:深圳經驗
上海與深圳、北京(企業)研發投入比較:“標兵”遙不可及,“追兵”步步緊逼
打造“服務集裝箱”、助推產業創新——浙江在路上
促進服務型制造的創新與發展正當其時
疫情之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判斷與若干啟示
請保持對制造業的敬畏之心
制造業需要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
管理視角談智能制造
大數據時代數據資產化的發展與挑戰
消防大數據技術發展趨勢與案例分析
城市智慧治理探索之路
大數據技術在土木工程領域應用的痛點問題
警惕算法應用壟斷效應,維護數字經濟健康生態
“雙循環”下傳統外貿企業戰略轉型的路徑
全息認知專利的社會貢獻——基于專利效率和質量的思考
換電模式的東風到來了嗎
后疫情時代共享汽車如何更好出行
展開全部
創新生態與科學治理——愛科創2020文集 作者簡介
陳強,男,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致力于科技發展與管理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城市發展質量評價研究》等數十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出版《上海教育國際化:服務貿易的視角》等專著和譯著8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