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辛亥革命戰爭(精)/清代戰爭全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70968
- 條形碼:9787306070968 ; 978-7-306-0709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辛亥革命戰爭(精)/清代戰爭全史 本書特色
本書是“清代戰爭全史”叢書之第九卷,主要講述從19世紀90年代初到中華民國成立前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為主導的辛亥革命戰爭。全書分“革命風暴乍起”“星火漸燎原”“蜀中發難”“武漢鏖兵”“各地響應”“江浙聯軍攻克南京”“辛亥革命戰爭的輝煌與暗淡”七部分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悲壯的革命戰爭圖卷。本書參引文獻豐富、論證思路清晰、人物形象鮮明,以較為精當的文字凸顯了辛亥革命戰爭史在整個清代戰爭史上的意義。
辛亥革命戰爭(精)/清代戰爭全史 內容簡介
清末很后一次大規模戰爭統稱為辛亥革命戰爭,性質上屬于推翻清朝帝制的戰爭,主要包括辛亥年武昌首義和各省武裝起義。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夜晚,武昌新軍起事。經過一夜激戰,于次日凌晨占領藩署,接管藩庫,十八星旗飄揚在武昌城頭。恩格斯曾說,革命之際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武昌首義看似猝發,卻并非偶然,它是之前武裝起義和革命宣傳造勢的能量聚集的總爆發。自1895年孫中山舉行次廣州起義后的十來年間,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和同盟會領導的反清武裝起義連綿不斷,主要有惠州起義、湘贛邊界起義、萍瀏醴起義、西南中越邊境中華革命軍起義、皖浙起義、廣州庚戌起義和辛亥黃花崗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均以失敗告終,卻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悲壯、慘烈的黃花崗起義更為民主革命事業奏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稍后的蜀中發難實為辛亥年革命戰爭的序幕。 武漢三鎮光復后,“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政府”的“民軍”與北洋清軍主力在漢口、漢陽鏖戰,此為辛亥革命戰爭期間優選規模的戰爭,也是持續時間較長、很為激烈的戰爭。由于武漢是長江流域華中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城市,武漢保衛戰實屬現代城市之戰。40多天的奮戰,革命軍誓死守衛漢口、漢陽,吸引了北洋軍的主力,為各省起義宣告獨立、脫離清廷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武昌起義后,各省響應速度之快和規模之大超出人們的意料:湖南率先宣告獨立,使湖北免去腹背受敵之憂,此時距離武昌起義只有12天;到10月底,陜西、江西、山西、云南四省相繼宣告獨立;11月上旬,在上海起義帶動下的南方諸省——江蘇(除南京外)、浙江、安徽、福建、貴州、廣西、廣東相繼起義給予清政府第二次決定性的打擊;11月下旬,西南重慶、成都也宣告獨立。各省起義有力地聲援了武漢,使得革命在全國成遙相呼應之勢,清朝專制帝制大廈之傾覆成為定局。 南京之爭奪事關“挽武漢垂危之局,開南北統一之基”。12月初,江浙聯軍攻取南京城后,南北對峙格局正式形成。南北議和時,雙方有戰有和,在對峙中存在著極大的變數,構成了以軍事為基礎的政治博弈。議和成,戰爭終。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將辛亥革命戰爭推向輝煌。 辛亥革命戰爭是勝利的,它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中國歷目前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共和國。從此,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戰爭(精)/清代戰爭全史 目錄
1.廣州起義
2.惠州起義
3.華興會與長沙起義
4.革命力量匯聚
二、星火漸燎原
1.萍瀏醴起義
2.中華革命軍中越邊境起義
3.皖浙起義
4.廣州庚戌、辛亥起義
三、蜀中發難
1.湘、鄂、粵三省保路
2.四川保路運動
3.四川保路同志軍起義
4.榮縣獨立
四、武漢鏖兵
1.武昌首義
2.漢口之戰
3.漢陽之戰
4.起義鄂軍回師武漢
五、各地響應
1.湘、贛起義
2.陜、晉起義
3.上海起義
4.東南四省起義
5.西南、華南五省“獨立”
6.藏、蒙、新、甘、寧、青“獨立”
六、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駐守南京之清軍
2.秣陵關起義
3.江浙聯軍會聚鎮江
4.南京外圍之戰
5.一次攻城
6.天堡城爭奪戰
七、辛亥革命戰爭的輝煌與暗淡
參考文獻
附錄 本卷涉及的戰役戰斗名錄
后記
辛亥革命戰爭(精)/清代戰爭全史 作者簡介
陳芳,女,籍貫山西,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歷史學博士,日本愛知大學中國學博士后,復旦大學靠前關系與行政事務學院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歷史學院訪問學者,現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