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68161
- 條形碼:9787568068161 ; 978-7-5680-681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本書特色
本項目系202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脫貧攻堅精神研究”(20@ZH001)成果,中宣部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成果,也是全國高校主題出版物。全書宏觀與微觀結合,史論結合,論證嚴謹,論理透徹;研究視角獨特,頂層設計彰顯智慧,高人一籌。將學術性、歷史性與可讀性融為一體,通過深刻嚴謹且不失生動的論述、歷史的勾畫和描繪,將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和成功經驗展示得淋漓盡致。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內容簡介
全書將中國共產黨100年的消除貧困的理論與實踐分為中國民主革命時期(1921—1949)、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949—197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1978—20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2020)四個階段,重點論述了新時代總書記關于治理貧困的思想與實踐、中國消除貧困背后的制度分析,通過縝密的理論分析和中國共產黨100年的豐富實踐,深刻闡釋和總結了中國消除貧困的靠前影響與世界意義。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目錄
上篇/1
導論/2
**章改革開放前中國農村的脫貧努力(1949—1978)/15
**節中共中央關于農民共同富裕思想/15
一、新中國土地改革對農民貧困的改善/16
二、土地改革完成后農村出現兩極分化苗頭/18
三、中共中央提出農民共同富裕思想/19
第二節對貧困戶、老根據地等貧困地區進行扶助建設/23
一、扶助貧困戶發展生產/23
二、扶助老根據地建設的全面展開/26
三、設立少數民族地區補助費,解決生產困難/30
第三節人民公社時期農村扶貧的探索/31
一、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幫助窮社窮隊發展生產的思想/31
二、扶持窮社窮隊和貧困戶發展生產的政策實踐/34
三、農村脫貧工作成效/38
第二章改革開放新時期全國大規模農村扶貧開發(1979—2012)/45
**節中共中央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思想中的農村扶貧開發/45
一、改革開放前后的農村貧困狀況/46
二、中共中央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戰略構想中的扶貧開發/48
三、農村扶貧開發被確立為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51
第二節改革開放初期農村扶貧開發政策的初步實施/53
一、設立專項財政資金和專項低息貸款,幫助“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解決溫飽/53
二、實施以工代賑專項扶貧工程/56
三、減免貧困地區農業稅收負擔/58
第三節全國性大規模農村扶貧開發全面展開/59
一、20世紀80年代中期農村貧困狀況/60
二、扶貧開發納入“七五”計劃/61
三、八七扶貧攻堅的開展/64
四、20世紀末基本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66
第四節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農村扶貧開發/69
一、中共中央關于新世紀農村扶貧開發的部署/69
二、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下加大財政扶貧力度/72
三、專項扶貧與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75
四、新世紀農村貧困變化與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的調整/79
第三章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勝利推進(2012—2020)/82
**節習近平關于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政策部署/83
一、習近平關于農村扶貧開發的重要論述/83
二、黨中央對于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政策部署/87
第二節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全面展開/90
一、推進六項改革,完善創新精準扶貧機制/90
二、建立八大制度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制度保障/97
三、按照“五個一批”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聯動/101
第三節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114
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114
二、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115
第四章中國脫貧攻堅成功分析/118
**節中國脫貧攻堅的出發點是實現共同富裕/118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扶貧始終堅持的根本價值原則/118
二、消除農村絕對貧困是建設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120
第二節中國脫貧攻堅的根本特征是黨的領導和政府主導/121
一、堅持黨的領導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122
二、堅持政府主導為脫貧攻堅提供充足的經濟保障/123
第三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人民群眾為主體力量/124
一、鼓勵人民群眾以自力更生為主,樹立脫貧志向/125
二、扶貧工作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扶貧先扶志/126
第四節中國脫貧攻堅的鮮明特征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128
一、農村扶貧開發注重扶貧對象的瞄準/128
二、脫貧攻堅制勝之道在于精準/130
第五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集結全體社會力量的全民行動/131
一、扶貧濟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131
二、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133
第六節中國脫貧攻堅始終堅持綜合性開發建設/135
一、綜合性開發建設是新中國扶貧(開發)一直堅持的原則/136
二、脫貧攻堅全面破解貧困地區區域發展瓶頸制約/138
第五章中國脫貧攻堅精神及世界意義/140
**節中國脫貧攻堅精神/140
一、習近平深刻闡述中國脫貧攻堅精神/141
二、踐行脫貧攻堅精神的時代楷模/143
第二節聯合國引領的世界反貧困/146
一、世界絕對貧困狀況/146
二、聯合國倡導的反貧困/148
第三節國際社會對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關注和研究/149
一、持續關注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歷程和成就/150
二、重點關注新時代脫貧攻堅新舉措和突出成就/152
三、用國際減貧理論分析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措施/153
四、注重總結中國減貧經驗/157
第四節中國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國際影響/159
一、中國實現農村整體消除貧困,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159
二、中國努力幫助其他國家反貧困,為世界反貧困做出貢獻/161
下篇/165
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166
一、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概況/166
二、上猶縣脫貧攻堅的措施/169
三、上猶縣脫貧攻堅的特色亮點/179
四、上猶縣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189
五、小結/192
江西上猶縣脫貧攻堅的特色典型案例/193
一、傳統地方產業與鄉村旅游扶貧的結合——猶江綠月食品有限公司的發展/193
二、生態扶貧的安置與后續保持——水巖鄉“水上漂”移民村等的發展與規劃/196
三、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上猶縣扶貧扶智的成功實踐/199
陜西省丹鳳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203
一、丹鳳縣概括和貧困狀況/203
二、丹鳳縣脫貧攻堅的主要措施和成就/207
三、丹鳳縣脫貧攻堅的主要經驗/223
四、丹鳳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31
烏蘭察布市脫貧攻堅研究報告/241
一、脫貧攻堅基本情況/242
二、脫貧攻堅經驗總結/251
三、脫貧攻堅中體現的精神風貌/264
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284
一、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概況/284
二、蔚縣脫貧攻堅的舉措/288
三、蔚縣脫貧攻堅的特色亮點/305
四、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313
五、小結/316
河北省蔚縣脫貧攻堅的特色典型案例/316
一、村村唱村歌——增強凝聚力,培養精氣神/316
二、廁所革命——石荒村高效靈活整合扶貧資金,實現效益*大化/319
三、傳統農業的新路子——草莓大棚中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321
四、真扶貧、扶真貧——中煤集團精準幫扶的成效及經驗/322
四、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安排/325
峽谷云端齊脫貧——雷波縣脫貧攻堅調研報告/327
一、治貧奇跡:峽谷云端齊脫貧/328
二、聚焦精準:系統多維精準施策/331
三、傾情示范: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幫扶雷波縣/335
四、心系群眾:下足“繡花”功夫,著力解決群眾“八難”/341
五、集體統籌:走共享發展之路/345
六、扶志扶智:立足長遠,高質量實施教育扶貧/351
七、希望天路:助云端村莊脫貧/353
八、移民新生:陽光新村開啟陽光生活/357
九、銜接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359
主要參考文獻/365
后記/368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節選
精彩文摘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為消除貧困進行了不懈努力,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中國成立時,作為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大國,絕對貧困發生率在80%以上,但經過70多年的奮斗,到2020年年底,中國實現了農村人口整體脫貧的脫貧攻堅戰略目標,使得中華民族徹底擺脫了困擾人民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創造了人類社會消除貧困的奇跡。本書通過對脫貧攻堅及其精神的調研,特別是個案分析,試圖回答:為什么在人口如此眾多的發展中大國里只有中國能夠消除貧困?中國是怎樣做到的?脫貧攻堅體現了什么精神?中國消除整體絕對貧困的世界意義何在?一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證明,這個初心和使命一直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大國,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剝削,農村黑暗、農業凋敝,廣大農民極度貧困。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發表《告中國的農民》一文,就關注農村貧困問題,把解決農村絕對貧困作為己任,進行不懈探索。經過近百年的奮斗歷程,形成了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中國方案,即以土地生產關系變革為根本驅動,以扶貧開發為主要途徑,以救濟保障為基礎措施。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和發展集體經濟作為解決農村絕對貧困的根本之道,先后開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農業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形成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開始突出出來,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正式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就指出:“我國西北、西南一些地區以及其他一些革命老根據地、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境地區,長期低產缺糧,群眾生活貧困。這些地方生產發展快慢,不但是個經濟問題,而且是個政治問題。國務院要設立一個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專門委員會,統籌規劃和組織力量,從財政、物資和技術上給這些地區以重點扶持,幫助它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對其他地區的窮社窮隊,也要幫助他們盡快改變面貌。國家支援窮隊的資金,要保證用于生產建設。”《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67168頁。1982年12月,國家經濟委員會、民政部、財政部等9個部門聯合發出《關于認真做好扶助農村貧困戶工作的通知》,指出扶助農村貧困戶是黨的一項重要政策,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關系全局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一件大事。1984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幫助貧困地區盡快改變面貌的通知》,要求對貧困地區予以財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幫助這些地區首先擺脫貧困,進而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發展商品生產,趕上全國經濟發展的步伐。1986年5月,國務院正式成立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并召開了**次全體會議,此后,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工作蓬勃開展起來。2011年11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部署《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的貫徹落實工作,同時宣布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全國貧困人口數量和覆蓋面也由2010年的2688萬人擴大至1.28億人。《綱要》確定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扶貧攻堅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綱要》提出將“在扶貧標準以下具備勞動能力的農村人口為扶貧工作主要對象”,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做好連片特困地區以外重點縣和貧困村的扶貧工作”。《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人民日報》2011年12月2日。中共十八大以后,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組織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人民戰爭。2012年12月,習近平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自然要包括農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須包括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記》,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第15、16頁。。2015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155頁。2016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重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們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黨全國要勠力同心,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賀詞》,《人民日報》2016年1月1日。2017年10月,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再次發出擲地有聲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他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堅持看真貧,堅持了解真扶貧、扶真貧、脫真貧的實際情況,面對面同貧困群眾聊家常、算細賬,親身感受脫貧攻堅帶來的巨大變化。二習近平指出:“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習近平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2020年11月24日),新華社北京2020年11月24日電。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的時候,由于長期實行優先快速發展重工業的趕超戰略,實行了保障高積累和社會穩定的計劃經濟和城鄉分隔制度,從總體上看,廣大農民尚處于未解決溫飽問題的貧困狀態。此后在微觀經濟層面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和興辦非農產業,在宏觀經濟層面減輕了農民負擔并放松了市場管制,使得大部分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但是仍然有部分地區、部分農民因自然資源稟賦差和個人能力低等因素,仍然處于貧困之中。于是黨和國家決定采取專項政策,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改革開放新時期,開發式扶貧被確立為農村扶貧政策的核心,要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支持、鼓勵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改善生產條件,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產,增強自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1994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4—2000年)》中,對開發式扶貧做出了具體規定:國家要扶持貧困戶創造穩定解決溫飽的基礎條件,有條件的地方,人均建成半畝到一畝穩產高產的基本農田;戶均一畝林果園,或一畝經濟作物;戶均向鄉鎮企業或發達地區轉移一個勞動力;戶均一項養殖業,或其他家庭副業;牧區戶均一個圍欄草場,或一個“草庫侖”。在區域上,也逐步打破限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治理內容和方式。20世紀80年代初期,打破行政區域確定了18個連片貧困地區。1986年**次確定了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這是中國解決區域性農村貧困問題的一個突破。在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我國先后確定過四批國家級貧困縣,即1986—1993年331個全國重點貧困縣;1994—2000年國家八七扶貧攻堅592個全國重點貧困縣;2001—2011年592個中西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2—2020年592個中西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貧困縣共832個。第四批832個貧困縣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重點工作對象,是消除農村絕對貧困的主戰場。東部沿海的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6省經過1994—2000年八七脫貧攻堅,完成脫貧任務,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些省份在新時代開展的脫貧攻堅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口支援中西部貧困縣,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二是根據省級扶貧標準,在省內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但是他們執行的扶貧標準高于國家扶貧標準。中共十八大以來,農村整體脫貧的目標、任務和方法實現了精準化。**,改革完善了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根據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推進貧困縣考核機制、約束機制和退出機制改革;開展建檔立卡、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健全干部駐村幫扶機制;推進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改革;推進金融扶貧方式創新;創新社會扶貧參與機制。通過這6項改革,著力構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機制,確保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第二,健全了6大制度體系:一是建立脫貧攻堅責任體系;二是建立脫貧攻堅政策體系;三是建立脫貧攻堅投入體系;四是強化脫貧攻堅動員體系;五是建立脫貧攻堅監督體系;六是建立脫貧攻堅考核體系。第三,提出了精準扶貧要求,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有效覆蓋了扶貧對象識別、幫扶和管理等各個環節,貫通了貧困治理的全流程。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放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把精準脫貧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十九大報告提出,從現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要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同時他又強調: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同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松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三中國由于地域遼闊和自然資源稟賦不同以及人文條件的差異,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是非常不平衡的,因此農村貧困的原因也是多樣的。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農村的貧困治理又包含教育、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內容。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精準扶貧和脫貧攻堅的推動下,扶貧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2015年11月,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五個一批”工程的脫貧方法,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十八大以后按照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有關部門分別組織開展了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勞務協作就業扶貧、危房改造、科技扶貧、中央企業革命老區百縣萬村幫扶行動、民營企業萬企幫萬村等精準扶貧行動;實施了職業教育培訓工程、干部駐村工程、扶貧小額信貸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電商扶貧工程、旅游扶貧工程、光伏扶貧工程、構樹扶貧工程、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工程、龍頭企業帶動工程等精準扶貧工程。**,將解決農村貧困問題變成政府主導、全面參與的綜合新建設工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一體化格局。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大,集中連片特點明顯,而且多集中于邊遠偏僻地區,自然資源和現代基礎設施差,徹底解決貧困問題的難度很大,而且越往后投入越大。改革開放以來,在政府治理的執行層面上,建立健全了從中央到地方的扶貧工作領導機構,國務院成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貧困省、區、縣逐級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實行責任、任務、資金和權力“四個到省”的扶貧工作責任制和各級政府扶貧工作首長負責制。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和治理路徑的多元化發展,全民參與農村扶貧逐步成為潮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堅持社會動員,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參與脫貧攻堅,必須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力量作用,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脫貧脫堅格局。2014年,國務院首次將每年的10月17日定為“扶貧日”,號召要努力營造社會扶貧“人人皆愿為”的良好環境條件,要倡導社會扶貧“人人皆可為”的共同參與理念,要建立社會扶貧“人人皆能為”的有效參與機制和方式。實踐證明,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引導并鼓勵市場力量和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格局,符合國情、政情,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堅持大扶貧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提出精準扶貧理念后的又一重大的理論創新。第二,中國共產黨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始終將解決人的思想和能力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經驗證明:只有使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掌握新的生產技能,提升勞動者的“志氣”和智力,即人力資本水平,才能具備消除貧困的能力,也才能夠保障在外部力量幫助脫貧后不再“返貧”。中國共產黨在治理農村貧困問題上,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人是生產力**要素,認識到要讓人民真正擺脫貧困,在解決了生產關系的束縛后,就要不斷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水平。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70年代農村開展的“掃盲運動”、普及中小學教育、“赤腳醫生”運動等,都是想迅速提高農民的文化和健康水平。十八大以來,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進入*后攻堅階段,“扶志”、“扶智”位置也更加突出。習近平多次發表有關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的內生動力理論的講話,明確指出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切實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將脫貧攻堅和錘煉作風、鍛煉隊伍相統一。
中國脫貧攻堅精神 作者簡介
武力:中共黨員。曾經做過農民、工人, 1977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1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獲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后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從事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工作,先后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院重點學科帶頭人;同時擔任研究生院經濟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1997年曾經在荷蘭萊頓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2008年9月調入當代中國研究所,擔任副所長、黨組成員(正局級)、研究員,博士后工作站合作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史系、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多次主持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重大項目和中國社科院重點項目,主要成果多次獲得中國社科院優秀成果獎、國家圖書獎,《中國國家資本的歷史分析“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文庫;主編的叢書《當代中國系列叢書》、《小康之路叢書》、《當代中國的走向叢書》出版多種文字在國外發行,并在日本出版《中國經濟的現在與未來》。王愛云:武漢大學中共黨史專業法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理論研究室副主任。曾先后在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共黨史研究》雜志社從事中共黨史研究和編輯工作。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在權威、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發表其他一般學術論文和內部報告30多篇。其中10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全文轉載,3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光明日報》等論點摘編,5篇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等省部級獎,1 篇獲張靜如中共黨史黨建優秀論文獎。獨撰并出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字改革》學術專著1部(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年版),與宋月紅合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2016年度重大項目成果,當代中國出版社2016年版)。2010—2014年獨立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次文字改革的歷史經驗研究”(10CDJ006),結項鑒定良好。2015年獨立主持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國外當代中國社會史研究評析”(15BDJ027)。近年來參加多個省部級、院級所級重大課題的研究和書稿撰寫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