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7171
- 條形碼:9787520377171 ; 978-7-5203-771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 本書特色
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核心理念,而城市則是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 本書緊扣十九大“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精神,結合三批低碳試點城市開展案例研究,以多層治理為理論框架,從非技術創新的視角,探求我國低碳城市建設有效的多層治理機制和評價體系。這對我國低碳城市建設研究是一個積極的嘗試,并具有實踐創意。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 內容簡介
氣候容量是全球性公共產品,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做出碳達峰、碳中和,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的承諾。在2021年3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他又進一步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這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載體,城市的低碳發展尤為關鍵,《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基于對低碳城市試點的跟蹤調研,在MLG理論框架下,探討低碳城市建設的非技術創新系統,該系統的完善有助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并實現氣候正義。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 目錄
**節 低碳及低碳城市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第二節 中國低碳城市試點的拓展
第三節 中國低碳城市的研究進展
一 低碳城市研究重點的轉變
二 低碳城市研究空間范圍的擴展
三 低碳城市評估方法和指標體系構建的綜合化
四 低碳城市評估維度的拓展
第四節 理論框架、研究思路、主要方法與數據采集
一 理論框架
二 研究思路
三 主要方法
四 數據來源
五 基本結論
第二章 非技術創新的概念、進展及對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意義
**節 非技術創新的內涵和研究進展
第二節 非技術創新研究對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意義
一 三批低碳城市試點的目標和要求
二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瓶頸及非技術創新研究的意義
第三章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非技術創新:系統構建、綜合評估與案例分析
**節 中國低碳城市非技術創新的系統構建:MLG的視角
一 MLG理論及在低碳城市非技術創新研究中的適用性
二 基于案例城市的非技術創新系統構建
第二節 中國低碳城市非技術創新的綜合評估:進展及問題指標
一 設置與調整
二 非技術創新對試點城市整體低碳發展與碳生產力的影響
三 三批低碳試點城市的非技術創新和低碳發展水平差異
四 不同類型低碳試點城市對非技術創新敏感度的差異
五 少數民族地區和非少數民族地區低碳試點城市對非技術創新的敏感度差異
第三節 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的非技術創新實踐:案例分析
一 差異性、低碳化治理+分區考核:生態型城市天么欽的案例分析
二 低碳城市的國際化發展:綜合型試點成都的案例分析
……
第四章 非技術創新應用的國際案例:比較與借鑒
第五章 完善低碳城市建設的非技術創新系統:國內實踐與國際借鑒
英文執行摘要
參考文獻
后記
通往碳中和:城市低碳建設的非技術創新 作者簡介
蔣尉,洪堡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7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歐洲系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與全球治理。專著《歐洲工業化城鎮化與農業勞動力流動》曾獲“全國博士后優秀學術成果獎”。發表“Study on German Renewable Energy Policy:A Multi-level Governance Perspective”,《低碳重建:災區恢復發展的優化路徑》《多層治理與歐盟氣候變化政策》等論文,研究主題為民族地區宗教文化心理與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