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陳玲)(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84065
- 條形碼:9787122384065 ; 978-7-122-3840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監測(陳玲)(第三版) 本書特色
1 《環境監測》被遴選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 級規劃教材。
2 《環境監測》編寫人員主要來自“雙**”高校環境專業一線教師。
3 《環境監測》全面反映我國近年來*新或者新頒布的環境系列標準,闡明環境標準制定的依據。
4 《環境監測》反映近年來環境監測的新方法、新手段,力圖使讀者體會到新手段為環境監測帶來的技術進步。
5 《環境監測》針對重要知識點和部分實驗增加了二維碼動畫等數字化教學內容,使讀者可以*直觀理解和掌握檢測方法的原理及實驗過程。
6 《環境監測》內容體現了專業知識性與實踐性的有機結合。
環境監測(陳玲)(第三版) 內容簡介
《環境監測》(第三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本教材側重于系統介紹與我國各類標準密切相關的環境監測方法和技術,同時力求反映國內外環境監測技術新進展。全書共分為8章,分別為緒論、水質監測和分析、大氣環境監測、土壤環境監測、固體廢物監測、生物監測、環境監測新技術發展和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為配合理論教學,本教材還附有7個實驗和另外8個附加實驗。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及相關專業本科生“環境監測”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分析、環境檢測等工作的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工具書。
環境監測(陳玲)(第三版) 目錄
□□章 緒論 001
1.1 環境和環境污染 00□
1.□ 污染物來源和性質 005
1.□.1 污染物的化學類別 005
1.□.□ 污染物的性質 005
1.□.3 優先控制污染物 006
1.□.4 受關注的化學污染物 009
1.3 生態環境標準 010
1.3.1 生態環境標準的作用 011
1.3.□ 生態環境標準的分級和分類 011
1.3.3 生態環境標準的法律意義 014
1.4 環境監測的基本概念 014
1.4.1 環境監測的類型 015
1.4.□ 環境監測的特點 015
1.4.3 環境監測數據信息系統 017
習題與思考題 018
第□章 水質監測和分析 0□1
□.1 水質標準與水質監測 0□□
□.1.1 水資源和水污染 0□□
□.1.□ 水質標準 0□3
□.1.3 水質監測與分析的目的 030
□.1.4 監測項目的選擇 030
□.1.5 水質監測分析方法 031
□.1.6 排污總量監測項目與監測方法 033
□.□ 水質監測方案制訂 033
□.□.1 地表水水質監測 034
□.□.□ 水污染源水質監測方案的制訂 040
□.3 水樣采集和保存 041
□.3.1 水樣類型 04□
□.3.□ 水樣及其相關樣品采集 04□
□.3.3 水樣的運輸和保存 047
□.4 水樣預處理 049
□.4.1 樣品消解 049
□.4.□ 樣品分離與富集 051
□.5 適合現場監測的水質指標 057
□.5.1 溫度 057
□.5.□ 濁度 058
□.5.3 透明度 059
□.5.4 電導率 059
□.5.5 pH 值 061
□.5.6 溶解氧 063
□.6 感官物理性質 066
□.6.1 顏色 066
□.6.□ 固體物質 067
□.6.3 硬度 069
□.7 酸堿性質 071
□.7.1 水的酸度 071
□.7.□ 水的堿度 07□
□.8 主要陰離子 074
□.8.1 氯化物和余氯 074
□.8.□ 硫酸鹽與硫化物 077
□.8.3 氟化物 079
□.9 營養性物質 081
□.9.1 含氮化合物 081
□.9.□ 含磷化合物 087
□.10 有機物綜合指標 090
□.10.1 化學需氧量 091
□.10.□ 生化需氧量 094
□.10.3 總有機碳 099
□.10.4 礦物油和動植物油 101
□.10.5 揮發酚 103
□.11 痕量有機物的測定 105
□.11.1 氣相色譜法 105
□.11.□ 高效液相色譜法 109
□.1□ 痕量金屬和非金屬化合物 114
□.1□.1 痕量金屬化合物 114
□.1□.□ 痕量非金屬化合物 1□□
習題與思考題 1□5
第3章 大氣環境監測 131
3.1 大氣與大氣污染 13□
3.1.1 大氣污染的來源和特征 13□
3.1.□ 大氣環境保護標準 133
3.1.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138
3.□ 大氣環境監測點位布設和樣品采集 140
3.□.1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 140
3.□.□ 污染源煙氣采樣位置與采樣點 14□
3.□.3 樣品采集和保存 144
3.3 大氣環境監測分析方法 149
3.3.1 顆粒物(PM10、PM□.5和TSP)測定 149
3.3.□ 氣態污染物測定 15□
3.3.3 大氣中VOCs 的測定 163
3.3.4 惡臭污染監測 163
3.4 大氣移動源采樣及監測分析方法 164
3.5 室內空氣質量監測 166
3.5.1 室內空氣質量采樣和分析方法 167
3.5.□ 乘用車內空氣質量監測方法 173
習題與思考題 174
第4章 土壤環境監測 177
4.1 土壤和土壤污染 178
4.1.1 土壤及其基本性質 178
4.1.□ 土壤中主要污染物及其來源 180
4.1.3 土壤污染的特點 180
4.□ 土壤背景值及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181
4.3 土壤環境監測內容 18□
4.3.1 農用地土壤質量監測內容 18□
4.3.□ 建設用地土壤質量監測內容 184
4.4 土壤樣品采集與保存 185
4.4.1 資料收集與現場踏勘 185
4.4.□ 布點與點位數 186
4.4.3 土壤樣品采集與保存 190
4.4.4 地下水樣品采集與保存 195
4.5 土壤樣品預處理 195
4.5.1 土壤中重金屬提取方法 195
4.5.□ 土壤有機污染物的提取方法 197
4.6 土壤污染物監測方法 199
4.6.1 土壤理化指標的測定 199
4.6.□ 土壤中營養鹽測定 □00
4.6.3 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測定 □01
4.7 土壤污染指數與風險評價 □01
4.7.1 污染指數、超標率(倍數)評價 □01
4.7.□ 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和風險管控 □0□
習題與思考題 □04
第5章 固體廢物監測 □07
5.1 危險廢物管理 □08
5.□ 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10
5.3 危險廢物樣品采集和預處理 □10
5.3.1 采樣方案制訂 □10
5.3.□ 樣品的采集 □11
5.3.3 樣品的制備 □14
5.3.4 樣品的保存 □15
5.4 固體廢物危險特性鑒別方法 □15
5.4.1 易燃性試驗 □15
5.4.□ 化學反應性試驗 □16
5.4.3 腐蝕性試驗 □17
5.4.4 急性毒性初篩試驗 □18
5.4.5 浸出毒性試驗 □19
5.5 危險廢物檢測結果判斷 □□0
習題與思考題 □□1
第6章 生物監測 □□3
6.1 環境污染生物監測 □□4
6.1.1 水生生物監測 □□5
6.1.□ 細菌學指標檢驗 □□8
6.1.3 生物毒性基礎及試驗 □30
6.□ 指示生物的環境監測 □43
6.□.1 指示生物的特征及其作用 □44
6.□.□ 生物樣品的采集、保存與制備 □45
6.□.3 指示生物污染物測定 □47
習題與思考題 □5□
第7章 環境監測新技術發展 □55
7.1 環境快速檢測技術 □56
7.1.1 便攜水質多參數檢測技術 □56
7.1.□ 大氣快速檢測技術 □59
7.□ 半滲透膜被動采樣技術 □61
7.□.1 連續流動水體被動采樣裝置 □61
7.□.□ 時間序列水下自動采樣器 □6□
7.3 應急監測技術 □63
7.3.1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監測 □63
7.3.□ 應急監測方案制訂 □65
7.3.3 應急監測儀器 □66
習題與思考題 □67
第8章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69
8.1 環境監測方法評價與結果表達 □70
8.1.1 準確度 □70
8.1.□ 靈敏度 □73
8.1.3 檢出限 □73
8.1.4 不確定度 □74
8.1.5 環境質量圖 □74
8.□ 環境監測質量保證 □78
8.□.1 質量保證的內容 □78
8.□.□ 質量保證的關鍵 □79
8.3 環境監測質量控制 □80
8.3.1 布點和采樣過程的質量控制 □80
8.3.□ 實驗室內質量控制 □81
8.3.3 實驗室間質量控制 □84
8.3.4 報告數據的質量控制 □86
8.4 計量認證與實驗室認可 □87
8.4.1 計量認證 □87
8.4.□ 實驗室認可 □88
習題與思考題 □91
實 驗 □9□
實驗一 化學需氧量的快速法測定 □9□
實驗二 溶解氧的測定 □93
實驗三 儀器法測定五日生化需氧量 □95
實驗四 氨氮的測定 □97
實驗五 土壤中銅、鉛的測定 □99
實驗六 氮氧化物(NOx)的測定 30□
實驗七 校園景觀水體水質監測、評價及凈化方案探索——綜合性實驗 304
參考文獻 308
展開全部
環境監測(陳玲)(第三版) 作者簡介
陳玲,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博導,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監測、環境分析技術及污染物環境行為
主講課程:環境監測、儀器分析、現代環境分析技術
承擔本科生《環境監測》(校級卓越課程)、碩士生的《環境儀器分析》(校級精品課程)和博士生的《環境分析理論與技術》等多門課堂教學工作,主編《環境監測》“十二五”規劃教材和《現代環境分析技術》(第二版)等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