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yǎng)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chuàng)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qū)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422496
- 條形碼:9787516422496 ; 978-7-5164-2249-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電力相關專業(yè)本書就水風光互補調度原理概述、梯級水電互補調度、跨流域水電站群互補調度、水風光多能互補調度技術、清潔能源智慧服務平臺、西南電網水風光互補調度應用、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發(fā)展展望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專業(yè)論述。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就水風光互補調度原理概述、梯級水電互補調度、跨流域水電站群互補調度、水風光多能互補調度技術、清潔能源智慧服務平臺、西南電網水風光互補調度應用、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發(fā)展展望等方面內容展開論述。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目錄
第1章 水風光互補調度原理概述
1.1 風光出力特性
1.1.1 風電
1.1.2 光伏發(fā)電
1.1.3 風光電源對電網運行的影響
1.2 水風光互補調度原理
1.2.1 水風光發(fā)電基本原理
1.2.2 水風光互補原理
1.3 水風光互補調度意義和作用
1.3.1 有利于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
1.3.2 有利于清潔能源消納
1.3.3 有利于促進新能源快速發(fā)展
1.3.4 有利于提高風光水電站群集約化管理水平
1.3.5 有利于提高輸電通道利用率
第2章 梯級水電互補調度
2.1 互補調度模型
2.1.1 單一水電互補調度模型
2.1.2 梯級水電互補調度模型
2.2 求解算法
2.2.1 動態(tài)規(guī)劃算法
2.2.2 逐步優(yōu)化算法
2.2.3 群集智能化算法
第3章 跨流域水電站群互補調度
3.1 跨流域補償調節(jié)方法
3.1.1 綜合k系數法
3.1.2 水庫蓄滿率法
3.2 資源利用率均衡方案研究
3.3 基于知識推理的水庫電站協調調度規(guī)則
3.3.1 知識推理技術
3.3.2 協調調度規(guī)則制定的理論與方法
3.3.3 協調調度規(guī)則檢驗與評價
第4章 水風光多能互補調度技術
4.1 水風光多能互補協調調度研究架構
4.2 中長期多能互補協調調度策略
4.2.1 互補協調調度模型
4.2.2 模型求解算法
4.2.3 案例分析
4.3 短期多能互補協調調度策略
4.3.1 互補協調調度模型
4.3.2 模型求解算法
4.3.3 案例分析
第5章 西南地區(qū)水電智慧服務平臺建設
5.1 西南地區(qū)水電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愿景
5.1.1 建設背景
5.1.2 建設目標
5.1.3 建設思路
5. 2 西南地區(qū)水電智慧服務平臺主要內容
5. 2. 1 平臺功能框架
5. 2. 2 水電發(fā)電能力全方位感知
5. 2. 3 水電棄水風險全周期感知
5. 2. 4 水庫群智能優(yōu)化調度
5. 2. 5 水電跨省跨區(qū)全時空優(yōu)化決策
5. 2. 6 水電運行智能統計分析
5. 2. 7 水電運行全景展示
5. 3 建設愿景及預期成效
5. 3. 1 實現途徑
5. 3. 2 實現方法
5. 3. 3 預期成效
5. 3. 4 未來場景
第6 章 西南電網水風光互補調度應用
6. 1 水風光互補調度消納分析工具包
6. 1. 1 評估指標
6. 1. 2 水電發(fā)電能力計算
6. 1. 3 水電消納能力計算
6. 1. 4 敏感性分析
6. 1. 5 軟件設計
6. 2 水風光互補電量庫及備用服務運用實踐
6. 2. 1 水風光互補電量庫
6. 2. 2 水風光互補電量庫交易組織
6. 2. 3 水風光互補電量庫電量結算
6. 3 其他互補調度場景
6. 3. 1 跨網跨省水庫調度優(yōu)化協調
6. 3. 2 基于互聯大電網的水風光互補消納探索與實踐
第7 章 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發(fā)展展望
7. 1 水風光發(fā)電預測技術7. 1. 1 水文預報
7. 1. 2 風電功率預測技術
7. 1. 3 光電功率預測技術
7. 2 計及風光調節(jié)的水庫群多目標優(yōu)化調度技術
7. 2. 1 基于優(yōu)化的水風光互補多目標調度
7. 2. 2 基于規(guī)則的水風光互補調度
7. 2. 3 水風光互補調度多目標求解技術
7. 3 水風光互補調度智能決策技術
7. 3. 1 群集智能化算法
7. 3. 2 智能化調度系統
7. 3. 3 分布式并行化
7. 3. 4 多時空與多維決策
7. 4 其他新技術
7. 4. 1 云計算技術
7. 4. 2 區(qū)塊鏈技術
參考文獻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節(jié)選
1.3 水風光互補調度意義和作用 1. 3. 1 有利于電網安全穩(wěn)定運行 由于風電與光伏出力的隨機波動性, 特別是短時間內發(fā)電出力變化較大時, 會對電力系統短時間的有功功率平衡及頻率穩(wěn)定產生影響, 為維持系統頻率穩(wěn)定, 需要電網配備充足的快速反應容量。水電站承卸負荷迅速靈活, 能適應負荷的急劇變化, 調頻性能好, 可以很好地承擔電網快速負荷跟蹤和維持電網頻率穩(wěn)定的任務。水風光互補調度運行對電網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減少風電和光伏對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的不利影響, 水風光聯合運行, 可平抑風電和光伏出力變幅及變率, 減少風電和光伏對特高壓直流輸電系統換流變壓器、輸電系統頻率及無功電壓的不利影響。 (2) 平抑風電和光伏出力變幅及瞬時變率, 減少風電和光伏對電網頻率、無功電壓的影響。通過調節(jié)性能好的大型水電站的調蓄能力,可以平抑出力變幅及變率, 另外, 水電站啟停靈活、響應速度快, 能適應負荷的急劇變化, 而且水電站可以提供大量無功出力或吸收部分無功出力。發(fā)電機具備一定的調相能力, 實現電網無功功率平衡和電壓穩(wěn)定, 提高電網的電能質量。水風光聯合運行, 可減少風電和光伏并網對電網頻率、無功電壓的不利影響, 維持電網頻率和電壓穩(wěn)定性。 (3) 提高電網接納風電和光伏的能力。風電和光伏并網對電力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調峰、頻率穩(wěn)定、無功電壓穩(wěn)定等方面, 水電站在調峰、調頻、調相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提高了電網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水平, 相應可提高電網接納風電和光伏的能力。 1.3. 2 有利于清潔能源消納 西南電網各大流域內在建和規(guī)劃電站均為具有較大庫容的水庫電站, 調節(jié)性能好, 能夠實現流域內水電站的年調節(jié)、季調節(jié)。分析流域水能、風能、太陽能資源形成機理、資源實測數據, 水電站、風電場和光伏電站出力過程等發(fā)現, 水風光在年內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汛期水電出力較大時, 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出力較小; 反之, 枯期水電出力較小時,風電和太陽能出力較大, 三者形成了“此消彼長” 的互補關系。利用三者的互補關系, 通過在電力系統中合理配置風光的容量, 就能減少風電和光伏發(fā)電不穩(wěn)定出力對電力系統的影響, 同時也增強了電力系統對風電和光伏發(fā)電不穩(wěn)定出力的消納能力, 為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消納條件。在目前全國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就近接入、就地消納”基礎上探索一種新型的可再生能源開發(fā)模式, 對解決風電和光伏發(fā)電送出和消納具有很好的試驗示范意義。 1. 3. 3 有利于促進新能源快速發(fā)展 水風光互補調度能夠利用流域眾多水電站的調節(jié)性能, 平抑風電、光電的不穩(wěn)定性對電網的沖擊, 解決了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大規(guī)模集中上網的消納難題。同時, 水電站建設是復雜、龐大的系統過程, 通過流域水電開發(fā), 將形成沿干流的完善的交通、場區(qū)、營地等基礎設施, 并建立流域梯級調度中心。在流域水能資源開發(fā)的基礎上, 打造水風光互補清潔能源基地, 有利于流域內風能、太陽能資源的快速開發(fā), 有利于資源的整合和實時集中控制與調度, 并為風電、光電等新能源加快開發(fā)提供新的思路。 1. 3. 4 有利于提高水風光電站群集約化管理水平 目前, 風電和光伏發(fā)電直接接入電力系統, 必須借助電力系統內的其他調節(jié)電源實現系統穩(wěn)定運行。依托以水電為主的集控中心, 借助流域內大規(guī)模的水電調節(jié)庫容, 實現流域內輸出的電量和電能質量始終滿足負荷系統的要求, 降低了對其他調節(jié)電源的依賴。將流域的風電和光伏發(fā)電出力通過現有水電送出平臺直接接入流域集控中心, 在集控中心內實現風光水的穩(wěn)定輸出, 減少電網調節(jié)壓力, 能夠在不增加棄水的情況下實現水風光清潔能源的綜合調度, 提高供電保障能力和綜合開發(fā)效益。 1. 3. 5 有利于提高輸電通道利用率 基于風光資源普查初步成果和風光建設外部條件, 西南電網風電和光伏發(fā)電開發(fā)起步相對較晚, 由于風光項目建設周期較短, 電網接入系統建設往往落后于新能源電源建設。盡管有關規(guī)劃中已重點考慮了新能源大規(guī)模建設所需的接入系統建設工程, 但受制于電網建設從規(guī)劃到建成的時間跨度往往較電源建設周期更長, 電網建設遠滯后于新能源電源建設。盡管西南電網具有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 但受技術水平限制, 它們的年等效利用小時相對較低, 單獨新建送出線路的利用率往往不高。因此, 西南電網開展水風光互補調度能夠充分利用已有和規(guī)劃的大規(guī)模水電外送通道, 實現水風光打捆送出, 既不會帶來流域內水電新增棄水, 還能大大提高現有水電外送通道的利用率,增加輸電效益。既解決了風電和光伏發(fā)電目前上網難的問題, 又提高了現有輸電線路的利用率, 還減少了新建接入系統的投資。
大規(guī)模水風光互補調度技術與應用 作者簡介
唐茂林,男,碩士,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現任國網西南分部副總工程師兼調控分中心主任,目前主要從事電網調控運行、調度計劃及市場交易等管理工作。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獎2項,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1項,取得發(fā)明專利3項,出版《電力系統機網協調理論與管理》《大規(guī)模風電儲能聯合系統運行與控制》專著2項,在國內核心期刊及國際會議發(fā)表文章9篇,其中EI收錄4篇。 黃煒斌,男,博士,四川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yè)。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目前主要從事水利電力經濟管理、水庫水電站群優(yōu)化調度、電力市場研究,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了國家及企事業(yè)單位重點科研生產項目多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貴州省科技進步獎、能源局軟科學研究獎等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100余篇,有多篇論文被SCI/EI收錄。參與編寫電力行業(yè)標準一部,《流域梯級水電站集中控制規(guī)程》(DL/T 1313-2013)。 余銳,男,碩士,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專業(yè)。現任國網西南分部調控分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從事電網系統運行、繼電保護等管理工作。完成《電網繼電保護在線安全預警及裝置自適應技術研究應用》項目,獲得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完成《智能電網適用于換位模型的輸電線路精確測距及繼電保護研究》等項目,獲得四川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在國內核心刊物上發(fā)表文章13篇,參與編制的《省級以上電網繼電保護一體化整定計算技術規(guī)范》等5項標準在電力行業(yè)內獲得廣泛應用。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