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閑雅意趣有清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6904
- 條形碼:9787218146904 ; 978-7-218-1469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閑雅意趣有清音 本書特色
他的學術文章,功在人民,海峽兩岸,有目共睹,誰也不會有什么異辭。 ——季羨林 梁氏的風格上承唐宋,下擷晚明,旁取英國小品文的灑脫容與,更佐以王爾德的驚駭特效,講究好處收筆,留下裊裊的余音。學者的散文夾敘夾議,說理而不忘抒情,議論要有波瀾回蕩,有時不免正話反說,幾番回彈逆轉,終于正反相合。 ——余光中
閑雅意趣有清音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群芳小記》《談禮》《放風箏》《談話的藝術》《談時間》《談考試》《談友誼》《生日》等70余篇散文隨筆。書中有展現作者對教育的憂慮思考,也有對琴棋書畫和日常瑣碎生活的描寫,內容可謂包羅世間萬象,看似平淡,卻分外有趣。這份“隨想隨寫,不拘篇章”的隨性淡薄,不僅能幫助讀者更懂得欣賞生活,也充分顯示了梁實秋先生的文學功底及豐富的人生閱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作風格,很好值得一讀。
閑雅意趣有清音 目錄
壹 秋室小記
群芳小記 // 002
聽戲 // 022
放風箏 // 026
北平的街道 // 031
北平年景 // 035
清華七十 // 039
酒中八仙 // 058
想我的母親 // 067
桑福德與墨頓 // 072
賽珍珠與徐志摩 // 076
憶青島 // 080
貳 雅 談
談話的藝術 // 088
談禮 // 093
談學者 // 096
談時間 // 101
談考試 // 105
談友誼 // 109
曬書記 // 113
送禮 // 116
拜年 // 120
門鈴 // 124
散步 // 128
胖 // 132
割膽記 // 135
火山!火山! // 143
生日 // 150
退休 // 153
聾 // 157
造謠學校 // 162
時間即生命 // 167
寂寞 // 169
養成好習慣 // 172
叁 不亦快哉
客 // 176
同學 // 180
唐人自何處來 // 184
簽字 // 188
痰盂 // 191
健忘 // 195
睡 // 200
垃圾 // 204
不亦快哉 // 208
廉 // 211
懶 // 214
臟 // 218
吸煙 // 222
雪 // 227
觀光 // 230
山 // 234
窗外 // 239
肆 動物王國
貓話 // 244
貓的故事 // 252
白貓王子五歲 // 256
白貓王子六歲 // 260
白貓王子七歲 // 263
小花 // 267
狗 // 271
鷹的對話 // 275
駱駝 // 279
閑雅意趣有清音 節選
禮 禮不是一件可怕的東西,不會“吃人”。禮只是人的行為的規范。人人如果都自由行動,社會上的秩序必定要大亂,法律是維持秩序的一套方法,但是關于法律的力量不及的地方,為了使人能更像是一個人,使人的生活更像是人的生活,禮便應運而生。禮是一套法則,可能有官方制定的成分在內,亦可能有世代沿襲的成分在內,在基本精神上還是約定俗成的性質,行之既久,便成為大家公認共守的一套規則。一套禮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是隨時在變,不過可能變得很慢,可能趕不上時代環境之變遷得那樣快,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可能有一部分變成不合時宜的東西。禮,除非是太不合理,總是比沒有禮好。這道理有一點像“壞政府勝于無政府”。有些人以為禮是陳腐的、有害的東西,這看法是不對的。 我們中國是禮義之邦,一向是重禮法的。見于書本的古代的祭禮、喪禮、婚禮、士相見禮等,那是一套,事實上社會上流行的又是一套,現行的一套即是古禮之逐漸的個別的修正,雖然各地情形不同,大體上尚有規模存在,等到中西文化接觸之后便比較有紊亂的現象了。紊亂盡管紊亂,禮還是有的,制禮定樂之事也許不是當前急務,事實上吾人之生活中未曾一日無禮的活動。問題是我們是否認真地嚴肅地遵循著禮。孔門哲學以“克己復禮”為做人的大道理。意即為吾人行事應處處約束自己使合于禮的規范。怎樣才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是值得我們隨時思考警惕的。 讀書人應該知道禮,但是有些人偏不講禮,即所謂名士。六朝時這種名士*多,《世說新語》載阮籍的一句話*有趣:“禮豈為我輩設也?”好像禮是專為俗人而設。又載這樣的一段:“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于地,哭靖畢,便去。或問裴曰:‘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嘆為兩得其中。 沒有阮籍之才的人,還是以儀軌自居為宜。像阮步兵之流,我們可以欣賞,不可以模仿。 中西禮節不同。大部分在基本原則上并無二致,小部分因各有傳統亦不必強同。以中國人而用西方的禮,有時候覺得頗不合適,如必欲行西方之禮則應知其全部底蘊,不可徒效其皮毛,而亂加使用。例如,握手乃西方之禮,但后生小子在長輩面前不可首先遽然伸手,因為長幼尊卑之序終不可廢,中西一理。再例如,祭祖先是我們家庭傳統所不可或缺的禮,其間絕無迷信或偶像崇拜之可言,只是表示“慎終追遠”的意思,亦合于我國所謂之孝道,雖然是西禮之所無,然義不可廢。我個人覺得,凡是我國之傳統,無論其具有何種意義,茍非荒謬殘酷,均應不輕予廢置。再例如,電話禮貌,在西方甚為重視,訪客之禮,探病之禮,均有不成文之法則,吾人亦均應妥為仿行,不可忽視。 禮是形式,但形式背后有重大的意義。
閑雅意趣有清音 作者簡介
梁實秋,二十世紀中國重要的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他學貫中西,著作無數,堪稱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泰斗。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槐園夢憶》等,譯作《莎士比亞全集》《沉思錄》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