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1401
- 條形碼:9787576011401 ; 978-7-5760-114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本書特色
作為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實驗性、示范性幼兒園,上海市寶山區七色花藝術幼兒園一直是幼兒教育教學改革的先行者和引領者。近十年來,幼兒園在教育評價領域開展了較為深入的實踐探索,并呈現出了一脈相承、步步為營的實踐軌跡。 本書對這種探索和軌跡作出了具體而又凝練的描繪。我們以“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為立足點,嘗試通過多園攜手共研、重構共研園所關系的方式,讓不同園所在共研中互為“平等中的首席”,在努力構建共研園所之間平等、和諧、友好關系的同時,盡力提升各園所獨當一面的“引領”與“牽頭”能力,以期實現“美美與共 園園協同”的理想圖景。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內容簡介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主要呈現幼兒園教育質量園際交互式監控的實踐方案及探索積累的交互式監控經驗。由多園所組建的質量保障共同體,開展聚焦課程、課堂、教研質量的交互式監控實踐,并開展基于實證數據的改進實踐,從而提升教育質量。本書指向于為園際間的經驗交流以及幼兒園開展教育質量監控實踐提供了新的視角;此外,開展多主體、為多園所聯合的園際交互式教育質量監控實踐本身也具有創新和推廣價值。因此,本書中所探索構建的交互式監控方案及積累的交互式監控經驗一定是可為其他幼兒園所運用、復制的。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園際交互評價產生的背景緣由
**節 學前教育質量備受關注
第二節 幼兒園保教質量問題凸顯
第三節 課程質量的園際交互評價模式應運而生
第二章 園際交互評價的理論基礎
**節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理論基礎
一、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已有研究
二、 協同論視角下的園際交互評價
三、 學習共同體視角下的園際交互評價
四、 發展性評價理論視角下的園際交互評價
第二節 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分析
一、 國內外幼兒園教育質量監測體系的研究
二、 國內外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工具及指標體系的研究
三、 已有研究對幼兒園課程質量評價的啟示
第三節 園際交互評價的內涵與特征
一、 園際交互評價的概念脈絡
二、 園際交互評價的內涵意蘊
三、 園際交互評價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園際交互評價的系統建構
**節 重構對象關系 確立主體角色
一、 重構對象關系
二、 確立主體角色
第二節 建構評價指標 優化評價體系
一、 評價指標的設計思路
二、 評價體系的優化設計
三、 評價指標的維度解析
第三節 拓展改進路徑 點面結合推進
一、 點上實踐
二、 面上集優
三、 以點帶面
第四節 接納評價反饋 改進自身實踐
一、 前提在于兒童中心的價值落實
二、 基礎在于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
三、 核心在于基于證據的實踐改進
四、 根本在于改進開啟新一輪循證
第四章 園際交互評價的操作路徑
**節 明確評價路徑
一、 “聽—觀—評”的課程方案質量評價路徑
二、 “曬—研—合”的課程實施質量評價路徑
三、 “觀—診—療”的教研活動質量評價路徑
第二節 創設運行模式
一、 園際交互評價模式的運行
二、 交互評價模式的階段發展
第三節 提煉運行方式
一、 多渠道信息采集
二、 多主體參與互評
第四節 構建運行機制
一、 園際共研機制
二、 論壇交流機制
第五節 搭建信息共享平臺
一、 平臺建設歷程
二、 平臺內容架構
三、 平臺具體運作
第五章 園際交互評價的實踐成效
**節 多渠道數據收集與結果分析
一、 園際調查及結果
二、 基于案例法的研討與會診
三、 基于教師日記的過程性記錄
四、 行動研究成果梳理
第二節 多向度數據分析
一、 基于實踐前測和后測的數據比較
二、 參與者和非參與者的調查數據比較
三、 研究前后教師專業發展的數據比較
四、 園所互評實踐中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
第三節 多方位協同發展
一、 園際交互評價助推園所課程質量整體提升
二、 園際交互評價驅動學習共同體建設
三、 園際交互評價促進教師主體意識提升
四、 園際交互評價實現教師課程意識穩步發展
五、 園際交互評價引導教師樹立以研促教的理念
六、 園際交互評價保障聯盟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第六章 園際交互評價推廣的智慧生成
**節 基于實踐經驗的認識提升
一、 厘清行政監控與交互評價的關系是開展園際交互評價的首要前提
二、 評價指標的開發與改進是實施園際交互評價的專業保障
三、 “曬研”結合式的互評是實施園際交互評價的有效路徑
四、 課程質量互評模式多元化是促進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的應有之義
第二節 基于園際交互評價實踐的反思與展望
一、 全面樹立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的自評與互評意識
二、 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的理念策略
三、 系統創新幼兒園教育質量提升的機制方法
四、 建立健全園際交互評價的常態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附件
附件1: 幼兒園教育質量自主監控實踐現狀調查問卷(園長問卷)
附件2: 幼兒園教育質量自主監控實踐現狀調查問卷(教師問卷)
附件3: 幼兒園“教研現場”質量園際交互評價的調查問卷
附件4: 幼兒園教育質量自主監控實踐現狀調查(園長訪談提綱)
附件5: 課程方案質量的園際交互評價指標
附件6: 課程實施質量的園際交互評價指標
附件7: 教研活動質量的園際交互評價指標
后記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節選
序一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社會和諧穩定,關系黨和國家事業未來。 2019年,國務院在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進一步提出,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要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優質幼兒園為實踐基地建立開放、協同、聯動的中國特色教師體系,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化自主發展,建立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 本人很欣喜地看到,上海市寶山區七色花藝術幼兒園園長魏群,正帶領她的研究團隊向著這種普惠優質、協同聯動的學前教育目標進行鍥而不舍的實踐探索和理性思考。寶山區七色花藝術幼兒園(以下簡稱七色花)是上海市首批示范性幼兒園,也一直是區域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實踐先行者與智慧引領者。特別是近十年來,七色花在學前教育評價領域持續深入地開展富有開拓性和創新性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具有不小影響力的研究成果。2017年12月,我首次參加本課題的推進會,其后又參與了該課題的中期論證會,再到三年后的今天,當我拿到這本內容厚實、思想火花不斷閃現的《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的書稿,有發自內心的感動和欣慰!三年來,在七色花的專業引領下,寶山區12所發展層次不一的幼兒園園長、教師開展了近50次園際共研活動,先后研究編制了10多項評估工具,形成了各式各樣的評估診斷報告及實踐改進方案,參與人員超過了100位。可以想象,在熱情和汗水交融的深度交流及思維碰撞的活動場景中,共研園長及教師們在精神和職業上的感受是何等充實和幸福!可以想象,作為一所示范園的園長,以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為愿景,組織這種自發的課程質量交互診斷與評價,并引領共研園所開展基于實證的改進探索,魏群園長對教育的追求是何等專業和自覺! 從書稿中可以看出,全書分園際交互評價提出的背景緣由、存在的學理基礎、建構的系統設計、運行的操作路徑、實踐的成效檢驗,以及推廣的智慧生成等六個方面有序展開,邏輯體系比較嚴密,主體脈絡比較清晰,實踐推廣價值也得以充分彰顯。在此與魏群園長團隊和各位讀者分享以下三點基于課題組卓越實踐探索的思考與體會。 突破園所圍墻,追求協同發展 費孝通先生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七色花藝術幼兒園不只是關注本園的課程質量發展,更是以區域幼兒園整體課程質量提升為切入點,深入貫徹執行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幼有所育”的價值追求,積極響應上海市提出的關于學區化集團化辦學的政策導向,致力于通過開展園際交互評價的創新實踐,為促進區域幼兒園公平、均衡、優質的發展而不懈努力。在踐行課程質量提升的價值追求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參與共研的12所幼兒園基于共同的理想、信念、愿景與智識,自覺自發地結成研究共同體,通過資源互補、經驗共享,打造區域幼兒園良好生態與研究氛圍。可謂是: 七色花開,美美與共,協同發展,共浴教育之光。 重視過程評價,促進園際交互 以往研究多以辦園條件、幼兒發展等作為評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主要視角,以行政主導式和自主評價式的二維路徑作為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的主要方法,本書向我們展現了園際交互評價的新路徑,并以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為目的,探索形成了“聽—觀—評”、“曬—研—合”、“觀—診—療”等行之有效的同伴過程評價的操作模式。這種評價新路徑的嘗試,充分肯定了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的地位,賦予教師評價、審視幼兒園課程質量的權利,并采用能力建構和激勵引導的政策工具幫助教師提升評價的自覺意識和專業化水平,為參與教師提供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在交互評價實踐中、在課堂教學行為改進中實現自我成長與發展的新路徑。 保證科學評價,踐行循證改進 本書將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有效結合,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有利于后續的成果推廣與深化研究。研究之初,課題組通過問卷的方式了解當前幼兒園課程質量現狀,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圖表呈現,確定研究問題;研究之中,課題組研制應用13項評估工具,通過數據來分析和改進研究工具存在的問題;研究之后,課題組通過統計法進行成效檢驗,運用數據比較和分析說明研究的有效性。同時,在研究中,各種案例和訪談分析等質性材料貫穿始終,用于補充說明數據背后的問題和意義,為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奠定基礎。 “數據不等于證據”,只有當數據與保教實踐變革關聯起來,用數據來鎖定問題,用證據來驅動改變,研究才更有意義和價值。園際交互評價研究中對提升課程質量的關注正是這種循證關注的體現。不論是三個階段的循證改進大循環,還是每個階段內部聚焦某一問題的循證改進小循環,都是從原先經驗預判式的“掏口袋”走向證據引領式的“循證”行為轉型,其前提在于促進兒童學習,關注兒童、研究兒童、保障兒童發展,而每一次的實踐改進亦成為新一輪循證的“證據”。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課題組用調查來發現問題,用實踐行動來優化改進,用結果來佐證成效。將數理實證與案例實證有機結合起來,為*終的研究目標即課程質量提升保駕護航。 道阻且長,行且將至。此書即將出版面世,我衷心地將這本書推薦給廣大的學前教育工作者,相信這些寶貴的學術資源和研究經歷能夠給實踐工作者帶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同時也期待魏群園長今后能帶領區域更多的幼兒園在學區化集團化辦學和促進學前教育質量再提升的研究道路上走得更實、更新、更遠。 上海市學前教育研究所 郭宗莉 序二 21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化、知識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推動學前教育質量向高水平邁進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共同趨勢。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世界學前教育大會,首次將學前教育提高到“筑建國家財富”的高度,獲得了與會各國的贊同,形成了“莫斯科行動綱領”。2002年至2017年間,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連續五次以“質量和質量監測”為題向世界發布早期教育的“強勢開端”報告,預示著追求“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我國,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與提升也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者、政府主管部門和廣大幼兒教師的重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重點強調要“完善幼兒園評價,完善評價結果運用,綜合發揮導向、鑒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該方案的頒布體現了國家對教育評價工作的高度重視,同時也進一步指明了學前教育保教質量評價的方向。 近期,讀罷由寶山區七色花藝術幼兒園魏群園長撰寫的《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書稿,感慨頗深。作為一所市級示范園的領頭人,魏園長帶領著團隊用扎根一線的行動研究,回應了在區域學前教育協同發展的背景下如何聚焦質量提升的路徑和機制創新問題;用實證的數據分析和鮮活的案例解析,向我們呈現了作為一所辦學主體的學校對課程質量評價和提升的獨到理解與行動方案。在當前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加強課程質量監控呼聲日盛的背景下,這一研究成果的產出和分享無疑能夠為我們帶來積極的啟示和有益的思考。在我看來,書稿所呈現的這一實踐研究成果體現了以下三個創新點。 方向、視角有突破。有關學前教育質量評價與提升的話題探究,一般可以從行政部門、兒童、社會和幼兒園等不同的視角切入。從宏觀上來看,相對于前三種視角而言,以幼兒園為主體來探討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研究頗為匱乏,且研究視角也較多限于幼兒園本身的個體自主式監控;從微觀上來看,相對于外部的行政主導和內部的自主評價而言,本書所探討的基于園際交互式評價的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和路徑探索,書中以七色花藝術幼兒園為引領的十多所幼兒園組成的研究和行動共同體,通過基層幼兒園之間開展的園際交互式課程評價和監控,不僅為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教育質量和課程質量評價理論在學前階段的應用與深化積累了經驗。以園際交互式評價促進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這一研究定位和方向性思考,較好地體現了教育中的協同理念,而這一理念與教育本身的情境性、復雜多元性、人際交互性是內在契合的,教師是課程實施和課程質量提升的關鍵角色,為其營造專業協同的網絡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應是孤獨的專業人,而應是協同體中的一員,要保證教師在密集的學習共同體中享受專業的資源、領受智慧的碰撞、觸發行動的反思。 路徑、機制有創新。OECD提出的學前教育質量五個領域中,課程具有重要地位。課程作為幼兒園辦學的生命線,也始終成為實踐一線層面關注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本書中的交互式評價探索,為營造區域幼兒園通過研評結合促進課程質量提升的良好生態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樣例和范式,研究所梳理的課程方案質量提升之“聽—觀—評”路徑、課程實施質量提升之“曬—研—合”路徑、教研活動質量提升之“觀—診—療”路徑以及園際共研、論壇交流、循環改進、信息共享四大機制體現了基于循證和實踐反思的總結歸納,這一研究成果的展現可以顯見幼兒園在實踐課題研究中“研思共進”的行動軌跡,即扎根于實踐中的真問題,聚焦問題解決,在行動和反思的良性循環中生成回應策略;同時,也可見幼兒園在促進課程質量提升中的深入思考,即喚起教師的課程意識和專業自覺,以“平等中的首席”來調動教師和各學校在課程方案架構、課程實施行動、教研質量提升中的主體意識,以深度的卷入狀態去行動、去反思。 方法、技術有深度。作為基層學校層面的實踐研究成果,以七色花藝術幼兒園為領隊的團隊研究是較為扎實而豐厚的。該研究綜合運用了文獻研究、案例研究、問卷、訪談、文本分析、統計分析等質性與量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梳理課程質量評價指標維度、提煉整合園際交互式評價方案,明晰基于園際交互式評價的改進策略與路徑,并在實踐過程中循證、檢驗、優化。同時,研究也初步搭建了幼兒園課程質量園際交互式評價的信息共享平臺,以幼兒發展評價庫及課程資源庫作為大數據創建的基點,相信這一思考可以在后續的跟進研究中進一步推動教研活動對教師發展和幼兒發展成效的實時監測,真正實現評價信息和課程資源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動態調整。 華東師范大學 黃瑾
平等中的首席:基于園際交互評價的幼兒園課程質量提升路徑探新 作者簡介
魏群,上海市特級校長、高級教師,曾獲市園丁獎、區“三八”紅旗手等稱號。任職園長18年,始終堅守“尊重兒童的權利,崇尚兒童的純真,滿足兒童的需要”的教育信念,曾主編出版《“家”文化特色幼兒園智慧管理叢書》《樂玩藝術 創藝啟蒙》等書籍。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