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38111
- 條形碼:9787540438111 ; 978-7-5404-3811-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本書特色
《西方音樂史》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每一位報考音樂學專業研究生的必考科目,本書以嚴格遵照西方音樂史實為基礎,從考生的思維習慣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精心的分析和歸納。 筆者一直從事西方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這本書可以說是多年來教學成果和研究感受的結晶,相信會對考生有很大幫助。本書以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常用作考研復習的幾部西方音樂史教程為藍本,書中的內容安排順序與通史教材基本一致,包含七章,按照西方音樂通史的斷代劃分安排章節順序,以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常用的題型——簡答題、論述題形式組織內容,涵蓋了西方音樂史教材的全部重要知識點,幫助考生整理思路。全書共191題,考生可根據各章知識點的分量來計劃復習進度和安排復習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總結了音樂史中出現的重要體裁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過程,如歌劇、交響曲、弦樂四重奏的產生與發展等,以方便考生宏觀地把握其發展脈絡,減少重新整理的工作量。此外,對音樂家的掌握主要從人物簡介、重要作品和藝術成就三個方面入手,從簡潔扼要的陳述中建立起對該音樂家的認識,把握他的創作精髓和藝術貢獻。在附錄中本書還將西方音樂史的斷代、歌劇的發展等用圖解的形式列出,這有利于考生對音樂歷史形成總體的認識。 在本書的*后還附了針對性較強的試題集及參考答案,供考生自測。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內容簡介
《西方音樂史》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是每一位報考音樂學專業研究生的必考科目,本書以嚴格遵照西方音樂史實為基礎,從考生的思維習慣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了精心的分析和歸納。
筆者一直從事西方音樂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這本書可以說是多年來教學成果和研究感受的結晶,相信會對考生有很大幫助。本書以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常用作考研復習的幾部西方音樂史教程為藍本,書中的內容安排順序與通史教材基本一致,包含七章,按照西方音樂通史的斷代劃分安排章節順序,以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常用的題型——簡答題、論述題形式組織內容,涵蓋了西方音樂史教材的全部重要知識點,幫助考生整理思路。全書共191題,考生可根據各章知識點的分量來計劃復習進度和安排復習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總結了音樂史中出現的重要體裁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過程,如歌劇、交響曲、弦樂四重奏的產生與發展等,以方便考生宏觀地把握其發展脈絡,減少重新整理的工作量。此外,對音樂家的掌握主要從人物簡介、重要作品和藝術成就三個方面入手,從簡潔扼要的陳述中建立起對該音樂家的認識,把握他的創作精髓和藝術貢獻。在附錄中本書還將西方音樂史的斷代、歌劇的發展等用圖解的形式列出,這有利于考生對音樂歷史形成總體的認識。
在本書的很后還附了針對性較強的試題集及參考答案,供考生自測。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目錄
**章 古希臘古羅馬音樂復習題
**節 古希臘音樂
一、簡述古希臘時期的音樂形式
二、古希臘悲劇的含義、形式和代表作家
三、“和諧論”是由誰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是什么
四、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等人的音樂思想表現在哪些方面
五、何謂“四音音列”和“完整音列體系”,它們是由誰提出的
六、古希臘的“四音音列”音階形式是怎樣的
七、古希臘時期主要樂器有哪些
第二節 古羅馬音樂
八、為什么說古羅馬是古希臘音樂財富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九、古羅馬時期基督教音樂的簡況
十、古希臘、古羅馬音樂對西方音樂的貢獻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 中世紀音樂復習題
**節 教會音樂的發展
一、發展初期的天主教音樂有哪些
二、格里高利圣詠的含義、形成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三、格里高利圣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格里高利圣詠中的教會調式是怎樣構成的,其音階形式是怎樣的
五、什么是偽音
六、簡說紐姆譜
七、圭多在音樂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八、什么是有量記譜法
九、格里高利圣詠繼續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有哪些
第二節 復調音樂的興起
十、“奧爾加農”形成的原因、時間和地點
十一、早期復調音樂的發展及特征
十二、什么是孔特克圖斯
十三、什么是卡農曲
十四、圣母院樂派對音樂發展的主要貢獻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第三節 世俗音樂的發展
十五、法國的游吟詩人及其音樂特征
十六、德國的戀詩歌手和名歌手
十七、中世紀意大利的方言歌曲有哪幾種形式
十八、何謂流浪藝人
十九、怎欄區別中世紀的世俗音樂與宗教音樂
第四節 中世紀樂器
二十、中世紀主要的樂器有哪些
第五節 “新藝術”時期
二十一、“新藝術”一詞的來源、含義及特征
……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復習題
第四章 巴羅克時期音樂復習題
第五章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復習題
第六章 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復習題
第七章 20世紀音樂復習題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附錄五
附錄六
附錄七
附錄八
附錄九
附錄十
參考書目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節選
四十三、簡述凱奇及其藝術成就 1.人物簡介: 約翰·凱奇(JohnCage,1912一1992),美國作曲家、鋼琴家。他是個孜孜不倦的試驗家和不遵守音樂規律的人,從印度音樂、禪宗哲學以及中國《易經》中吸取養分,對偶然音樂、電子音樂和無聲音樂進行了探索。 2.代表作品: 鋼琴音樂《冬天的音樂》(1至20名演奏者),機遇音樂《變化音樂》,無聲音樂《4分33秒》《0’00”》(任何人用任何方式演奏)等。 3.藝術成就: 。1)倡導偶然音樂,創作了《4分33秒》《0’00”》等著名作品。在限定時間、寂靜無聲的演出過程中,來自觀眾的任何一種聲音都成為音樂的一部分,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演繹音樂。該作品反映了他的藝術理念:生活就是音樂,音樂就是生活。 (2)他的音樂改變了演奏者的作用。在傳統音樂中,演奏者在不改變音符的情況下精確地演繹作曲家的作品;而在偶然音樂中,演奏家在演出時還要參與創作,擔負起作曲家的一部分工作。四十四、簡述電子音樂的發展 1.概念: (1)電子音樂(electmnicmusic)是指用電子手段創作的音樂,與采用共鳴體自然發聲的聲音進行創作的傳統音樂相區別。 (2)電子音樂并非指那些由電聲樂器演奏的音樂,而是特指不僅在演奏上,而且在作曲上也利用電子手段而產生的音樂,是演奏與作曲合為一體的音樂形式。 2.形成與發展: 電子音樂是20世紀50年代產生的一個新音樂品種,是音樂藝術與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它意味著音樂中音響音源的一次真正的革命。其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 。1)錄音帶音樂與具體音樂時期 早期的電子音樂經歷了錄音帶制作時期。1948年,法國音響工程師謝菲爾(Pi—erreschaefr,1910-)與作曲家亨利(PierreHenry,1927-)在法國國家廣播電臺首創了電子音樂實驗室,他們利用錄音器械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聲音(風雨聲、車輪聲、人聲、動物的吼叫聲,也包括傳統樂器的聲音等)收錄下來,經過處理使之變形,如變化速度(聲音變高變低),錄音帶打圈子(聲音無限循環),反轉(發聲方式倒行),分切、拼接和延遲(產生回聲)等,復合成一首獨立的作品。**首電子音樂作品是謝菲爾于1948年用車輪、噴氣、汽笛等聲音制作的《鐵路練習曲》。由于這種音樂選用的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體聲源,所以也有人把它稱為具體音樂(musiqueconcrSte)。 1951年,德國音樂家艾默特(HebertEimert,1897-1972)在科隆廣播電臺建立了電子音樂工作室,他雖然也利用錄音帶制作電子音樂,但采用的聲源不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具體聲音,而是由電子設備模擬的各種聲響,力圖創造一種更為“純粹”的電子音樂,通過人們的理性想象經過電子設備構建的聲音。如將宇宙太空中的聲響,對人聲、風聲的模擬,復合成一首音樂作品。這是在德國形成的早期電子音樂風格,這種德國式的電子音樂風格后來得到德國電子音樂家施托克豪森(1928-)的發展,通過他的作品《青年之歌》,使法國的具體音樂和德國的電子音樂于60年代左右逐漸走到了一起,成為一種合二為一的電子音樂。隨著電子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一切聲源都成了音樂的基本材料,在音高、音量、音色、混響等制作調控方面,人們可以隨心所欲,不受傳統技法的約束,不采用傳統記譜形式(有的只作儀器操作的說明或圖形表示),取消了傳統音樂的演奏方式,作曲家可以把在實驗室里完成的作品,通過操作儀器,在音樂廳里播放出來。這種音樂超越了人聲、樂器的聲音極限,是科技時代音響的結晶,它創造出了人們過去無法想象的音樂效果。在這方面*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施托克豪森和他的作品為童聲女高音和電子音響而作的《青年之歌》,以及意大利貝里奧和他的作品《面容》等。 (2)電子合成器音樂時期 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是制作電子音樂的一個小型獨立的電平控制系統,它于1964年在美國無線電廣播公司問世。電子合成器集產生聲音、處理聲音和控制聲音三部分于一體,簡化了電子音樂的制作程序和操作方式,可作現場演奏。到70年代,電子合成器已經成為包括流行音樂在內的現代音樂中廣泛使用的常規樂器。 電子合成器的代表作品是美國的薩博特尼克(MortonSubotniek,1933-)于1967年創作的《月亮中的銀蘋果》等。 。3)電子計算機音樂時期 電子計算機音樂(computermusic)出現在本世紀60年代,它是指利用計算機制作音響材料、在特定的程序中進行作曲而產生的電子音樂作品,它對電子音樂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作曲家利用計算機的模擬數字轉換功能,對從外界采錄的、由電子振蕩器發生的或直接用數字手段合成的聲音進行更加復雜的處理,還能對各種音樂參數(音色、速度和節奏等)進行嚴密的控制,整個創作過程不受樂器和演奏員的限制,更加便捷。代表作曲家和作品是法國的里塞(JeanClaudeRisset,1938-)和他的《突蠻1》(Mutations1,1969)等。 ……
音樂考研復習精要 西方音樂史 第2版 作者簡介
楊九華,教授,研究領域:西方音樂史、小提琴演奏與教學研究、音樂教育。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