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1736851
- 條形碼:9787531736851 ; 978-7-5317-3685-1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本書特色
張中行先生的文字,如冬日悄然落地的雪,暗無聲息,卻引人轉(zhuǎn)向靜謐、超然之境。記人,勾魂攝魄;狀物,機智灑脫;言理,冷靜超脫。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內(nèi)容簡介
作為國學(xué)大師,同時又是哲學(xué)家、散文家的張中行先生,他在審視人物時,常常帶有一種“史”的眼光,所以他對人物的描寫,既有史學(xué)家不偏不倚的靜觀,又是散文家的靈性,簡單幾筆就寫出了人物的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攝魄。本書精選張中行先生記敘人物的優(yōu)美篇章,編輯成冊,可以讓讀者集中欣賞先生描寫人物時的獨特風(fēng)格。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目錄
黃晦聞 / 4
馬幼漁 / 9
馬一浮 / 13
鄧之誠 / 17
熊十力 / 23
馬敘倫 / 29
胡博士 / 34
苦雨齋一二 / 39
劉半農(nóng) / 46
劉叔雅 / 51
朱自清 / 55
溫源寧 / 60
顧羨季 / 65
周叔迦 / 72
廢名 / 76
葉恭綽 / 80
張伯駒 / 87
劉舅爺 / 91
劉佛諦 / 96
辜鴻銘 / 100
梁漱溟 / 115
葉圣陶 / 122
俞平伯 / 130
兩位美學(xué)家 / 141
詩人南星 / 148
祖父張倫 / 156
楊舅爺 / 162
怪物老爺 / 168
啟功 / 175
季羨林 / 191
老溫德 / 198
劉慎之 / 205
王世襄 / 213
凌大嫂 / 228
故園人影 / 233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相關(guān)資料
章太炎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總是先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學(xué)問。多種怪之中,突出的是“自知”與“他知”的迥然不同。這種情況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長,提起青藤山人的畫,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可是他自己評論,卻是字(書法),詩第二,畫第三。這就難
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說自己的是醫(yī)道,這不只使人生疑,簡直使人發(fā)笑了。
發(fā)笑也許應(yīng)該算失禮,因為太炎先生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按行輩是我的“老”老師的老師。老師前面加“老”,需要略加說明:簡單說是還有年輕一代,譬如馬幼漁、錢玄同、吳檢齋等先生都是太炎先生的學(xué)生,我上學(xué)聽講的時候他們都已五十開外,而也在講課的俞平伯、魏建功、朱光潛等先生則不過三十多歲。“老”老師之師,我不能及門是自然的,不必說有什么遺憾。不過對于他的為人,我還是有所知的,這都是由文字中來。這文字,有不少是他自己寫的,就是收在《章氏叢書》中的那些;也有不少是別人寫的,其赫赫者如魯迅先生所記,瑣細者如新聞記者所寫。總的印象是:學(xué)問方面,深,奇;為人方面,正,強(讀絳)。學(xué)問精深,為人有正氣,這是大醇。治學(xué)好奇,少數(shù)地方有意鉆牛角尖,如著文好用奇僻字,回避甲骨文之類;脾氣強,有時近于迂,搞政治有時就難免輕信,這是小疵。
一眚難掩大德,舍末逐本,對于太炎先生,我當(dāng)然是很欽佩的。上天不負苦心人,是一九三二年吧,他來北京,曾在北京大學(xué)研究所國學(xué)門講《廣論語駢枝》(清劉臺拱曾著《論語駢枝》),不記得為什么,我沒有去聽。據(jù)說那是過于專門的,有如陽春白雪,和者自然不能多。幸而終于要唱一次下里巴人,公開講演。地點是北河沿北京大學(xué)第三院風(fēng)雨操場,就是“五四”時期囚禁學(xué)生的那個地方。我去聽,因為是講世事,談己見,可以容幾百人的會場,坐滿了,不能捷足先登的只好站在窗外。老人滿頭白發(fā),穿綢長衫,由弟子馬幼漁、錢玄同、吳檢齋等五六個人圍繞著登上講臺。太炎先生個子不高,雙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講起來。滿口浙江余杭的家鄉(xiāng)話。估計大多數(shù)人聽不懂,由劉半農(nóng)任翻譯;常引經(jīng)據(jù)典,由錢玄同用粉筆寫在背后的黑板上。說話不改老脾氣,詼諧而兼怒罵。現(xiàn)在只記得后一句是:“也應(yīng)該注意防范,不要趕走了秦檜,迎來石敬瑭啊!”其時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讓的時候。話雖然以詼諧出之,意思卻是沉痛的,所以聽者都帶著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
此后沒有幾年,太炎先生逝世了(一九三六)。他沒有看見“七七”事變,更沒有看見強敵的失敗,應(yīng)該說是懷著憤激和憂慮離開人間了。轉(zhuǎn)眼將近半個世紀過去,有一天我去魏建功先生書房,看見書桌對面掛一張字條,筆畫蒼勁,筆筆入紙,功力之深近于宋朝李西臺(建中),只是倔強而不流利。看下款,章炳麟,原來是太炎先生所寫,真可謂字如其人了。不久,不幸魏先生也因小病想根除,手術(shù)后惡化,突然作古,我再看太炎先生手跡的機緣也不再有了。
(精)張中行散文精品集--故園人影(鈐印本) 作者簡介
張中行,我國著名學(xué)者、哲學(xué)家和散文家,被稱為“國學(xué)大師”“布衣大師”,是二十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合稱“燕園三老”。被季羨林先生稱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其代表作有《負暄瑣話》《負暄續(xù)話》《負暄三話》《文言與白話》《順生論》《禪外說禪》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xué)概述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