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567
- 條形碼:9787301319567 ; 978-7-301-31956-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本書特色
科學元典叢書,銷量超過100萬冊! 1. 全新改版,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精選原著精華,增加閱讀指導、擴展閱讀、思考題、閱讀筆記。 2. 贈送數字課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專業制作,免費聆聽“科學元典”名家系列講座。 3. 名著名譯,名家導讀:中國科學院大學任定成教授翻譯,中國社科院金吾倫教授指導閱讀。 4. 價廉物美,小巧精致:小32開精裝本,便于攜帶;圓脊精裝,版式舒朗,提升閱讀體驗。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內容簡介
《化學基礎論》是現代化學的奠基之作,化學革命的標志性成果,分析合成思想的經典。采用化學元素的操作定義、質量守恒觀點和定量實驗,闡述化學物質系統命名法,把當時所知道的所有化學物質、化學反應和化學操作知識整合成為一個有序不悖的系統。本書分為閱讀指導、化學基礎論(節選)、學習資源三篇。本書中所有的化學儀器插圖,都是由拉瓦錫夫人一手繪制的。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目錄
上篇 閱讀指導
化學中的牛頓/3
風云激蕩的時代/11
天平功不可沒/19
啟蒙思想家·牛頓·拉瓦錫/24
是誰為拉瓦錫鋪平了成功之路?/30
《化學基礎論》講了什么? /34
氧理論是如何建立的?/40
中篇 化學基礎論(節選)
**部分 論氣態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以及酸的形成/51
與我們大氣的形成和組成有關的一般看法/53
大氣的幾個組成部分的命名/57
論用硫、磷與炭分解氧氣,酸形成通論/63
論酸的普通命名,尤其是從硝石和海鹽中提取的酸的命名/73
論水的基本要素,論用炭和鐵對其進行分解/83
第二部分 論酸與成鹽基的化合,論中性鹽的形成/97
導 言/98
對于簡單物質表的觀察/100
對于復合根的觀察/105
關于氧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109對于氧與復合根的化合物的觀察/114
對于氮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118
對于氫及其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121
對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觀察/124
對于磷及其化合物的觀察/127
對于炭及其與簡單物質的化合物的觀察/130
對于鹽酸根、螢石酸根、月石酸根及其化合物的觀察/133
對于金屬相互化合物的觀察/134
第三部分 化學儀器與操作說明/135
論氣量法,即氣態物質的重量與體積之測量/136
論氣體化學蒸餾,金屬溶解以及需要極復雜儀器的其他某些操作/169
論燃燒與爆燃操作/183
下篇 學習資源
擴展閱讀/205
數字課程/215
思考題/216
閱讀筆記/218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節選
《化學基礎論》講了什么? 金吾倫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研究員) 《化學基礎論》的原書名很長,完整的書名是《以一種新的系統秩序,容納了一切現代發現的化學基礎論》。人們將它與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起,列為自然科學的“三大名著”。《 化學基礎論》的出版,是化學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書中提出的氧理論,徹底推翻了燃素理論,帶來了一場全面的“化學革命”。 《化學基礎論》全書包含序言、三 大主體部分和附錄。 拉瓦錫在序言中,特別強調了命名法和化學語言的重要性。他認為,物理科學的每一個分支,都由三樣東西構成:**,作為該門科學對象的系列事實;第二,闡述這些事實的觀念;第三,表達這些觀念的言辭。言辭 應當展現觀念,而觀念則應當是事實的寫照。在這里,化學被看成是物理科學的一個分支。 在這篇序言中,拉瓦錫著重論述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問題。我在這里特別提到這一點,希望讀者注意。 《化學基礎論》**部分的標題是:論氣態流體的形成與分解,論簡單物體的燃燒以及酸的形成。 這部分的中心是,拉瓦錫對化學秩序的一種新安排,糾正以往錯誤,以充分的實驗為根據,使之與自然秩序相一致。 開篇講物體的結合和分解放出熱量。拉瓦錫用“熱 素”概念表達。這里的熱素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熱量。自然界的每一種物體,都有三種不同的存在狀態,即固態、液態和氣態。這三態及其變化,取決于與物體化合的熱量素,熱量素引起物質粒子的分離或結合。 接著講空氣,空氣是一種蒸汽態的自然存在的流體,或者是流體的復合物。空氣可分解為宜于呼吸與不宜于呼吸的兩種成分。宜于呼吸的成分命名為氧氣,叫純粹空氣或生命空氣,而不宜于呼吸或有害部分就是氮氣。 接著用硫、磷、碳實驗,研究氧氣的性質,氧氣與可燃物質燃燒后化合而生成酸,拉瓦錫對這一過程做了定量分析,然后制定原則對各種酸加以命名,并用氧化度定義不同的酸,如 亞硝酸或硝酸,又 進一步定義了氧化物。 隨后,他用實驗研究水的成分,從而發現了氫氣。確定了水的組成,分析了水的分解與重 組形成的伴生現象,*后對中性鹽進行了命名。 《化學基礎論》第二部分的標題是,論酸與鹽基的化合,論中性鹽的形成。主要是對中性鹽的命名,但標題全都是“對于某某物質的觀察”。拉瓦錫將各種觀察結果,把成為酸和氧化物組成部分的一切簡單物質,以及這些元素各種可能的化合物,都列入其中。用拉瓦錫本人的說法,這樣做的目的是,指出獲得不同種類的酸的*簡單的過程。 《化學基礎論》第三部分是,化學儀器與操作說明。拉瓦錫在全書的序言中強調,這里“我對與現 代化學有關操作,做了詳細描述”。這一部分所包含的主要項目,都是他做實驗時所用到的儀器和操作程序。這對我們 今天了解拉瓦錫的科學成就,同樣是珍貴的。雖然今日所用的化學儀器,遠比拉瓦錫時代大大進步了,但我們仍然能從中獲得不可多得的啟示。 《化學基礎論》對化學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拉瓦錫在書中,詳細敘述了推翻燃素學說的實驗依據,系統闡明了氧化學說的科學理論,重新解釋了各種化學現象,明確了化學研究的目標,認為化學應當是“以自然界的各種物體為實驗對象,旨在分解它們, 以便對構成這些物體的各種物質進行單獨的檢驗 。 拉瓦錫還發展了波義耳的元素概念,并依此提出了化學史上**張真正的化學元素表, 這張表中列入了當時已知的33 種元素。拉瓦錫還依照新的化學命名法,對化學物質進行了系統命名和分類。 《化學基礎論》還以充分的實驗根據,明確闡述了質量守恒定律,提出了化學方程式的雛形,并把質量守恒定律提高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認為它是整個化學定量研究的基礎。 《化學基礎論》是一部依照新理論體系寫出的化學教科書,為培養未來幾代化學家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化學基礎論》一出版就受到各國化學界的重視,很快被譯成多種文字,從而迅速肅清了燃素學說的殘余,廣泛傳播了新的氧理論,使化學建立起從元素概念到反應理論的,全面的近代科學體系。這樣,化學作為一門科學才得以*后確立。 對于 《化學基礎論》的重要影響,筆者要強調以下幾點: **,如上所述,它為化學發展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第二,它為科學發現提供了特別重要的范例。 美國科學史家和科學哲學家庫恩,用氧的發現作為范例,論證了科學發現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發現是某一時刻由某人做出了這個發現,它必須使觀察與概念同化, 事實與理論同化,就是說,需要有一次重大的范式修改,才能真正被認為是發現。所以,科學發現既是范式變化的原因,又是范式變化的結果。這也就是說,發現中包含著范式的變化。 第三,化學家要重視實驗事實。 事實是自然界給我們提供的,不會誆騙我們。 我們在一切情況下,都應當讓我們的推理得到實驗的檢驗,而除了通過實驗和觀察的自然之路之外,探尋真理別無他途。
化學基礎論 學生版 作者簡介
作者拉瓦錫(1743—1794),法國著名化學家,氧化理論的提出者,化學革命的旗手,被后世尊稱為“現代化學之父”。 譯者任定成,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 導讀作者金吾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