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法國建筑在上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69605
- 條形碼:9787560869605 ; 978-7-5608-696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國建筑在上海 本書特色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描述了近代上海的法國文化印記,即自19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末,法國建筑師在上海的建筑活動。包括法租界西區的形成及其城市區域特征、法國文化影響下的慈善、醫療、教育、科學、文化等機構,以及賴安洋行、法商營造實業公司等法國建筑師的作品。這批各種類型和風格的優秀建筑作品,體現了對生活品質的美好追求,對新建筑風格的積極探索,彰顯了法國城市建筑獨樹一幟的藝術氣質。雖有部分作品在歲月滄桑中消失了,但留存到今天的已經成為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筑,形成上海近代建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編介紹改革開放后,法國著名建筑師夏邦杰、保羅·安德魯、何斐德、阿蘭·薩爾法提、克里斯蒂安·德·鮑贊巴克、讓-保羅·維吉爾、雅克·費爾葉,以及AS建筑工作室與法鐵公司為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創作的諸多兼具理性與浪漫氣質的標志性建筑作品。 下編邀請陳晨、陳易、金衛鈞、李麟學、李興鋼、劉睿峰、劉彥、劉玉龍、盧志剛、任力之、王嶠、張斌、章明、卓健14位參與“50(150)位中國建筑師在法國”項目的中國建筑師介紹自己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留法經歷,以及這段學習與生活給他們留下的人生印記。
法國建筑在上海 內容簡介
建筑是城市的載體,它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空間;建筑是城市的記憶,它留住了城市的文化和歷史;建筑更是城市的年輪,它記載著一代又一代建筑師們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本書以中法雙語對照的方式,生動地詮釋了法國建筑文化與上海、與中國從近代到現代200多年的交流與互動。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編: 上編描述了近代上海的法國文化印記,即自19 世紀50 年代至20 世紀40 年代末,法國建筑師在上海的建筑活動。包括法租界西區的形成及其城市區域特征、法國文化影響下的慈善、醫療、教育、科學、文化等機構,以及賴安洋行、法商營造實業公司等法國建筑師的作品。這批各種類型和風格的很好建筑作品,體現了對生活品質的美好追求,對新建筑風格的積極探索,彰顯了法國城市建筑獨樹一幟的藝術氣質。雖有部分作品在歲月滄桑中消失了,但留存到今天的已經成為上海的很好歷史建筑,形成上海近代建筑中獨具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編介紹改革開放后,法國有名建筑師夏邦杰、保羅?安德魯、何斐德、阿蘭?薩爾法提、克里斯蒂安?德?鮑贊巴克、讓-保羅?維吉爾、雅克?費爾葉,以及AS建筑工作室與法鐵公司為上海這座靠前大都市創作的諸多兼具理性與浪漫氣質的標志性建筑作品。 下編邀請陳晨、陳易、金衛鈞、李麟學、李興鋼、劉睿峰、劉彥、劉玉龍、盧志剛、任力之、王嶠、張斌、章明、卓健14位參與“50(150)位中國建筑師在法國”項目的中國建筑師介紹自己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留法經歷,以及這段學習與生活給他們留下的人生印記。 跨越時代的中法建筑文化交流不僅體現了對本地文化的尊重;對不同風格、不同功能以及居民與環境之間平衡關系的永恒追求;更喚醒人們對建筑和城市為更美好的生活服務,為更高層次的“生活的藝術”服務的認識。
法國建筑在上海 目錄
法國建筑在上海 作者簡介
鄭時齡建筑學專家,中科院院士、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1941年11月生于四川成都,原籍廣東惠陽。1965年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建立了“建筑的價值體系與符號體系”理論框架。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