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漫識手記 本書特色
282則漫筆手記, 20年來陸續創作卻從未發表的隨筆斷章, 是林崗對自我和世界的重新追問, 關于倫理、信仰、社會、歷史、人生的思想火花。
漫識手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有名評論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崗的隨筆集,近二十年來陸續創作卻從未發表過的282則隨筆斷章,有的是讀書的感悟,有的是思考的心得,有的是好奇的追問,有的是不易的定見,有的是在學問追尋過程中歧路的彷徨。主題漫雜,涵蓋了中西哲學、倫理信仰、社會歷史、人生感悟等方面,不相統一,寫法側重思理。林崗擁有深厚的中西文藝理論基礎,因此書中極具哲理與思辨性,視野廣闊,論述縱深。媲美前賢“隨想錄”“冥思錄”“箴言錄”。篇幅雖小,卻是作者博覽群書、深思熟慮再加豐富的人生閱歷的結晶,讀來發人深思,常可會心一笑。
漫識手記 目錄
**輯 倫理信仰
第二輯 社會歷史
第三輯 人間歲月
漫識手記 節選
/ 意義 / 歷史事件的解釋和意義不是同一回事。解釋事件屬于認知范圍,在于說明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后果,但事件的意 義則不一樣。事件的意義是后續事件賦予的,連續的后續事 件決定了某前一事件的意義。如果有分歧的后續事件共同塑 造某前一事件,那么某前一事件的意義就出現各執一端的爭 議局面。如秦滅六國成大一統,漢繼秦興,賈誼即有微言,因他痛感權力專橫的后果;李唐結束南北分裂,柳宗元則贊 賞秦一統天下;晚清季世,秦一統是黑暗的代名詞。事件本身沒有孤立的意義,意義是后人根據自己對當下環境的感受賦予的。歷史想象的出發點是想象者的現實感受,也就是后續的事件。想象者的現實感受混雜了欲望,混雜了對未來的期待,而對未來的期待需要尋求它的合理性。這種合理性不能由期待本身得到說明,它必須回溯過去,建立過去、現在、未來的連續性。在連續不斷的歷史之流里,欲望才能穿上合理的外套。不過在理智看來這件合理的外套只是一件皇帝的新裝,它對皇帝本人沒有任何實質作用。 / 碎片/ 文明是有壽命的。壽命享盡,文明便分崩離析。而解體后的文明會散發出一些碎片 (fragment)。這些文明的碎片就是后人進行新的創設的遺產,就像虎死留皮,人死留冠一樣。文明的碎片越豐富,進行新的創設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道理類似于生物種群基因的豐富性對于種群進化的可能性一樣。種群基因越豐富,種群進化的可能性就越大;種群基因越單一,種群滅絕的機會就越大。地中海和西亞地區是早期歷史上文明碎片*豐富的地區。古埃及王國滅亡,留下了法老教;所羅門王國瓦解后,猶太人留下了一神教;希臘世界衰落后,希臘人留下了科學與理性的傳統;羅馬帝國衰落后,留下了建立制度和法律的傳統。基督教之所以能夠成為征服歐洲的宗教,顯然是與上述幾種先前的文明碎片有關,基督教是猶太人的神、希臘人的理性、羅馬人的制度相互融會結合的產物。否則,耶穌不過是無數被埋沒的先知中的一個,使徒約翰也不過是一個無聞先知的隨從,而彼得掌管的打開天國的鑰匙也將不知失落何方。事實上,任何新起的文明創造,內中都有蛛絲馬跡隱藏著它們和先前的文明碎片的承繼關系。 / 三選/ 中智之人*好不要選學人文,因為中等智慧對理解人文世界的復雜和混亂是不夠用的,而在這個領域混一碗飯吃又綽綽有余。不如選學應用類學科,一來不浪費天賦的智力,二來也可以過上更富足的日子。上智之人和下智之士選修人文科學都是合適的。人文世界的精妙和深邃無論你有多么高深的智慧都遠遠不能窮盡,它的無窮景觀遠在你的視野之外,在這個巨大的迷宮里,走出來都算是幸運,更不要說通曉迷宮全部的出口和歧途。而下智之人在人間反正求穿衣吃飯,就算是貽害人間,人文的謬說也害人不到哪里去。與其萬眾奔競,爭出頭之日,不如在無傷大雅的人文天地里粗茶淡飯而安生。 / 虛無 / 在通向死亡空寂的長跑中,*先到達終點的是肉體,其次是屬于肉體的聲望,再次是表達聲望的思想,*后是承載思想的語言。語言死亡了,一切也就復歸于無有。
漫識手記 作者簡介
林崗,1957年生,潮州人。文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職任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傳統與中國人》、《罪與文學》(合作),自撰有《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口述與案頭》《三醉人談話錄》《詩志四論》等。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