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71963
- 條形碼:9787532571963 ; 978-7-5325-719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王運熙文集)》對文論的探析考辯既能宏觀把握、高屋建瓴,又能深入細致、具體而微,精彩迭出,頗多不刊之論,為經典之作,對有志于古代文學和文論研究者而言,學術價值自不待言。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目錄
上編
怎樣學習中國古代文論
談談中國古代文論的研究方法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體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文氣說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文質論
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風骨論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比興說
從詩論看我國古代敘事詩不發達的一種原因
曹丕《典論·論文》的時代精神
鍾嶸《詩品》與時代風氣
鍾嶸《詩品》論奇
蕭統的文學思想和《文選》
從
——談我國古代文論的一個特色
從文論看南朝人心目中的文學正宗
《河岳英靈集》的編集年代和選詩標準
略談李白的文學思想
李白為什么景仰謝脁
杜甫的文學思想
——-紀念杜甫誕生1250周年
說盛唐氣象
全面地認識和評價《滄浪詩話》
附錄 嚴羽和他的詩歌創作
下編
古文論研究應當重視作家作品的評價
魏晉南北朝和唐代文學批評中的文質論
文質論與中國中古文學批評
李白《古風》其一篇中的兩個問題
李白文學思想的復古色彩
李白推重謝脁詩
李白詩歌的兩種思想傾向和后人評價
杜甫詩論的時代精神
白居易詩歌與詩論的幾個問題
元稹李杜優劣論和當時創作風尚
元白詩在晚唐五代的反響
讀司空圖《注述》、《注后述》
《二十四詩品》真偽問題我見
讀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
唐代詩文古今體之爭和《舊唐書》的文學觀
兩《唐書》對李白的不同評價
《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論》、《新唐書·白居易傳贊》箋釋
王漁洋論唐代樂府詩
一一一讀漁洋《論詩絕句》其九札記
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的重要奠基石
——郭紹虞兩卷本《中國文學批評史》重印前言
我與中國古代文論研究
陸機、陶潛評價的歷史變遷
中國中古文人對俚俗文學與時俗文學的態度
南北朝文學批評緒論
鍾嶸《詩品》
增補本后記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節選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王運熙文集)》:我國古代的文學理論批評,有著豐富的遺產。先秦時代文論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現。唐宋以后,隨著文學創作的發展,文論也品種繁多,詩話、詞話、曲話、小說評點等等,呈現出絢爛多姿的局面。面對這份豐富的遺產,“五四”以來,學人們就開始重視和研究。從本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現了幾部頗有分量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像《文心雕龍》、《詩品》等專著,也有質量較高的注釋本問世。建國三十五年來,古代文論的研究又有進一步的發展。其主要表現是:一、努力運用馬克思主義來進行分析研究。在正確理論的指引下,許多論文和論著的觀點比較鮮明,分析比較深入。二、研究領域擴大了。建國以前,學人們側重研究詩文理論,戲曲、小說等通俗文學批評不受重視,現在情況有了改變。詩文理論方面,研究范圍也有所擴大,一些不太著名、過去不受重視的批評家也得到了重視和研究。一些專門問題,如風骨、意境、比興等等,都有不少探討文章發表。三、討論空氣活躍了。發表了不少論文,對若干批評家及其著作、若干專題進行了認真熱烈的討論。通過討論,對不少問題的認識深化了。成立了全國性的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和文心雕龍學會,定期舉行學術討論會,并出版了《古代文學理論研究》、《文心雕龍學刊》兩種專刊。四、重視資料的建設工作。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中國歷代文論選》和《中國近代文論選》(前者還有較詳的題解、注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郭紹虞同志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已出了數十種。有的單位編輯了古代文論類編、古代曲論類編一類資料。這方面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五、研究成果大大增加。上述諸種情況結合起來,形成了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現。僅關于《文心雕龍》的注釋研究專著,即有十馀種。其他如《文賦》、《詩品》、《二十四詩品》、《滄浪詩話》等均有專著問世。新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又出版了好幾種。單篇論文更是數量繁多。在建國以來的古代文論研究中,大家幾乎有著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整理、分析這份文化遺產,使之古為今用,特別是有助于建立民族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家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并且已經做出了成績。當然,在前進過程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對古代文論的解釋分析流于主觀片面,甚至曲解,不符合古代文論的原來面貌;而在此基礎上做出的分析和評價,就往往會產生使古代人現代化的現象。這種現象,雖然有的同志已經提出,但仍然廣泛地存在著。這里我想從方法論角度提出幾點值得注意的原則,其目的是為了確切地理解古代文論的意義,弄清其原來的面貌。一統觀全人,避免以偏概全古代不少文學理論批評家,其言論內容往往豐富復雜而不是很單純的,在某種場合,文論家為了某種原因,往往強調某一點而不及其馀。碰到這種情況,我們一定要統觀文論家的全部言論,全面考察,如果抓其一點片面地加以夸張,就會背離文論家的原意。魯迅先生說:“我總以為倘要論文,*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這才較為確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說夢的。”(《題未定草七》)又說:“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題未定草六》)他勸告研究古代文學的人不要只讀選本,因為選本經過編選者的選擇,不能看出作者的全人。下面試舉兩個例子。……
中國古代文論管窺 作者簡介
王運熙(1926-2014),江蘇金山(今屬上海市)人。1947年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1952年后,歷任復旦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古代文論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專于中國古典文學和文學理論批評,尤長于六朝、唐代文學和《文心雕龍》的研究。王運熙先生在六十年的治學生涯中,形成嚴謹求實、視野開闊的學術研究風格。在研究方法上,注意把具體問題放在歷史文化大背景下來考察,將微觀分析與宏觀把握有機結合,聯系古代文學創作現象和古代文學批評現象進行分析。著有《六朝樂府與民歌》、《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從》、《文心雕龍探索》等,均有創獲,為海內外學術界所重視。主編有《中國文學批評史》(三卷本)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