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00685
- 條形碼:9787521800685 ; 978-7-5218-006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教材,結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需求,精選一定數量的社會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福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教育福利)、社會救助(大力度優惠生活保障、醫療救助)方面的經典型案例并進行了凝練整合。這些案例,既有積極的正面案例,也有反映問題與不足的案例。這些案例的編寫包括案例描述、案例評析兩部分。案例描述是對案例事實的精準描述,包括案例的演進過程、來龍去脈;案例評析是案例的落腳點,主要是對案例的總結,并運用相關法律、法規分析案例問題和提出完善的建議。《社會保障案例評析》教材,不僅適合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社會工作等專業的本科學生使用,也可供公共管理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勞動經濟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使用。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目錄
**節 養老保險
第二節 醫療保險
第三節 失業保險案例
第四節 工傷保險
第五節 生育保險
第二章 社會救助案例
**節 *低生活保障
第二節 醫療救助
第三章 社會福利案例
**節 養老福利
第二節 教育福利
第三節 婦女兒童福利
參考文獻
后記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節選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案例2-16 兒童大病醫療救助問題 (一)案例描述 2012年3月17日下午,一場關于探討兒童大病救助機制的多方對話論壇在某報業傳媒集團會議廳舉行。來自政府、媒體、醫院、保險及民間公益等領域的人士就當下兒童大病救助的現狀、困局、各方的責任及可能的合作模式展開探討。論壇基本達成兒童大病救助要以國家保障體系為基礎,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和公民多方合作的共識。 在目前的醫療和醫保制度下,重癥兒童不僅面臨治療時間長、護理工作量大、治愈概率不確定性、治愈后風險高等難題,光是籌集醫藥費這一點,對普通家庭而言已屬十分艱難。 廣州市某特殊兒童家長互助中心理負責人的兒子因骨癌去世,她從此走上重癥兒童救助及家長互助之路。負責人在現場簡單地算了一筆賬:廣州市每年新增癌癥兒童大約300名,其中一半左右患的是白血病,白血病中又有近八成是急性淋巴白血病,按照急性淋巴白血病的標準治療方案,基本費用大約是10萬元。不同的治療方案花費額度不一。救助廣州市每年新增的癌癥兒童,所需基本醫療費用約3000萬元。 微基金發起人說,自己經常在微博收到大病兒童家長的求助信,但他不可能幫得了每個人。面對來自民間的這一緊迫訴求,在場的廣東省民政廳負責人回應,政府近年來也在開展工作,推動社會福利體系建設,支持慈善事業發展。“大病醫療是社會保障的問題,國家有能力解決公民治病的問題了。” (案例來源:《南方日報》,http://www.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12012/03/20/content_7068156.html。) (二)案例評析 經過媒體報道的重大疾病兒童大多獲得了政府、慈善組織和好心人的捐款支持,但能夠獲得媒體報道的重大疾病兒童又能有多少呢?無數個重病兒童、無數個重病兒童家庭因為無法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而無奈放棄積極的治療。 中國首次《中國兒童慈善需求研究報告(2012年)》調查結論顯示,貧困地區兒童罹患重疾死亡率高達54%,全國因疾病死亡的農村兒童50.5%未得到治療或僅在門診治療。重大疾病兒童的悲慘境遇無不不暴露出中國兒童醫療救助體系的缺失。201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提高兒童醫療救助水平,為孤兒、貧困和大病兒童提供醫療救助。與此同時,政府“抓緊把大病醫保”納入全民醫保,大病醫保試點實踐自2012年開始加快。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標志著政府開始關注兒童大病救助,為重病兒童及家庭送去了希望。 從案例描述中可知,雖然我國針對兒童大病的醫療費用,建立三層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但仍面臨著資金缺口。面對龐大的救助需求,社會慈善組織發起了救助。社會慈善組織一般采取事后救助方式,而且慈善資源在不同疾病種類間的分配也不均衡。解決重病兒童及家庭面臨的問題,就需要堅持政府提供和社會參與兩條腿走路:政府旨在提供制度化的兒童醫療保障,社會參與旨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重病兒童的救治中來。具體做到兩個方面: 1.要盡快建立完善兒童醫療保障制度 兒童醫療保障制度是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補充。建議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研究制定兒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兒童醫療救助機制。要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增加政府醫療保障的資金投入,加強各項醫療保障制度之間的銜接,重點加大對重病、重殘兒童的救助力度,優先提高兒童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和封頂線,優先將兒童慢性病和兒童類所需大額門診費用的重大疾病納入特殊病種大額門診統籌,通過制度保障為重病兒童提供*切實的醫療保障。 2.要高度重視民間慈善力量 慈善組織參與兒童大病救助,工作方法靈活多樣,正日漸成為我國兒童大病醫療救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兒童大病醫療保障與社會救助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90多家慈善組織共開展將近150個兒童大病救助項目,對10多萬各類重大疾病患兒進行了專業有效的救助,彌補了部分疾病尚未被國家政策覆蓋的不足。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視民間慈善力量,創造政府與公益組織的合作平臺與信息共享機制,使政府與社會救助實現無縫對接,采取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建構兒童醫療救助制度的多元化運作體系。慈善公益組織之間要達成共識,形成規范,協作溝通,*終實現政府、基金會、慈善組織、醫療機構之間的橫縱聯合。要借助新媒體公益平臺,通過微博、微信等方式的轉發和評論引發公眾關注,倡導大家奉獻愛心。 兒童大病救助體系,不僅需要國家提供制度化的兒童大病保障,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建立融合政府、公益組織和社會力量在內的兒童大病救助平臺,整合兒童大病信息和救助資源,提供政策支持和財政扶持,才能使每個重病兒童托起明天的希望。 ……
社會保障案例評析 作者簡介
娜仁圖雅,女,蒙古族,1968年出生,教授,經濟學博士,碩士生導師;2006.11~2007.05,在日本帝京大學進行訪學(客座研究員)。內蒙古財經大學勞動經濟學學科與社會保障學學科點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人選;內蒙古自治區區級精品課程《社會保障學》的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團隊負責人。內蒙古自治區品牌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負責人。近幾年,在《財會通訊》、《企業經濟》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8項,出版專著3部,獲得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5項。主要研究方向:財政、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政策研究。烏仁格日樂,女,蒙古族,1981年生,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現執教于內蒙古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人選;內蒙古自治區區級精品課程《社會保障學》的主講教師;內蒙古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教學團隊骨干教師,校級精品課程《勞動經濟學》主講教師。近幾年,在《制度經濟學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山東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4項,出版專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社會保障基本理論與政策研究。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