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學校是一段旅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27945
- 條形碼:9787515327945 ; 978-7-5153-279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校是一段旅程 本書特色
我們需要真正面向人類未來的教育,需要培養人,而非學習機器,需要遵循人類發展進程、而非僅僅順應某個時代潮流。我們需要有生命力的教育。凡有生命力者,皆需有機生長,而非機械化復制或大面積迅速擴散,比如華德福教育。 ——小巫,兒童教育專家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的環境中,華德福教育提供了一種明智的選擇。 ——《中國教育報》 華德福教育所堅持的教育理念和在全球的實踐,給充滿矛盾的現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費德里科·馬約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總干事 如果我有一個學齡孩子,一定送他去華德福學校學習。 ——索爾·貝婁,197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華德福教育教給我自主思考,并為自己的決定負責的能力。 ——肯尼斯·詹諾,美國運通公司CEO兼總裁 想要送孩子去華德福學校的家長,以及已經這樣做的家長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這本書會令前者下定決心,令后者備感欣慰。教育工作者也應該看一看這本書,除了豐富新穎的教學手法之外,芬瑟老師對教學和學生的熱愛會點燃每位教師心中的職業激情。 ——美國亞馬遜讀者評論
學校是一段旅程 內容簡介
在孩子只需記憶正確答案的今天,有一種教育,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慢慢長大。 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華德福教育的書,更是一位教師為了孩子嘔心瀝血、帶有人性溫暖的教學手記。 本書講述了作者帶著一個華德福班級從一年級升到八年級的歷程,再現了這段豐富多彩而又充滿啟迪的教學生活。作者用親切流暢的語言和輕松幽默的風格,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對華德福學校的課堂教學也做了引人入勝的介紹。 在《學校是一段旅程》中,我們看到了老師和孩子們同舟共濟、攜手探索彼此生命中zui為重要的八年的感人歷程。 本書既是寫給父母們的,也是寫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書中介紹的許多教學范例,能夠幫助讀者理解華德福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它非常適合作為華德福中小學教育的入門讀本。
學校是一段旅程 目錄
前言
譯者序:人生是一段旅程
一年級 很久很久以前
星空的召喚
開學前的準備——家訪
迎接新生的到來
二年級 坎坷不平的道路
二年級的挑戰
給孩子的“生日故事”
三年級 邁向團體
課程設置
閱讀——讓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長
學習測量、建房和語法
排練戲劇——探究生命的意義
四年級 烈火的考驗
我的個人故事
開學典禮——貝殼的寓意
神話的力量
數學、地理、語法和動物學的學習
五年級 尋求平衡
華德福學校中家長和老師的關系
古文明——人類歷史與孩子成長的相通之處
地理和植物學的學習
六年級 雙腳站在大地上
羅馬人是怎樣煉成的
建立“班級銀行”
與眾不同的物理課
募捐
七年級 身心內外的求索
為青春期的孩子而改變
強烈的自我意識
和童年說再見
八年級 磨礪
旅途沒有終點
今生不忘這一刻
畢業典禮
附錄 為創造性思維而教書育人:華德福的教育方式
注釋
學校是一段旅程 節選
星空的召喚 所有的開始都是永恒的,這個故事也是這樣:1981年12月初,一個寒冷晴朗的冬天夜晚,我正走在我位于紐約希斯代爾區家后面的田野上。那天白天的一些印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那是我和我的八年級學生一起度過的時光。走著走著,早上到幼兒園的短暫訪問卻突現眼前,鮮活地超過了所有印象。我仿佛看見了那個溫暖簡樸的房間(過去曾經是一個倉庫),有著簡單的木頭玩具和美麗的紡織品,尤其是圍坐在桌子旁的一群小孩子,他們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我在這一張張的小臉上,看到了快樂、好奇和激動。當我挨個注視每個孩子時,時間仿佛靜止了。離開幼兒園時,我心中異常充實和愉悅。 現在,走在白雪覆蓋的田野上,我回憶身處幼兒園的時光。這些孩子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我曾擔任六至八年級的外語課教師,而現在我正在考慮是否要擔任小學一年級的主課教師,帶領幼兒園的那群孩子度過八年的校園生活,承擔起不可預知的責任。我真的能完成這份重任嗎?孩子之間,以及孩子與我之間,有著怎樣深刻而隱蔽的關系呢?我們能共同合作嗎? 想到這些問題,我記起了魯道夫·斯坦納(Rudolf Steiner,華德福教育創立者)提到過的“無法估量的力量”,它能喚醒和引導老師的內心生活。當我邊走邊思考我的“無法估量的力量”時,我知道在傳統意義上,我找不到答案。我渴望一幅畫面,一些形象能幫助我未來的教學——一些能在未來的歲月中支撐和點燃我的東西。 我的眼光從雪地轉向了清澈的夜空。啊!多么壯觀!我的頭頂上空是一片浩瀚無邊、繁星閃爍的蒼穹。不遠處的樹林上方,有一團孤立的星云,其間閃耀著一組特別明亮的星星。那時刻,我并沒留意這是哪個星座,令人吃驚的是那群星星正在向我眨眼。我曾經見過它們嗎?孩子們!是的,那群星星使我想起了今天早上向我微笑的孩子們,是我要與之相處的孩子們,這是我的星座!這是我的班級!我找到了他們!他們找到了我! 當我原路返回的時候,我的欣喜和熱情漸漸轉變為崇敬和深深的尊重。超越我理解的力量在發揮作用。要擔任新主課教師的決定,由于凝望星空而得到增強。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該決定只是部分取決于我。也許這就是做出一個“職業決定”和“接受使命”或“召喚”之間的差別。 直到幾年后,我才意識到“召喚”的另一層含義:我的新學生出生于六年之前(彼此zui多相差幾個月),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開始接受華德福教師培訓。難怪那些星星在12月的夜晚向我亮晶晶地眨著眼睛。 開學前的準備——家訪 為了在新學期開學的**天能夠更好地歡迎一年級的小朋友,我需要有意識地建立起與家長的聯系,以加深這群孩子在我心中的印象。因此,我進行了一系列家訪。 整個夏季我有充分的時間去做家訪。通常,我會選擇輕松的非正式場合。事實證明,與家長的交談,對于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況有珍貴的價值。 我參觀了每個孩子的房間、玩具和裝飾,了解了他們與兄弟姐妹的關系。我觀察到的家庭狀況,幫我描繪了一幅幅個性化的新生形象。六歲的孩子渴望表達他們對于世界的見解,一些小事情,在他們看來卻都是至關重要的大事,當老師對之表示出興趣時,他們會由衷地感到高興。 我去的**家是道格家,他正在和哥哥打球。當道格看見我時,他騰躍的動作變為羞怯和尊敬的問候,這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我經常感慨自己從一個喧鬧的運動健將身上發現了內在的“紳士風度”。在道格的家里,我和他的父母做了一次友好而熱烈的交談。我參觀了他的房間,四處是他發明的一種神秘的新型游戲卡。 蘇珊住在一幢剛裝修過的白色房子里。我印象zui深的是她的母親告訴我,蘇珊從小就愛唱歌。此外,我還獲悉她的父母已經離異以及她有姐妹等信息。在以后的歲月里,母親對蘇珊音樂才能的強調給了我很大幫助。她的大眼睛,她鮮明的意識,她提出的許許多多的問題,這都給我安排了一項特殊任務:成為一名更全面的“音樂”老師。我要幫助她尋找內心的和諧和安全。 埃比的家位于鄉間的小山坡上,我到她家不久,她就消失了。她的母親似乎很滿意,這下我們可以進行一場不被打擾的長時間談話了。我們坐在廚房的桌子旁,談到埃比的出生,她的嬰幼兒階段,她是三位非常聰明的孩子中zui年幼的一位。在我的腦海中潛藏著一個疑問:埃比到哪里去了?這個家的住宅看上去像是孩子玩耍的安全場所,所以我驅散了心中的焦慮,重新集中精力到成人間的談話上。當我正要離開時,埃比出現了,她帶給我一份禮物。當她母親和我談話時,她把園里的每一棵胡蘿卜都拔了出來,作為送給我的禮物。我們驚呆了。 在我訪問瑪麗家時,兒童發展的“胡蘿卜關系”理論再次得到驗證,旣愂俏覀儼嗄挲gzui小的一位,到十月份才年滿六周歲,但她已掉了好幾顆乳牙——對于華德福老師來說,這是比任何日歷更有效的階段性成長標志。她應該在幼兒園再待一年,還是上學?她的醫生注意到她具有特別豐富的想象力,足以應對小學一年級的生活。令我難忘的是,她溜進鄰居家的院子里——你能猜到的——她也拔了一些作為禮品的胡蘿卜。我開始思考也許皮亞杰忽略了什么,瑪麗、埃比和兔寶寶可沒有忘。 以上是我夏天進行的23次家訪中的四個片段,這些家訪是今后團體合作的先期準備。家長們有許多話要對我說。教育孩子是一項合作事業,在當今如果沒有相關所有成人的合作,就不可能圓滿成功。zui初孩子們會被課程和教室里的各項活動吸引,到了中學階段這種效果就減弱了,這時,家長和老師之間建立起來的合作基礎就顯得重要起來。zui后,關系的本質是把人們聯系在一起。教育涉及人際關系,盡管為了迎合制度,人的動態關系被大大扭曲,或者僅停留在師生關系的層面上。我鼓勵老師和家長一起配合。我發現這樣做也很有趣味。 許多孩子盼望著開學那一天早日到來——但也有一些孩子被嚇著了。開學**天,這就是旅程的開始。 我后來從瑪格麗特的母親那里得知,開學**天的早上,瑪格麗特離開家時,帶著一個嚴肅的目的:她要學習如何閱讀。這種決心和明確性始終貫穿瑪格麗特的成長歲月。**天,放學后,她走進廚房聲稱:“我還沒有學到如何閱讀!”如果我們沒有教瑪格麗特怎樣閱讀,那么,那天我們做了什么? 迎接新生的到來 為迎接新生的到來,教室被徹底布置過。木頭課桌用砂紙打磨并拋光。在每張桌子的前方貼上了用水彩寫的姓名卡。同樣,衣鉤也貼上了姓名卡,在等待它的小主人。強壯的天竺葵(許多教室都有)擺放在窗臺上。水晶、沙錢和其他天然寶物一小堆一小堆地被安置在教室角落里。教室看起來明亮而歡快,墻上剛剛刷過紅色涂料,地上有一塊新地毯,黑板上畫著太陽、月亮和閃爍著的小星星,還有23個水杯在等待23張小嘴巴。 **天的上午,我可能與學生們一樣忐忑不安。事情會怎樣發展?孩子們會喜歡嗎?我怎樣才能把23個獨立的個體融入到被稱為“班級”的群體中? 當學生和家長一起到達時,我站在門口,和每一位孩子握手、致意,領他們找到各自在教室里的位置。無意之中,歡迎像是一種儀式。向家長們說再見時,我只記得一個孩子掉眼淚。不久,所有的孩子們都在桌旁坐下,疑惑著:“下一步該做什么?” 經過學生身邊時,我表揚了安東尼:“我看到你已經知道怎樣坐端正!彼猛χ保巫涌拷鼤,雙手平放在桌上。還沒等我的話說完,其他的22張椅子立即靠近桌子放好,雙手全都擺放在桌面上。這就是正面反饋的作用,六歲的孩子想取悅大人,模仿能力也很強。 由于年幼的孩子獨自被環境包圍,教室的美觀尤其重要,老師的言行要值得孩子們模仿。孩子模仿周圍環境中的一切,如果使用得當,這可以成為非常有效的教學工具。 探索了教室之后,我們去大禮堂參加全校的開學典禮。首先,全校師生一起唱歌,然后每位老師站起來歡迎他/她的班級。華德福的老師通常跟一個班級八年,所以,老師一方面歡迎同學們返校,另一方面暗示將有新的學習任務等著他們。高年級的學生將隨老師的發言,一起回顧已走過的旅程。華德福學校把開學這一天作為一個重要時刻,既有對未來的期待和好奇,又有對過去時光的回顧。過去和未來會聚在現在,一幅全景畫便迅速呈現在眼前。 我向一年級學生的致辭是簡短的,我知道他們突然置身于新環境中——身后坐著的全是“大孩子”,他們對我說的話可能心不在焉。我描述了那個冬天夜晚在田野上的散步,簡單地總結道:“我想成為你們的老師!蔽抑v話結束時,他們看著我。我知道許多人心里會說:“好的。” 回到教室,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練習畫直線和曲線,由此開始了zui初幾天的系列圖案畫——通過畫線來塑造和改變空間。**天,我們從簡單的直線和曲線入手,孩子們沿地上的直線和曲線走,用濕海綿在黑板上畫,用想象中的蠟筆在空中畫。zui后,經過許多次練習后,開始在紙上畫下面的圖形。 觀察孩子怎樣畫線條很有意思,線條是所有書寫的建筑基石。有些人按我的指示做,從上畫到下,也有的人從下往上畫。畫線的方式與我們對大地和自身的定位有關。從下往上畫線的少數孩子,后來顯示出小心翼翼地“融入環境”的跡象;大多數從上往下畫線的孩子都具有強烈的現場感,這從他們堅定的步伐中也能看出。我注意到所有的這些細小差異都在向我展示每一位孩子令人心動的個性。每一個線索都有助于理解孩子,可是,重要的是尋找過程本身,每個教師都渴望在更深層次上了解和理解學生。 **天,我們吃過上午的點心,然后休息——所有人都需要。用餐時的非正式交談,有助于融化陌生和新奇的冰塊。休息時做的游戲又把我們聯系到一個群體中。我們經常在一起玩。我覺得休息和上課一樣重要。一年級,我們在樹林中玩了各種捉迷藏游戲,如狐貍捉松鼠、跳繩、跳房子;后來我們玩踢罐頭、偷熏肉、搶小旗、兒童足球游戲(按棒球規則進行)、籃球、排球,以及奔跑的游戲。這些游戲不僅發展了孩子的運動機能,也有利于建立彼此的友情。一年級時主要是想象力的游戲,如狐貍捉松鼠,zui受孩子們的歡迎。我這個班的學生喜歡跑動,有幾個孩子跑得很快。在休息期間做的這些游戲需要配合和相互影響,這對班集體的團結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在自由玩耍的時候,我感到在教室里無法解決的問題,在操場上卻迎刃而解。作為一名剛剛上任的主課教師,我對孩子們所知不足,因此,zui好的辦法是創造出他們學習和成長的空間,尊重他們社會交往的需要。當然,為孩子安全著想,也為了自己鍛煉身體,我總是出現在操場上。僅扮演一次狐貍,就足以使我一整天都激情澎湃!對我們而言,課間休息總是比較活躍的時候。 **天中午放學,家長們帶著年幼的弟弟、妹妹來學校一起共進午餐。和家長談話、交流、反饋以及展望未來總是令我收獲頗豐。孩子們一回到家長身邊,大多數恢復到往日隨隨便便、缺乏紀律的狀態。因此,一年一度的這種便飯野餐總讓我感到緊張。我既要顧及和父母的交談,又要考慮到孩子們鉆進樹叢后,會做出什么出人意外的事,我只得一心二用。幾年之后,我才解決了“誰在負責”的問題,找到了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簡言之,我必須成為權威性人物。父母們對此似乎并不在意。 我不記得還有哪一天能像開學這天這么疲累,還有哪一天能在夜里睡得這么香甜。的確,我就寢時間隨時間推移,越來越早。我把旺盛的精力全部傾注在孩子們身上,他們因此獲得新的學習能力,身體快速成長,而我則需要通過睡眠補充能量。 ……
學校是一段旅程 作者簡介
托靈·M·芬瑟博士,美國安迪亞克大學華德福學院主任,華德福教師培訓導師,人智學中心創辦人,合作型領導培訓主講人。他從教30余年,多次擔當北美、亞洲和歐洲的華德福會議主講人,是多家華德福學校的教學顧問。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