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航空2.0航空工業的革命性進步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95239
- 條形碼:9787568295239 ; 978-7-5682-952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航空2.0航空工業的革命性進步 本書特色
本書將介紹航天2.0工業以及傳統航天工業發生的許多變化。與傳統的航空航天公司和航天機構相比,當今使用的技術應更多地歸功于硅谷高科技公司及其全球類似的高科技公司。因此,這些技術是新的、不同的,在某些情況下是革命性的。我們目前所見的新型航天服務有多樣化的獲利方式,新型航天產業和航天服務類型的多樣化也不難預想到。這就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新的監管方法來監督各種類型的航天工業。 如前所述,在空間應用領域發生的這些眾多變革有時稱為航天2.0或新航天。本書旨在涵蓋航天領域的所有這些變化,并探討它們是如何發生的。第1章介紹航天工業在過去十年中如何以及為什么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什么這場革命將持續多年。本書的其余章節試圖將這些變化描述得更為詳細,并解釋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以便人們能夠看到各個部分如何形成一個新的整體,能夠為投資者和全球消費者提供新的機會。目前,工程技術人員、航天企業家和航天商業領袖,以及參與管理和監督這一全新航天時代的人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航空2.0航空工業的革命性進步 內容簡介
商業航天產業迅速變化的時代被稱為“新航天”和“航天2.0”時代。為滿足商業發射低成本、快速靈活的市場要求,傳統航天企業繼續釋放技術資源、優化服務模式,加速布局商業航天。隨著空間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衛星運營服務逐步成為商業航天的價值高地。 本書介紹新航天工業以及傳統航天工業在過去十年發生的巨大變化,分析了過去十年衛星設計、制造、發射和運行等方面取得的革命性進步,并展望了航天工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書對于航天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航天企業家了解當今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有很好的參考和啟示。
航空2.0航空工業的革命性進步 目錄
1 瞬息萬變的航天世界
1.1 引言
1.2 小衛星革命
1.3 既復雜又相互沖突的衛星通信發展趨勢
1.4 推動衛星應用變化的關鍵技術趨勢
1.4.1 地面系統的關鍵創新
1.4.2 先進的編碼系統
1.4.3 新的頻率效率和頻譜分配
1.4.4 新的制造和質量保證能力
1.4.5 新的發射系統效率
1.5 本書結構
1.6 小結
參考文獻
2 衛星通信系統的發展
2.1 引言
2.2 20世紀60—90年代:傳統通信衛星的興起
2.3 20世紀90年代新型空間通信系統的興起—現在
2.4 航天2.0時代的衛星通信
2.5 前景、機遇和陷阱
2.6 監管的擔憂
2.7 小結
參考文獻
3 遙感衛星系統和服務的主要發展趨勢
3.1 引言
3.2 重塑遙感領域
3.2.1 小型遙感衛星革命
3.2.2 遙感數據數字處理與分析技術發展
3.2.3 國防偵察的衍生品
3.3 全球新的商業利益
3.4 遙感衛星系統的增長
3.5 小結
參考文獻
4 精確導航與授時的發展壯大
4.1 引言
4.2 GNSS衛星如何確定用戶的確切位置
4.3 GNSS的創新
4.4 關鍵問題及關注事項
4.5 個人監視、隱私和自由
4.6 網絡安全與使用GNSS設備入侵計算機控制系統
4.7 依賴GNSS的自動化系統存在的漏洞及備份方案
4.8 GNSS的全球擴張
4.9 小結
參考文獻
5 氣象衛星的新功能
5.1 引言
5.2 重要的新氣象追蹤能力
5.2.1 先進基線成像儀(Advanced Baseline Imager,ABI)
5.2.2 對地靜止閃電測繪儀(Geostationary Lightning Mapper,
GLM)
5.2.3 地面伽馬射線閃光監測(Terrestrial Gamma Ray Flashes,
TGF)
5.2.4 新的衛星氣候變量監測(ECV)
5.3 太陽活動監測和近實時數據分析顯示
5.4 改進地球磁層變化監測
5.5 緊急搜救和恢復通信
5.6 小結
參考文獻
6 原生區域的新用途
6.1 引言
6.2 空間態勢感知
6.3 正在開發的新技術
6.4 對原生區域的新應用不斷增多
6.4.1 高空原生區域旅游
6.4.2 用于通信、信息技術和對地觀測服務及高空平臺系統
(High-altitude Platforms,HAPS)的無人機或氣球
6.4.3 黑暗天空站
6.4.4 自動化機器人貨運飛機
6.4.5 高超聲速運輸系統
6.5 高超聲速武器與防御系統
6.6 小結
參考文獻
7 在軌服務、碎片清除和廢棄航天器再利用
7.1 引言
7.2 應對空間碎片
7.2.1 開展主動碎片清除
7.2.2 ConeXpress軌道延壽飛行器(也稱ConeX或CX-
OLEV)
7.2.3 MDA公司與“空間基礎設施服務”
7.2.4 ViviSat公司及其“任務延壽飛行器”
7.2.5 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OTV)——NASA、美國
空軍和DARPA
7.2.6 內華達山脈公司“追夢者”太空飛機
7.2.7 碎片清除小衛星
7.2.8 德國宇航中心DEOS任務
7.2.9 “清潔空間一號”——EPFL
7.2.10 電動力碎片清除器
7.3 小結
參考文獻
8 天基太陽能發電衛星系統
8.1 引言
8.2 從早期的設計概念到當前的SBSP系統
8.3 目前為設計和開發SBSP系統所做的工作
8.4 SBSP地面接收系統
8.5 SBSP領域的國際倡議
8.6 發展SBSP的其他原因
8.7 發射系統以及天基發電系統的可行性
8.8 政策和監管問題
8.9 小結
參考文獻
9 太空武器、太空戰爭威脅和行星防御
9.1 引言
9.2 50年來在和平利用外層空間方面取得的進展
9.3 作為《外層空間條約》補充的軟法機制
9.4 外層空間軍事化威脅日益加劇
9.5 空間交通管理、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安全新方法
9.6 抵御宇宙威脅、開展行星防御
9.7 小結
參考文獻
10 化學火箭系統的發展趨勢與衛星發射的新途徑
10.1 引言
10.2 運載火箭設計的發展及其工作原理
10.3 離子推進器和電推進航天器(Electrical Space Vehicles)
10.4 設計和制造發射系統的新方法
10.5 立方體衛星和小衛星的發射系統
10.6 作為**階段上升系統的載機和空天飛機
10.7 全球的發射場
10.8 發射操作的基本地面支持系統
10.9 平流層高空平臺:準衛星發射
10.10 小結
參考文獻
11 發射與推進系統的長期發展
11.1 引言
11.2 深空系統
11.2.1 太陽帆航天器
11.2.2 激光或離子驅動航天器
11.2.3 核動力飛行器
11.2.4 水基星際飛船
11.3 系繩、太空電梯和太空索道
11.4 大型驅動裝置和軌道炮
11.5 空間防護和大規模的空間建造工程
11.6 小結
參考文獻
12 空天飛機、太空旅游和私人太空居住艙
12.1 引言
12.2 XPRIZE和建造空天飛機把民眾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努力
12.3 關于如何進入太空的新模式
12.4 私人太空居住艙
12.5 商用高超聲速運輸
12.6 小結
參考文獻
13 航天2.0經濟、商業和監管問題
13.1 引言
13.2 國際監管的挑戰
13.3 世界各地的國家監管審批
13.4 “方便旗”部署和簡化申請審批的需求
13.5 籌集資金
13.6 改變衛星商業和經濟模式
13.7 主要監管變化的回顧
13.8 小結
參考文獻
14 展望
14.1 航天2.0企業的蓬勃發展
14.2 航天2.0企業的范圍日益廣闊
14.3 技術潛力
14.3.1 空間碎片顯著增加
14.3.2 衛星無線電頻譜問題
14.4 航天進程的重塑
14.5 人類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潛力
14.6 政府進行監管改革以鼓勵新航天企業
14.7 對未來空間敵對行動的擔憂
14.8 小結
參考文獻
附錄A
附錄B
附錄C
航空2.0航空工業的革命性進步 作者簡介
約瑟夫 N. 佩爾頓(Joseph N. Pelton)博士是國際空間大學的前任院長和董事會主席。他也是亞瑟 C. 克拉克基金會的創始人,也是國際衛星專業協會(現國際空間與衛星專業協會(Space and Satellite Professionals Internationa,SSPI)的創始人。佩爾頓博士目前在國際空間安全促進協會執行委員會任職。他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和高級通信研究所的名譽主任,1998年至2004年,他還擔任了該大學電信和計算機碩士項目主任。此前,他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擔任跨學科電信項目主任。佩爾頓博士還擔任過國際空間安全基金會主席和全球法律信息網主席。 楊榕,作者長期在航天企業工作,主要從事企業規劃論證、改革調整以及綜合經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重點開展了型號經費綜合計劃的研究、策劃、實施和監督管控,針對所屬單位的類型特點開展了差異化的考核管理。累計發表文章10篇,撰寫重要管理報告30余篇,共獲得獎勵15項,其中省部級獎勵5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