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音樂的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5543
- 條形碼:9787504385543 ; 978-7-5043-855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的城 本書特色
無論是歐洲的古典音樂,還是美國的爵士樂、鄉村音樂,或是中國的傳統音樂,都體現著人類的智慧,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從不同的音樂中感受到相同的溫暖與感動、理解與激勵、舒展與撫慰,音樂是人生中的一冊靚麗“風景”。本書記錄了不同城市中的一些音樂點滴,只愿歲月靜好,人生無憾,音樂永流傳。
音樂的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游走于城市之間的音樂札記。無論是神秘的羅馬、浪漫的巴黎、時尚的倫敦、多元的紐約,還是荷蘭的郁金香、普羅旺斯的薰衣草、盧塞恩的碧波、塞納河畔的古堡、萊茵河邊的葡萄園……都會讓人駐足流連,而城市中的音樂文化讓人沉醉。謹與讀者分享這些城市中的音樂故事,以及來自內心的溫暖與動容。
音樂的城 目錄
音樂的偶遇——海德堡
致敬巴赫——愛森納赫
別樣的樂派——曼海姆
教堂的樂音——科隆
拜謁貝多芬——波恩
音樂的記憶——萊比錫
文化之城——魏瑪
問候“名歌手”——紐倫堡
“萊茵的黃金”——呂德斯海姆
尋找莫扎特——薩爾茨堡
音樂之都——維也納
傾聽“游吟詩人”——普羅旺斯
藝術的味道——巴黎
遙望音樂的奢華——羅馬
文藝的復興——錦羅倫薩
音樂的流光溢彩——威尼斯
奏響“伏爾塔瓦河”——布拉格
不一樣的音律——布達佩斯
也說音樂的故事——劍橋
遇見音樂家——倫敦
蘇格蘭的風笛——愛丁堡
音樂的瞬間——紐約
漫話音樂節——曼斯菲爾德
大學城里的音樂——鮑靈·格林
“鄉村音樂”發源地——納什維爾
爵士樂的故鄉——新奧爾良
后記
音樂的城 節選
都市的音樂“素描” ——法蘭克福 德國有美麗的萊茵河、黑森林、古堡、宮殿、葡萄園,更有著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以及眾多的卓越大師。音樂家中的巴赫、貝多芬、舒曼、勃拉姆斯、門德爾松、瓦格納、理查·施特勞斯、韋伯、梅耶貝爾,哲學家中的康德、馬克思、尼采、黑格爾、叔本華、費爾巴哈、弗洛伊德、謝林、胡塞爾,科學家愛因斯坦、數學家高斯、天文學家開普勒,文學家歌德、席勒、海涅……擁有如此數量繁多的偉大人物,是這個國家永久的驕傲。德國人重視藝術、熱愛音樂,音樂成為德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音樂文化是很多德國城市的重要坐標。法蘭克福(Frankfurt am Main)是德國國際化大都市的代表,是一張德國的城市名片。與其他德國大都市一樣,法蘭克福有專門的歌劇院、大大小小的音樂廳,有高水平的專業音樂學院與廣泛開展的各類城市音樂活動。法蘭克福的音樂生活是德國都市音樂生活的一個縮影,反映出德國民眾對音樂的熱愛、素養和水平。 法蘭克福位于德國西部的黑森州,處在萊茵河中部支流美茵河的下游,是德國第五大城市及黑森州的*大城市。法蘭克福擁有德國*大的航空樞紐、鐵路樞紐,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機場和航空運輸樞紐之一。法蘭克福還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也是著名的“金融城”,許多世界知名的大銀行都云集于此,其中也包括歐洲銀行總部。從法蘭克福火車站到市中心的步行街雖然只有兩站地,但穿行其間,既有金融中心的高樓大廈,又有古老悠久的教堂和廣場,現代與傳統有機地交融,視覺對比強烈。歐洲銀行總部的高樓后面就是歌德廣場——法蘭克福是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的誕生地,他的塑像醒目地矗立在廣場中央,看著不同膚色的人群匆匆而過。始建于15世紀的法蘭克福市政廳是很有特點的巴洛克式建筑,由三座人字形建筑構成,雖然曾遭受數百年戰火的摧殘,但整修后仍保存完好。市政廳是法蘭克福標志性建筑,在其內部回廊里懸掛著神圣羅馬帝國從查里曼大帝到佛朗茨二世共52名皇帝的肖像畫,顯示著這座城市曾經的尊貴與榮耀。拐進市政廳對面的小巷,驀然被已有600年的歷史、高聳入云的哥特式教堂所震撼,1562—1792年間,神圣羅馬帝國時期共有10位德國皇帝的加冕典禮在此舉行,因此這座教堂又被稱為皇帝大教堂(Kaiserdom)。歷史上,它幾經戰火,數次被摧毀,又不斷被恢復重建依然巍然屹立,令人不得不佩服德意志民族從中表現出來的堅忍與頑強生命力。 街頭藝人:在歐洲城市的街頭巷尾,總會與各種街頭藝人邂逅,他們水平高超、真摯而從容。法蘭克福市中心的商業街,也常有街頭藝人在表演。兩個小伙子把兩臺馬林巴琴搬上街頭,旁若無人地開著音樂會;一位老兄穿著蘇格蘭傳統格子裙在演奏風笛,悠揚的笛聲穿街過巷;一位老伯推著車演奏著他的手搖風琴,仿佛時光穿越;幾位來自中東的姑娘、小伙兒在演奏著傳統的手鼓,動人心扉;一個小伙兒穿著18世紀的衣服扮成莫扎特的樣子,戴著假發、撲著金粉,站在街角一動不動,展示他的行為藝術……街頭藝術已經成為歐洲城市文化的一個生動的組成部分。大部分的街頭藝人都有著精湛的技藝并享受著他們的一方“舞臺”,一般會在身邊不遠處放一頂禮帽用來收取人們自愿給出的小費。盡管只是并非大雅之堂的街頭表演,但無論是聲樂、器樂,抑或是行為藝術,無論是獨唱、獨奏還是合唱、合奏,表演者都非常敬業與專業,成為城市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P1-4
音樂的城 作者簡介
呂屹,女,1973年生人,河北大學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理事,河北省音樂家協會鋼琴學會常務副會長。曾赴德國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美國西肯塔基大學、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公派訪學。學術研究之余,常游歷眾多音樂家故居,探尋每一座城市的音樂故事。集點滴所想行文成書,以饗讀者。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