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06773
- 條形碼:9787576006773 ; 978-7-5760-067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本書特色
《學校課程發展精品叢書》以項目任務展開的區域性學校協同共進的課程改革范例,攜手共進,推動教育公平,讓基礎教育蓬蓬勃勃發展。 區域課程改革既受國家課程改革政策影響,又與學校課程變革主體意愿相關。無論是國家課程改革的落地,還是學校課程變革的統領,都和區域這個中間環節密不可分。區域內學校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且有自生的課程建設歷史,如何在區域內學校間取長補短,形成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這是區域課程改革的路徑選擇和實踐智慧。 基于此,本套叢書展現了區域內學校課程改革的成果,本套叢書從區域、學科、學校三個層面,從理論、觀點到實踐路徑等維度,展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轉型在實際中的落地,在課程、學科、課堂等諸多方面的轉型。與同行和讀者商榷,為推進教育公平而努力。 特色課程體系建構,小學案例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通過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實施多維度展示百花園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靈性生長起到的正向引導,彰顯百花園課程豐富的文化表情。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內容簡介
本書是南昌百花洲小學深入進行學校課程改革的項目成果。該小學已經經歷了學校學科課程的建設, 在的要求下, 進一步探索學校課程建設對教育質量的提升路徑和方法。學校以全景式學校課程建設為目標, 提升本校教育理念, 構建學校文化, 推動學校整體的教育提升。本書介紹了學校在學科課程目標分解, 學校教育理念的確立和理解, 學科課程理念確立與建構的具體措施。全書從聚焦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靈性生長, 堅持“把兒童放在課程的中央”, 用“立體、豐滿、連結”的巢狀課程圖譜, 引導學生以文化之眼、生活之眼、行者之眼去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生長智慧、陶冶心靈, 彰顯學校課程豐富的文化表情。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目錄
**章 融于場景:讓兒童陶醉在美好里
教育總發生在一定的場景中。融于場景的學習是真實的,兒童心智被真實打開,被激活、喚醒、鼓舞和點燃。融于場景的學習是靈動的,知識與經驗、方法與思維的鏈接在碰撞中生成。融于場景的學習是有溫度的,每一個兒童都渴望色彩斑斕的世界,完整、鮮活的場景是兒童學習的時空,更是兒童心靈的歸宿,他們在這里萌芽、生長、沉醉,綻放出美好的姿態。
**節 語文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
第二節 經由語言把兒童的心智激活
第三節 與兒童的心靈感應同頻共振
第四節 讓兒童沉醉在語文的美好里
第二章 基于問題:生長的學問是智慧
杜威說:“教育即生長,生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生長之外別無目的。”兒童的生長需要智慧,而智慧總是發端于生命個體原始的驚訝。兒童總以驚訝、驚異的狀態表達他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問題也由此而來。從產生問題,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再到產生新問題,如此循環往復,兒童也就長出了思維,長出了邏輯推理能力,長出了判斷力,長出了問題意識。這種體驗貫穿在兒童學習發展的整個過程之中,我們稱之為兒童生長的學問。
**節 以問題驅動兒童的生長
第二節 守護兒童生長節奏
第三節 生活與數學雙向融通
第四節 讓思維生長在問題中
第三章 源于生活:讓靈性不受污染
“教育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藝術創作不是生活的翻版、備份,而是藝術和生活的完美融合,是典型生活的審美化處理。美是人的內在與外界進行交流與互動的結果,先有真實和美好感受,才有真實和美好的表達。于是,兒童親近藝術,就是在了解藝術是如何體驗、感悟、提煉和加工生活的,就是在感受藝術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變化無窮,就是在認識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一句話,親近藝術,就是親近生活,親近心靈。
**節 生活與靈性的耦合
第二節 讓兒童充滿藝術靈性
第三節 用美術鏈接多彩生活
第四節 享受藝術凈化心靈
第四章 匯于開放:一種語言就是一種眼光
語言是存在的家,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語言是一把鑰匙,一把讓兒童打開民族界限、地域藩籬、文化差異的鑰匙。對于兒童來說,認識、了解、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在認識、了解、學習一種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這樣的過程絕不只是知識的累積和經驗的疊加,更是思維的發展和眼界的打開。兒童憑借語言這把鑰匙,用世界的眼光看世界。于是,世界成為兒童的世界,兒童也成了世界的兒童。
**節 英語是兒童看世界的眼睛
第二節 讓兒童享受英語的愉悅
第三節 徜徉在多彩的英語王國
第四節 看到另一個斑斕的世界
第五章 成于智慧:不止于知識和思維
12歲以前的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且擁有自己獨特的感知,他們總喜歡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雙手去觸摸,而不是像成人那樣,更多地依靠知識的學習、經驗的傳遞。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把一個完整的世界呈現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在與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流、風雨雷電的對話中,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與思考,這不僅僅是知識與思維,更是一種智慧。
**節 人與自然的智慧交流
第二節 做科學世界的小特工
第三節 智探科學的行走路線
第四節 在探究中讓兒童更聰慧
第六章臻于美感:臻達*美的人性
一個藝術作品的誕生,總是在創作者輪番地相信、懷疑、熱情、絕望、欣喜與痛苦之后誕生的。偉大的藝術作品,無論*后以何種姿態呈現,你總能從中找到善與美好。藝術創作如此,教育亦然。真善美是教育永恒的追求,引導兒童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終創造美,繼而陶冶美的心靈,成為美的使者。如此,教育才能實現以美育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節 旋律與人性之美同頻
第二節 兒童成為真善美的使者
第三節 把一切美好融入動人旋律
第四節 讓兒童陶醉在音樂的美妙中
后記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節選
后 記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坐落在千年名勝百花洲畔,原東湖書院舊址,百年來立根在此一直巋然不動。要論起地域文化,人文軼事確實不少;若談到學校課程文化,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16年止,學校都有過校本課程的研發和實踐歷程,積累了一些經驗,也取得一些成績。如1996年兩萬多字的長篇通訊《百花洲上百花開——南昌市百花洲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紀實》在《人民教育》刊發,算是開了東湖教育之先河。又如2018年學校綜合改革成果“促進隨遷子女融入的‘四共’合作教育機制建構與實施”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可謂再次奏響東湖教育*強音。即便如此,在我參加了2017年上海嘉定品質課程研討會后,卻深感學校的課程改革與國內一些先進學校相比還有差距。我意識到,學校已有的課程改革經驗或是以豐富學校課程的門類為目的,一門一門地增設校本課程,或是為了解決辦學難題而設立一個課程研發主題,繼而建設相應的特色課程群。這些做法屬于點狀或線狀層次的課程改革,雖取得一定的育人成效,但作用是局部的、有限的,無法滿足新時代教育發展使命的要求。新時代教育背景下的課程改革呼喚對課程的教育本質、價值取向和實踐方法做哲學范式的追問和反思,并以此建構全人性、發展性的學校教育哲學理念,建設有邏輯的全景式的學校課程體系,彰顯課程更全面、更完整的育人成效。 2017年,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楊四耕教授團隊與東湖區教育科技體育局合作推進“品質課程研究與實踐”項目,學校全體教師開始與品質課程攜手同行,百花園課程文化由此孕育、萌芽、生長。 三個春秋,我們在專家的指導下完全沉浸在學校課程深度變革的行動中。*難解決的是新時代學校教育哲學觀建設問題。教育哲學觀不是一般哲學觀的簡單套用和嫁接,它是時代價值取向在課程領域的呈現和具體化,是教師基于課程的基本認識和理解而產生的信念系統。作為校長的我,長期以來與學校老師們一同科研,一起教改,對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及老師的課程觀念早已了然于心。帶著一定要建設好學校教育哲學的信心,我沉下心對課程的本質與范疇、立場與價值、結構與功能等基本問題進行反復思辨,對學校已有的教育觀念進行系統的反思,又將教師的課程行為、師生關系、教學范式等具體問題做反復審視。終于,“百花教育”哲學觀確定下來,其核心育人目標為“讓每一朵花如其所是地綻放”,不僅延續了學校原有的公平教育、合作教育,更融入了綻放教育、唯美教育這些可以支撐學生走向未來美好生活的因素,得到專家的肯定和老師們的認可。在此基礎上,和趙紅英老師一起完成了貫穿“百花教育”哲學內涵的“百花園課程”整體規劃。緊接著,學校相繼出臺百花洲小學文化品牌策劃書,推出較完善的“燦爛五月”和“金色十月”百花園課程實施月活動。*讓我感動的是“醉美語文、生長數學、靈性美術、悅動英語、智探科學、繽紛音樂”等課程群的華麗誕生,幾乎每一位教師都投入到新課程的思考、開發和實踐當中,教師們的專業素養在拔節生長,百花園課程也在不斷地走向成熟。 今天,當我們以“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來給這本書命名的時候,不由得讓我再次追溯起學校文化的源頭。當年東湖書院創建時,一代哲人袁燮在親撰《東湖書院記》中寫道:“君子之學,在于養其心立其身而宏大其器業。”這是何其高遠而廣闊的思想境界!如今,“養心立身,百花齊放”已成為學校的校訓和全體師生追求的目標。感謝所有參于編寫書稿的老師們,為了“讓每一朵花如其所是地綻放”,大家秉承百年老校文化根基,以身示范,一方面積極、認真、精益求精地聆聽專家講座、研討課改策略、撰寫行動計劃,一方面又專心、熱心、不厭其煩地查找專業書籍、指導學生實踐、完善課程方案,才有了今天這厚厚一沓書稿。 現在,百小教師在品質課程行進中那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腳印,就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期待您的發現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李美榮 2020年2月9日
學校課程的文化表情:百花園課程的學科指向與深度實施 作者簡介
楊四根,筆名楊四耕,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課程與教學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原理專業畢業,獲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課程與教學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