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安妮日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6663
- 條形碼:9787559456663 ; 978-7-5594-566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妮日記 本書特色
我從中獲得了很多鼓勵。 ——南非前總統 納爾遜·曼德拉 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第35任美國總統 約翰·肯尼迪 那個孩子完全寫出了我的感受。 ——奧斯卡影后 奧黛麗·赫本 日記內容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呈現出了青春期的心態,而且細致而充滿自信,簡約而不失真實地描述了一個孩子轉變為成人的心態。 ——美國詩人 約翰·貝里曼
安妮日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弗蘭克寫的日記, 是其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安妮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下了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親歷二戰的經歷,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同時, 對于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 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安妮日記的*后一則, 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 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夙愿, 將日記出版問世。
安妮日記 節選
1942年6月12日 星期五 我想信任你,把什么都告訴你,我還從沒有這樣信任過誰,希望你能不斷地給予我巨大的安慰和支持。 到目前為止,你對我確實是個極大的安慰,還有凱蒂也是,我定期給她寫信。這種記日記的方式太好啦,現在,我每天幾乎都等不及能在你上面寫點什么。哦,真慶幸有你陪伴我! 安妮 1942年6月14日 星期日 我將從我得到你的那一刻寫起,也就是我看見你和別的生日禮物一起躺在桌子上的那一刻。(他們買你的時候我也跟著,不過那不算。) 6月12日星期五那天,我六點鐘就醒了,這不奇怪,因為那天是我的生日。 可那個時候我還不該起床,只好忍住好奇,挨到七點差一刻才起來。我再也等不及了,便走進餐室,莫提迎上來親熱地蹭我的腿。 七點剛過,我去看了爸爸媽媽后就到客廳打開我的禮物,你*先映入我的眼簾,或許也正因你是我*心愛的禮物。隨后我看見一束玫瑰花、幾支牡丹和一盆植物。爸爸媽媽送了我一件藍色的襯衫、一盒棋具、一瓶葡萄汁、一副字謎卡、一罐冷霜、2.5盾零花錢和一張兩本書的購物禮券。我還得到了一本書——《暗箱》(但瑪格特已經有這本書了,所以我把它換成了別的東西),一盤自制的餅干(當然是我自己烤的啦,現在我烤點心的水平可真不賴),媽媽還給了我很多糖果和一塊草莓餡餅。還有一封奶奶寫的信,來得不遲不早,趕得正好。 隨后漢妮莉來叫我,我們一起去上學。課間休息時,我把餅干分給老師和同學,然后又接著上課。直到五點我才回到家,因為我又和班上其他人一起去了體育館。(我的肩膀和臀部很容易脫臼,所以不能參加運動。)不過大家玩什么,由我這個壽星說了算,我給他們選了排球。打完球后,大家又在我身邊圍成圈跳舞,唱“生日快樂”歌。我到家時,姍妮·萊德曼已經在我家里了。伊爾絲·瓦格納、漢妮莉·哥斯拉爾和杰奎琳·范·馬森從體育館和我一起回家,我們是同班同學,漢妮莉和姍妮是我*好的兩個朋友。人們看見我們在一起就會說:“安妮、漢妮和姍妮來啦。”杰奎琳·范·馬森是我上了猶太中學才認識的,現在她也是我*好的朋友。伊爾絲是漢妮莉*好的朋友,而姍妮在另一所學校上學,在那里有她自己的朋友。 她們送給我了一本漂亮的書:《尼德蘭人傳說故事集》。不過她們弄錯了,送的是第二卷,我用另外兩本書換來了**卷。海倫阿姨送了我一副字謎卡片,斯蒂芬尼阿姨送給我一枚可愛的胸針,蕾尼阿姨送了一本非常奇妙的書:《黛茜上山記》。 今天早晨我躺在浴缸里想,如果我有一只像“任丁丁”(Rin Tin Tin)那樣的狗,該有多好。我也要叫它任丁丁,還要把它帶到學校去,如果天氣好的話,它可以待在傳達室或自行車棚里。 1942年6月20日 星期六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寫日記還是件新鮮事。不只是因為我從前沒寫過,還因為我覺得,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都不會對一個十三歲女生的胡思亂想感興趣。不過沒關系,我就喜歡寫寫畫畫,*要緊的是,我心里憋著好多話想說出來呢。 “紙比人更有耐心。”在心情有點沮喪的時候,我想起了這句話。那天我坐在家,雙手托腮,無精打采,不知該就這樣待著還是出門去。*后我留在原地,在那兒認真思考了一番。真的,紙的確更有耐心,何況我也不打算給任何人看這本硬皮筆記本,說得好聽點叫“日記本”,除非我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就算是那樣,也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現在可說到點兒上啦,我干嗎非得寫日記不可呢:因為我沒有知心朋友。 這里我想解釋一下,因為誰會相信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會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孤單呢。說來也怪。我有親愛的父母和一個十六歲的姐姐,有大約三十個算得上朋友的人。有一大堆喜歡我的男生,他們愛慕的眼神就沒法從我身上移開,為了瞟我一眼,經常在課堂上掏出一面小破鏡子照來照去。我有深愛我的家人、親戚和一個溫馨的家。表面上我好像啥都不缺,可就缺一個知心朋友。和朋友們在一起時,我想的盡是怎么樣好玩兒,說的盡是些日常的瑣事。問題也就出在這兒,我們無法變得再親近。我們相互間不能推心置腹,也許是我缺乏自信吧。可不管怎樣,情況就是這樣,盡管我也非常遺憾,可也無法改變。所以,我開始寫日記。 現在,我長期以來想象自己有個知心朋友的念頭進一步升華。我不愿意像大多數人那樣馬馬虎虎地記些流水賬,我要把日記當成我的知心朋友——這個朋友,我就叫她凱蒂吧。 要是我就這樣沒頭沒腦地講起來,誰也聽不懂我和凱蒂在談什么,所以我得簡單說說我的情況,雖然我討厭這種介紹。 我的爸爸是我所見過的世界上*好的爸爸,他三十六歲時才和二十五歲的媽媽結婚。我姐姐瑪格特1926年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出生。我是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法蘭克福生活到四歲。因為我們是猶太人,爸爸1933年移民到了荷蘭,當時他被任命為荷蘭歐佩克達公司的總經理,這家公司的產品是制造果醬。我媽媽伊迪絲·霍蘭德·弗蘭克1933年9月跟爸爸一起來到荷蘭,瑪格特和我被送到德國的亞琛市跟外婆一起生活。當年的12月瑪格特到了荷蘭,我是在第二年的2月,當時四歲的我被他們重重撂在桌子上,好像我是送給瑪格特的一件生日禮物似的。 不久,我進了蒙臺梭利幼兒園。我在那里待到六歲,然后上一年級。我六年級的老師是庫珀魯斯夫人,她也是學校校長。畢業時我們傷心地道別,都流了淚。之后我進了猶太中學,瑪格特也在那兒讀書。 我們的心里還有著牽掛,因為我們留在德國的親人仍在希特勒的反猶太人法令下遭受痛苦。1938年大屠殺后,我的兩個舅舅逃到美國避難。年邁的外婆來到荷蘭和我們一起生活。那時她七十三歲。 1940年5月后,我們的好日子就少了:先是戰爭,然后是協約投降,隨后德國人來了,猶太人的麻煩從此開始。一道又一道的反猶太人法令讓我們的自由受到極嚴厲的限制:猶太人必須佩戴黃色的星;猶太人必須交出自行車;猶太人禁止乘電車,也不準開車,包括私家車;猶太人只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購物,只能進出他們自己經營的理發店和美容院;猶太人在晚上八點以后至早晨六點以前禁止外出;猶太人禁止去戲院、電影院和進出其他娛樂場所;猶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網球場,曲棍球場或其他體育場所;猶太人禁止劃船;禁止參加任何公開的體育比賽;晚上八點以后猶太人不能在自家或朋友的花園里閑坐;猶太人不能到基督教徒的家中拜訪;猶太人必須上猶太學校,等等。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可我們還得繼續生活。杰奎琳總是對我說:“我現在什么也不敢做了,做什么都害怕犯禁。” 1941年夏天,外婆生病了,必須做手術,我的生日沒顧上怎么過。1940年我的生日也沒能好好過,因為當時荷蘭剛打完仗。1942年1月,外婆去世。沒有人知道我多么想念她,多么愛她。慶祝我1942年的生日,是想為前幾次生日做些補償,我的蠟燭中有一支是為外婆點亮的。 我們一家四口過得還不錯,就這樣迎來了今天這個日子:1942年6月20號,從今天起我要認真寫下我的每一篇日記。
安妮日記 作者簡介
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為躲避納粹迫害,1942年隨家人藏于密室之中,同時期開始記日記。1944年8月因人告密被關進集中營。1945年因傷寒疫情死于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確切日期不詳。二戰結束后,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夙愿,將日記整理出版問世。 王晉華,中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外語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留美學者,長期從事英美文學研究與翻譯工作。主要譯作有小說《面紗》《魯濱遜漂流記》《傲慢與偏見》《了不起的蓋茨比》《刀鋒》《尋歡作樂》,以及詩歌《狄金森詩歌精選》等。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