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逆生長法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29517
- 條形碼:9787515829517 ; 978-7-5158-2951-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逆生長法則 本書特色
人生的旅途上,誰沒有面臨過逆境?為什么大多數人不能成為強者,只是在逆境的漩渦中苦苦掙扎而毀滅或無奈地走向平庸?我們要學會在逆境中逆襲,成為逆境的主導者,而不是被逆境擊敗從而沉淪,你只有學會了在逆境中生存,才能成就偉大的人生。
逆生長法則 內容簡介
成為強者與淪為弱者的分別在于——能否有效應對逆境。人生逆境有千種,應變之道有萬法。每一種逆境都需要高超的智慧去應對。本書分為怎樣走出人生逆境、提高思考能力,沖出逆境、逆境就是心中的牢籠、失敗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成功不止一條路、懂得取舍和放棄的智慧、喚醒你無限的潛能等幾個章節,結合作者個人閱歷和觀察,得出了堅韌人格的要素。通過本書,你能獲得受益終生的能力,它能幫你抵御挫折和壓力,并在艱難的挑戰中獲得勝利,發現隱藏的機會,擁有更加幸福美滿的人生。
逆生長法則 目錄
**章 怎樣走出人生逆境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004
逆境是成長的沃土/006
面對逆境,不要“破罐子破摔”/008
在逆境中找到目標/009
從逆境中轉敗為勝/012
逆境是人生的一堂課/014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016
想成功,就不要剛愎自用/019
成為逆境的主導者/022
想成功,就不要活在幻想中/025
面對逆境,不可懶惰成性/027
考慮周全,三思而后行/029
第二章 提高思考能力,沖出逆境
如何理性思考4個核心/033
專注地思考問題/036
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039
凡事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040
如何自我反省/042
吃一塹,長一智/044
如何行動的三個原則/046
多運用邏輯思維能力/048
莫將簡單問題復雜化/049
走出人生三種逆境/051
第三章 逆境就是心中的牢籠
在創新中找到捷徑/058
突破心靈的枷鎖/059
走出逆境煩惱的三個原則/061
寬恕自己的錯誤/063
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064
關注自己所擁有的/065
看問題要換位思考/068
學會自我平衡/070
從壞情緒中走出來/072
情緒不佳時轉移注意力/073
第四章 失敗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不要坐等機遇,要會抓住機遇/080
破釜沉舟,絕境逢生/081
立身要靠自己/082
壓力就是動力/084
不怕被人拒絕/086
困難,其實是你的恩人/089
有勇氣面對逆境/091
人生的舵要靠自己掌/093
成功要熬得住/094
錯誤中也藏有機會/096
第五章 成功不止一條路
學會繞道而行,迂回前進/101
不要做頑固不化的人/104
善于變通才會贏/107
不被思維慣性所束/109
有時距離*短的是曲線/112
凡事不能太較真/114
山不過來,我過去/116
審時度勢,靈活機變/119
做事不能太因循守舊/122
第六章 懂得取舍和放棄的智慧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27
人生要會做減法/129
欲將取之,必先予之/131
放棄是一門藝術/131
有一種選擇叫放棄/133
舍=得/135
放下是一種智慧/136
小舍才有大得/138
放下即是擁有/140
取舍只是一念之差/143
拿得起,放得下/145
舍卒保車/147
第七章 喚醒你無限的潛能
開啟潛能這座寶藏/154
制作自己的夢想板/155
逆境中學會耐心等待/157
在心里構建未來的藍圖/159
“變”,是另一種潛能/160
成功需要強烈的欲望/162
潛意識是一塊肥沃的土地/165
第八章 沖出逆境而成功的典范
曼德拉:在牢獄中奮斗的人/171
艾柯卡:逆境中生存/175
韓信:胯下之辱后終成王侯將相/176
王永慶:寒門小子的大逆轉/178
晉文公:逆境出英雄/181
勾踐:在逆境中逆襲/185
老干媽:因勢利導走出一片天/187
周星馳:做自己命運的編劇/191
逆生長法則 節選
**章 怎樣走出人生逆境 逆境是人生的清醒劑。在曲折的道路上獲得思想,是你在一帆風順時難以得到的。 ——朱比·亞諾(美國演說家)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我到底做錯了什么?”——這是一首經典老歌中的歌詞。這句歌詞表達了一個人在“受傷”時的悲傷與痛楚,卻又沒有流于感性的情感泛濫,而是對“受傷”的原因進行了理性而又冷靜的追問:“我到底做錯了什么?”痛定思痛,這種追問,既是對人,更是對己。 不幸的遭遇纏上了自己,很多時候根源其實在于自己。比如說做生意受了騙,根源在于自己的輕信……治病要找到病灶,身處逆境的人要想“咸魚翻身”,也要找到導致逆境的根源。只有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因此,一個人身處逆境時,千萬別忘了多問自己幾聲:我到底做錯了什么? 本章緊扣“我到底做錯了什么”這一話題,將容易導致災難與不幸降臨的人性弱點抽繭剝絲,一一點出、層層剖析。這些人性弱點有的看似無關緊要,但正如螞蟻潰堤,日積月累會給人帶來巨大的損失。處于逆境中的人,如果正視這些人性弱點并采取相應措施,不僅有助于走出逆境,還有助于在日后減少逆境再度降臨的概率。 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在一次比賽中,一位著名的擊劍運動員輸給了一個與自己水平不分伯仲的對手。第二次相遇時,盡管他并非技不如人,但由于上次失利陰影的影響,這名運動員又輸掉了這一場比賽。第三次比賽前,這名運動員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特意錄制了一盤錄音帶,反復鼓勵告誡自己有實力戰勝對手,每天他都要將這盤錄音帶聽上幾遍,心理障礙消除了,他終于在第三次比賽中擊敗對手。 在體育比賽中,我們總能看到,弱隊戰勝強隊,大爆冷門,或是在商戰中,實力弱的公司戰勝實力強的公司。為什么呢?因為在諸多因素之中,充滿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挑戰,是取得克敵制勝成功的基礎。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一個美國的外科醫生,他以善做面部整形手術聞名遐邇。他創造了奇跡,許多容貌丑陋的人經他整形后都會變成漂亮的人。而他發現,某些接受手術的人,雖然他們的整形手術很成功,但仍找他抱怨說在手術后自己還是不漂亮,說手術沒什么 成效。 于是,醫生悟到這樣一個道理:美與丑,并不僅僅在于一個人的本來面貌如何,還在于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如果一個人總是自慚形穢,那他就不會成為一個美麗出眾的人;同樣,如果他不覺得自己聰明,那他就永遠成不了聰明智慧的人。 一個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種人。 有這么一件事:心理學家從一班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愚笨、*不招人喜愛的姑娘,并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以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大家都爭先恐后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她回家,大家打心里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漂亮大方,連她的舉止也跟以前判若兩人。她自豪地對人們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并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的身上卻展現出蘊藏的美,這種美只有在我們相信自己,周圍的所有人也都相信我們、愛護我們的時候才會展現出來。 許多人以為,自信心的有無是天生的、不變的。其實并非如此。童年時代招人喜愛的孩子,從小就感覺到自己是善良、聰明的,因此才會獲得別人的喜愛。于是他就盡力使自己的行為名副其實,努力造就自己,并成為他相信的那樣被大家喜愛的人。而那些不得寵的孩子呢?人們總是訓斥他們:“你是個笨蛋、窩囊廢、懶鬼,是個游手好閑的東西!”于是他們就真的自暴自棄,逐漸養成了這些惡劣的品質,因為人的品行基本上是取決于自我認同和自信的。 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各自為人的標準,我們常常把自己的行為同這個標準進行對照,并據此去指導自己的行動。所以,若想要使某個人變好,應該對他少加斥責,要幫助他提高自信心逐漸修正他心目中的做人標準。如果我們想進行自我改造,進行某方面的修養,就應首先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不然,我們自我改造的全部努力便會落空。對于人思想的改造,只能影響其內心世界,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這是人類心理的一條基本規律。 對真善美的自信,于我們極為重要。我們總是本能地竭力保持這種從自我認同中所形成的形象。我們也接受別人的批評,但我們接受的只是那些善意的和那些我們認為對自己信任和愛護的人的批評。若是有人傷害我們的自尊心,即以己之見貶低我們,訓斥我們,謾罵我們時,我們便憤然而起,進行反擊。我們的心理自發地護衛著自己,護衛著我們的自信心。假若有人削弱了我們的自信心,那我們也許真的就會墮落,我們追求真善美的意志就會衰退。 一個人若是真有性格,就會有信心,就會有勇氣堅定不移一往無前。大音樂家瓦格納當年曾遭到同時代人的批評攻擊,但他對自己的作品很有信心,*后終于感動了世人。黃熱病曾流傳許多世紀,因此病而死亡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一小隊醫藥研究人員相信可以征服它,他們在古巴埋頭研究,終告勝利。達爾文在英國的一個小園中工作20年,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但他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因為他自信已經找到線索,結果終得成功。 由此可見,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能跨越惡劣的逆境,創造圓滿結局。充滿自信心的人永遠不會被擊倒,他們會成為人生道路上的勝利者。 逆境是成長的沃土 有一些人在生活中似乎從未成功過。在他們看來,從來沒有人關心過他們;問題、沖突和困難似乎總是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每做一件事情,他們想到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失敗因素。他們總是覺得自己不行,不如別人,無法接受生活的挑戰。他們老是覺得自己處處“不走運”,是生活中的犧牲品。 一遇到困難,他們只會唉聲嘆氣:“我總是這么倒霉的。”“瞧,我早知道事情會是這個樣子。”“我無論做什么都不會成功。”“為什么生活總是和我作對?”他們往往不愿意再做進一步努力去解決困難和問題,而認為:“這有什么用呢?結果肯定還是一樣。” 他們遇事常常缺乏活力、激情和動力,一味尋找放棄的借口。他們經歷了太多的挫折和失敗,所以便形成了一種灰色的生活態度,視生活為自己的敵人,認為自己生來就注定會被阻撓和擊垮。 與自暴自棄的宿命論者相反的是滿懷希望的積極進取者。這種人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散發著樂觀的氣息和充沛的活力。他們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能如他們所愿,自然而然地取得一個完滿的結果。一旦出現了困難或沖突,他們只是將其視作需要自己處理的一個問題——一個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并更加努力地去繼續爭取實現自己理想的目標。他們自我感覺精力充沛、目標明確、充滿活力而且生氣勃勃!他們憧憬未來、熱愛生活,將生活視為自己的朋友,認為這個朋友會始終帶著愛心、理解和關懷去滿足他們的種種需求。他們深知并熱愛生活的目標,他們意識到生活具有一種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自然傾向,并懂得與這種自然傾向相統一。此外,他們懂得人類*強烈的本能是自我保護和延續生命,他們深信這些想法和信念就代表了*基本的真理。無論在哪一方面,他們都與不斷向上的生命動力保持一致。 對那些滿懷希望、積極向上的人而言,逆境算不了什么。他們只將其視為生活和工作中“需要處理的一個問題”。他們充滿信心地去克服它,他們堅信而且深知每一件事情都會給他們帶來一些成長。因為他們尋找并期待成功,所以他們往往能夠找到成功。他們對成功和收獲抱有堅定的理想,并始終把對成功的憧憬和期待深藏在心底。正因為有了這種宏偉的憧憬和期待,他們才會在生活中努力實現他們的理想。 他們并不胡思亂想或做白日夢。實際上,他們之所以能夠創造成功,是因為他們堅信他們內心對理想的憧憬和期待并非空想,而是一種創造力,而這種創造力必然會使理想化為現實。他們嚴格規定自己的所思所想必須是*美的、*崇高的內容(包括感情、意象和理想)他們已經目睹了別人取得的成就、進步和收獲,而且他們知道自己具有和別人一樣的生命力,所以他們相信自己也能成功。他們清楚地認識到成功并不僅僅屬于上天指派的少數幾個人;他們知道只要他們在思想上樹立起不斷進步、不斷發展的生活目標,并把這種追求化為實踐,那么成功就是他們應得的回報。
逆生長法則 作者簡介
原名董亮慶,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資深媒體人,著名評論家,發表過多篇論文,曾任媒體經營總監,現為職業撰稿人?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