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六因條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423525
- 條形碼:9787521423525 ; 978-7-5214-235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六因條辨 本書特色
全書點評 《六因條辨》是清末醫家陸子賢(字廷珍,1644—1911)所著,約成書刊于1868年。 一、成書背景 陸氏為崇明縣人,年少時即好讀醫書,本書豫庭序中稱其“好古博學,上自《靈》《素》,下及百家,搜討有年”,并在臨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對外感溫熱病的理論和診治有深入的研究。 全書采用類似《溫病條辨》自條自辨的編寫體例,所以書名為《六因條辨》。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論春溫、傷暑、中暑、中熱等病,中卷論伏暑、秋燥、冬溫、溫毒等病,下卷論傷濕、傷風、風溫、斑疹、斑痧疹瘰、陰癥等病。共計12論、方癥條辨171條。每卷首列總論,討論病因、病證和治療原則等,再列各病條辨,詳論各病的病因及辨證用藥。 二、主要學術思想 本書成書時溫病學的證治體系已基本形成,清代溫病四大家的學術理論和臨床證治方法已經得到認可,所以陸氏基本上繼承了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溫病學家的學術思想,因而本書對四時溫病的病因病理、證治理論方面的論述,多根據葉、薛、吳、王等人之論。但又不是接近照搬前人的論述,而是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特別在具體辨證用藥上結合個人臨床經驗多有發揮,有其獨到之處,更切臨床應用,對現在臨床也有重要的參考意義。陸氏認為溫熱病是感受外來六淫之邪而致,故以風、寒、暑、濕、燥、火六淫病因為綱,而名本書為《六因條辨》。書中分述各種外感溫熱病的證治,其中又以溫、熱、暑、濕四邪所引起的疾病為主。書中內容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切合臨床實用,所以是研究溫病學的重要文獻。 三、學習要點 由于本書的許多觀點來自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溫病學家,所以應先學這些醫家的著作,了解有關的理論和臨床證治方法。也只有這樣,我們在讀本書時才可以知道哪些是前人論述,哪些是陸氏的發揮和自己的經驗。 另外,本書雖然許多內容與葉、薛等前人所論相仿,但由于陸氏對某些疾病的概念與其他醫家或現代的認識有所不同,如書中的傷暑、中暑、中熱、傷濕等概念都有其專享的內涵,所以在學習時應注意區別。
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六因條辨 內容簡介
《六因條辨》是清代醫家陸子賢所著,陸氏“好古博學,上自《靈》《素》,下及百家,搜討有年”,并在臨床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根據溫熱病多系感受外界六淫而致,以六淫之因為綱,分述各種外感溫熱病的證治,其中又以溫、熱、暑、濕四邪所引起的疾病為主。全書采用自條自辨的編寫體例,所以書名為《六因條辨》。 全書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論春溫、傷暑、中暑、中熱等病,中卷論伏暑、秋燥、冬溫、溫毒等病,下卷論濕病、風寒、傷風、風溫以及斑疹、痧脹、陰癥等病;共計12論、方癥條辨170條,對外感熱病的證治縷析條陳,對當前臨床診治各種急性傳染病和許多熱性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基本上繼承了葉天士、薛生白和吳鞠通的學術思想,特別是對四時溫病的病因病理、證治理論方面的論述,許多是根據葉、薛、吳等人之論,但在各種病證的脈象、癥狀和具體辨證用藥上則多有發揮,有其獨到之處。 本次整理選用版本為底本。新增點評,專家每能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體會與臨證心得予以闡述;在文前“全書點評”中對《六因條辨》的成書背景、學術價值、學習要點等予以歸納和總結,便于讀者全面了解和把握。《六因條辨(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適合中醫藥臨床、教學、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供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參閱。
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六因條辨 目錄
中醫古籍名家點評叢書:六因條辨 作者簡介
楊進,南京中醫藥大學資深教授,曾在199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7年開始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1999年獲“江蘇省優秀園丁金獎”。2003年被“江蘇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工程”評為“江蘇省優秀博士生導師”,2004獲首批***教學名師獎。出版專著42部。曾多次作為全國溫病學教材的主編和副主編,主講的《溫病學》亦是首批***精品課程。主編的《溫病學》亦被評為***精品教材。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