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稻漁共作—產業輿情分析與研究案例解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50764
- 條形碼:9787511650764 ; 978-7-5116-507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稻漁共作—產業輿情分析與研究案例解析 內容簡介
本書回顧了國內外稻漁共作的歷史以及前人的理論和生產技術研究基礎, 并針對當前稻漁共作的互聯網大數據進行了產業輿情分析, 作者根據多前年在江蘇里下河地區開展的系統科研試驗的研究成果 (該成果在2004年獲得了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 分享了涵蓋產業調研、環境生態、栽培機理、生產技術、共生模式、效益分析、標準制定等的研究案例。
稻漁共作—產業輿情分析與研究案例解析 目錄
**節 我國稻漁共作的歷史及發展概況
第二節 國外稻漁共作生產的發展
第三節 稻漁共作系統理論與生態特征研究
第四節 稻漁共作生產技術研究進展
第二章 稻漁共作產業輿情分析研究
**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基于互聯網平臺相關指數的輿情研究
第四節 基于互聯網全網大數據產業輿情研究
第五節 基于文獻類科學大數據的產業研究
第三章 研究案例:稻漁共作產業狀況調查
**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調查問卷
第四節 稻漁共作對稻田生產模式的影響
第五節 稻漁共作對稻田農漁用化學品投入的影響
第六節 稻漁共作對稻田經濟產出的影響
第七節 研究發現的問題
第四章 研究案例:稻漁共作生態環境特點研究
**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稻漁共作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分析
第四節 稻漁共作稻田土壤理化性狀特點
第五節 稻漁共作生態系統水溫變化特點
第六節 水體溶解氧變化特點
第七節 其他水體理化性狀
第八節 稻漁共作生態系統的物流能流特征
第九節 相關討論
第五章 研究案例:稻漁共作水稻生態特征與產量品質形成特點研究
**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稻漁共作水稻的生長動態
第四節 稻漁共作水稻株型特點
第五節 產量及其結構
第六節 籽粒品質特性
第七節 相關討論
第六章 研究案例:稻漁共作稻作方式研究
**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生育特性分析
第四節 產量與品質分析
第五節 相關討論
稻漁共作—產業輿情分析與研究案例解析 作者簡介
1998年畢業于揚州大學農學院農學系,獲農業教育與推廣專業學士學位;2001年畢業于揚州大學農學院農學系,獲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于揚州大學農學院農學系,獲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專業博士學位。2004年6月參加工作,目前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數據庫研究室工作。主要獲獎成果1.《基層農技推廣信息化平臺》,2010年10月在首屆“信息化與現代農業博覽會”上同時榮獲大會組委會頒發的“優秀組織獎”、“優秀設計獎”和“推廣應用一等獎”,主要完成人2.《稻漁(蟹)共作安全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研究》,2004年12月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5完成人3.《無公害優質稻米生產關鍵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國家“十五”科技攻關)》,2003年10月通過江蘇省科技成果鑒定,第5完成人4.《專用小麥品質栽培改良機理及其調控技術轉化應用》,2003年9月獲江蘇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獎一等獎,主要完成人5.《專用小麥品質栽培改良機理及其調控技術》,2003年12月獲江蘇省人民政府三等獎,主要完成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