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20799
- 條形碼:9787307220799 ; 978-7-307-2207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本書特色
本書以廈門市思明區歷代名人生活的歷史為背景,結合家庭的相關功能,考察他們的家風建設中,著重從教書育人、立德修身、重義奉獻、為公從善、廉潔奉公、保家愛國等方面,將勤儉、孝順、清廉、勵志、自立、仁厚等傳統家風中的元素融入這些名人一生中去考量,并由此總結出對后世的啟迪。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內容簡介
作者結合家庭的相關功能, 以及廈門市思明區歷代名人生活的歷史社會背景, 在考察他們的家風建設中, 著重從教書育人、立德修身、重義奉獻、為公從善、廉潔奉公、保家愛國等方面, 將勤儉、孝順、清廉、勵志、自立、仁厚等傳統家風中的元素融入這些名人一生中去考量, 并由此總結出對后世的啟迪。作者在講述名人家風故事的基礎上, 對歷代名人留下的家訓史料精挑細選, 將那些*能夠代表他們某方面家訓思想的部分作為敘述的出發點和中心點, 收集整理出大量富有哲理的家訓, 包括散文、書信、遺言、對聯、政令等。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目錄
1.1 桃李園的耕耘者——朱熹
1.2 倭寇未滅,何敢思鱸?——王步蟾
1.3 志傳國語,堅守切音——盧戇章
1.4 文淵井巷桃李香一周殿熏
1.5 為體育事業奮斗終生——馬約翰
1.6 文德相承,不藏人善——李禧
1.7 百年樹人——楊景文
1.8 心似芷萱,志若松筠——周淑安
1.9 潛心醫療的音樂人——林俊卿
第二章 立德修身篇
2.1 見竹思賢高節清風——阮曼錫
2.2 愛字成癡——呂西村
2.3 “三傻”——呂廚
2.4 居安思鄉野,時危念河山——施士潔
2.5 孝順的狀元郎——葉大年
2.6 出家,就是回家——記會泉法師
2.7 人民書法家——羅丹
2.8 潛心禮佛,醉心佛學——蔡吉堂
第三章 重義奉獻篇
3.1 舉己之力,奉獻大眾——曾舉薦
3.2 經商有道興辦女校——黃廷元
3.3 救拔婢女團結勞工——許春草
3.4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
3.5 以身許世,有功于國——陳新政
3.6 真不二價勤儉自立——卓全成
3.7 永葆仁義——何葆仁
3.8 濟世救人的醫者——劉惜芬
第四章 為公從善篇
4.1 行走在鄉間的仁醫——謝寶三
4.2 為公為民,施仁布德——洪鴻儒
4.3 于己修其節,于人澤其!譅柤
4.4 毀家紓難——周獻瑞
4.5 心系祖國,至死未泯——莊希泉
4.6 籃球興邦——林珠光
4.7 鼓浪嶼的女兒,萬嬰的母親——林巧稚
第五章 廉潔奉公篇
5.1 兩手清風——楊逢春
5.2 為官多年,始終為民——葉翼云
5.3 砥礪前行,實干興邦——黃奕住
5.4 任俠尚義,革命一生——許卓然
5.5 食百姓俸祿,為百姓辦事——方毅
5.6 “做官呀,就要學他”——黃長溪
第六章 保家愛國篇
6.1 民族英雄——鄭成功
6.2 戍邊擊敵,保家衛國——陳汶環
6.3 以身殉國,百身莫贖——許廷桂
6.4 可抵江南百萬兵——陳化成
6.5 抗英名將,振威將軍——陳勝元
6.6 投身革命,諜報英雄——張圣才
6.7 熱血軍人——林夢飛
參考文獻
編后記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節選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廈門光復時,李禧先生已年逾六十,被選為廈門市臨時參議會議員,擔任廈門市文獻委員會副主任和廈門修志局纂修等公職,并受任廈門市**圖書館館長。他博覽群書,尤精于地方掌故,對廈門燈謎史料和文獻整理頗有貢獻! ≈i語又稱燈謎,也叫文虎,廈門俗稱“燈猜”,是民間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作為廈門本土重要的一項民俗活動,廈門市*早的謎集是王步蟾等人編寫的《五加皮》。民國時期,有謎家沈觀格、許宗岳等人較為知名。沈觀格有謎集《拙廬談虎集》《拙廬燈虎集》出版,許宗岳的作品大多散佚,李禧費盡心思為其輯得《古硯齋謎集》,并油印成書。廈門市*早的燈謎愛好者組織“萃新謎社”,成立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李禧是重要發起人之一,謎社的成員也都是廈門文化教育界的知名人士,社員定期舉辦燈謎晚會!熬乓话恕笔伦兒螅拜托轮i社”還在定安路青年會舉辦過一次結合時事、揭發日軍暴行的燈謎活動,該社有集體創作的《萃新謎社謎稿》四卷傳世! 1918年前后,李禧先生開始仿照古代筆記的文體,把廈門乃至閩南和僑臺地區的文化史跡、民俗風情等記錄下來,在地方報紙上以《紫燕金魚室筆記》為欄目陸續發表。在整理收集資料期間,李禧先生不僅閱讀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還屢屢抽出休息時間親自到民間采風,搜集、確證、記錄有關清末民初廈門社會文化的見聞。 筆記一整理,就是十余年!蹲涎嘟痿~室筆記》現如今作為發表于地方報紙副刊的筆記體文史隨筆,總數達四百七十三篇之多(可能還有遺漏)。其抄本的序言中寫道,它包含“鷺門名勝、風俗信仰、近代事件、文物遺跡、名士詩文、包含萬象、無所不有”,內容相當豐富。書中含有很珍貴的史料價值,記錄了鄭成功、陳化成、清末小刀會(書中稱“雙刀會”)起義和近現代鼓浪嶼“公共地界”等廈門重要的歷史人物與事件,以及閩南文化、華僑文化等有關的篇章。一些現在已無跡可尋的寺廟古跡,如甘輝廟、鄭延平祠、禪師公官、奉祀蔡媽的前園宮等民間信仰的祠廟,風動石、圭嶼石塔等名勝古跡,都能在其中找到蹤跡。百余篇筆記,傾注了李禧先生的半生心血,是李禧先生為廈門乃至閩南和僑臺地區做出的一大貢獻! B門市圖書館與李禧頗有淵源,其授業先師周殿熏即為廈門圖書館發起創辦者。周殿熏于1920年創辦廈門圖書館并任館長十年,純屬義務,不領薪俸,周殿熏曾赴上海募捐建館經費及搜集舊書、添置新書,充實圖書館館藏?梢哉f,李禧繼承了老師未竟的事業! B門解放前,圖書館經費短缺、人員不足,圖書館運行艱難,因而解放時藏書只有兩萬多冊。解放后,李禧在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耗費十余年時間,使藏書量增長五倍,達到十余萬冊。其中,許多線裝古書是李禧先生親自四處求訪采購來的,因而這些珍貴文物才得以保存。張人希先生提到,他的故鄉泉州東街郭家收有六件很好的宗教畫,抗戰期間為人所盜,解放后流落到廈門時就被李禧收藏保護在圖書館!
風雅頌:思明人物春秋記憶 作者簡介
戴嘉樹,男,生于1962年,文學碩士,集美大學文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專業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目前主要從事東西方文化比較、中國鄉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迄今為止已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與批評》《福建論壇》《學術研究》《東南學術》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曾出版過《艱難歷程》《尋常巷陌里的文化遺存》《翔安歷史名人追蹤》等書籍。 陳榮讓,男,生于1962年,1980年開始文學創作,曾擔任氣象報刊編輯、中國氣象報記者、福建省氣象影視中心主任等職務,2004年4月-2016年9月任廈門市氣象局副局長:并獲“全國氣象先進工作者”(省部級勞動模范)等榮譽。退休后,專注從事歷史文化相關研究,F為集美大學文學院暨福建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研究員。 沈建陽,男,生于1988年,文學博士,集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專業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目前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文學、文化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等方面的研究。迄今已在《文藝爭鳴》《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