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4156
- 條形碼:9787516654156 ; 978-7-5166-541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本書特色
BBC戰地記者切斯特·威爾莫特耗費6年時間,親歷二戰歐洲戰場,全景記錄二戰重大戰事。 本書創新撰寫當代軍事史的現代寫法,將對事件的濃厚興趣與對基礎性事實的冷靜剖析相結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中至高無上的成就。 一經出版,便廣獲贊譽,入選美國《國家評論》20 世紀百佳非虛構類圖書。 記錄了從敦刻爾克大撤退到盟軍解放歐洲的全過程,將政治、經濟、戰略分析與戰斗經過巧妙結合,為盟軍在歐洲戰場反敗為勝提供了一幅全景圖。 本書由臺灣著名西方戰略研究學者鈕先鐘親筆翻譯。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史備受推祟的著作。這部耗費了作者6年時間的經典之作, 詳級記錄了從英軍效刻爾克大撤退到諾曼底登陸發起反攻。再到盟車解放歐洲的全過程。在本書中, 作者試圖解釋是什么導致了以洲均勢的破壞而使英國發動戰爭, 為什公希特動讓英國人在款刻爾克逃亡, 為什么希特勒決定入侵蘇聯、為什么斯大林在雅爾塔贏得了“他*偉大的勝利”等重大歷史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目錄
上冊
序 言 …… 1
**篇 打回大陸
**章 必要時單獨打下去 …… 3
第二章 小巫見大巫 …… 25
第三章 勝利者的苦悶 …… 59
第四章 直覺在進行中 …… 92
第五章 藍圖的追尋 …… 116
第六章 偉大的設計 …… 145
第七章 德軍的實力 …… 182
第八章 希特勒理論的實踐 …… 205
第九章 從計劃到執行 …… 217
第十章 “霸王”的序曲 …… 243
第十一章 預報和堅忍 …… 284
第二篇 諾曼底之戰
第十二章 天空的攻擊 …… 307
第十三章 海上的攻擊(上) …… 331
第十四章 海上的攻擊(下) …… 355
第十五章 **個黃昏 …… 375
第十六章 立足點之戰 …… 392
第十七章 增援之戰 …… 418
第十八章 卡昂的苦戰 …… 451
下冊
第十九章 “7·20”事變 …… 493
第二十章 突破 …… 516
第二十一章 法萊斯和巴黎 …… 548
第三篇 到柏林之路
第二十二章 咬緊了的牙床 …… 583
第二十三章 羅斯福和巴爾干 …… 601
第二十四章 大辯論 …… 616
第二十五章 幸運的潮流 …… 641
第二十六章 到阿納姆的路 …… 672
第二十七章 失去了的機會 …… 705
第二十八章 死灰復燃 …… 728
第二十九章 秋季的僵局 …… 760
第三十章 孤注一擲 …… 784
第三十一章 東西兩條河 …… 817
第三十二章 斯大林的*大勝利 …… 851
第三十三章 *后的崩潰 …… 892
結 論 …… 953
附 錄 …… 969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節選
從希特勒的觀點看來,倫德施泰特能夠做他的傀儡,實在是一個具有決定性的利益。他是軍官團的偶像,是唯一的從來沒有打過敗仗的元帥。東線戰場的挫敗與他毫無關系,因為在1941年11月,當他對希特勒冬季作戰計劃提出抗議無效之后,就已經自動請求退位。這個退位更增高了他的聲望,使他獲得了勇敢獨立的美名。他現在就是靠著這個美名混下去,事實上當他在1942年7月,又同意再度出山出任西線戰場德軍總司令的時候,他就是已經無異于向希特勒賣身投靠了。對于一般的德國陸軍軍人來說,他代表一個軍事界的完人,可是對于希特勒而言,他的*大價值就是肯茍合取容,心里雖然不愿意,但是表面上卻完全執行希特勒的政策。 事實的真相是倫德施泰特已經完全喪失了他的自控力。他已經老朽無能,過去的活躍頭腦今天已經變得遲鈍不堪,因為他夜間常常失眠,所以不得不拼命喝酒。在這18個月當中,他生活得舒服,很少離開設在圣澤門(St. Germain)的總司令部(在巴黎附近),幾乎一切的事,無論大小,都交給他的參謀長布魯門特里特處理。盡管如此,他在外表上卻還是很像一個總司令的架子。他出身高貴,是將門之子,一切自非市井無賴出身的隆美爾所可比擬。他的個性是冷靜、穩重,與隆美爾的狂熱、暴躁,更是如冰炭之不兼容。 倫德施泰特對于軍事問題的解決,完全是遵照他在德國參謀本部里面所學到的老辦法。他對于情況常常是存有主見,并且愛使用教科書上面的正統解法,不過他對于這一套本領卻使得爛熟,因此熟能生巧,所以也就馬到成功。普魯士的軍事訓練政策,在目標上是很少具有彈性的,所以它也使各級指揮官的心靈上跟著變得硬化了起來—倫德施泰特就是其中的一個例證。他缺乏幻想力,而且因為他的辦法都是傳統和直接的,因此他也會假定他的對方是完全和他一樣。在1940年,當他計劃渡海攻英的時候,因為缺乏海空軍的支持,所以他不得不將攻擊的正面放在海峽中*狹窄的地區。3年之后,當他反轉過來應用他的計劃時,他也就假定聯軍的主力一定還是會擺在加來地區的。 隆美爾的**個判斷,就是認為敵軍一定會在索姆河河口登陸,并且以自背面奪取勒阿弗爾為目標,但是他和他的上司意見真正沖突的地方,卻是關于抵御聯軍入侵的詳細方法。隆美爾所提出的建議都是具有幻想力的和非正統性的,它們使倫德施泰特以及他的多數老前輩都駭了一跳。國防軍中的將軍們對于隆美爾的真正能力,一向表示懷疑,戈培爾對于他又極盡捧場之能事,更使其他的軍人感到嫉妒。在他們的眼中看來,隆美爾只是一個政治性的將軍,只是徒有其表,他在3年之內由上校升到元帥的唯一原因,不過是他能夠和黨打成一片而已。這種批評實際上并不太公平。隆美爾也許還不能稱是一個大戰略家,但是他卻能夠獨出心裁,具有充分的常識和驚人的領袖才能,并且戰術上從不肯放棄機會,敢于冒險深入。他這樣的將才正是希特勒所*賞識的,因為他的行動不是以理智為基礎的,而是以直觀為基礎的。此外在希特勒與隆美爾之間,也又不免有同病相憐之感。他們的軍事才能是同為德國參謀本部所看不起的,但是他們在戰場上面卻是老打勝仗。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爭奪戰 作者簡介
〔澳〕切斯特·威爾莫特,戰地記者,歷史學家。曾任職于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與英國廣播公司(BBC)。1941 年,在北非、希臘和敘利亞的戰役中,他是前線采訪的先鋒。在報道太平洋戰爭時,他陪同澳大利亞軍隊沿著科科達小道進行艱苦的戰斗。1944 年,在為 BBC做報道時 ,他乘坐滑翔機在諾曼底登陸日(6月6日)登陸法國,很快因報道了英國許多重大軍事行動而名聲大噪。1945 年 5 月,他出席了德國投降,并在紐倫堡審判時擔任BBC特別記者。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