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張宗和日記:1946-1949:第四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0300
- 條形碼:9787308210300 ; 978-7-308-2103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宗和日記:1946-1949:第四卷 本書特色
《張宗和日記(第4卷1946-1949)(精)》讓讀者能更全面地了解張宗和先生和一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由于張宗和先生交游廣泛,和諸多歷史名人、作家、藝術家等,都有交集,因此本日記具有較好的史料價值。
張宗和日記:1946-1949:第四卷 內容簡介
在抗戰勝利復員的潮流中, 張宗和為何辭去樂益女中校長,舉家遷往貴陽? 從張宗和的“逆遷徙”之舉中, 體會一個敏感靈魂在時代大潮中的喘息與退避, 感受一位不合時宜的世家子弟的公子氣與書生氣。
張宗和日記:1946-1949:第四卷 目錄
出版說明
記張宗和先生(代序)……………… 戴明賢
日記正文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張宗和年譜簡編
張宗和曲事本末
整理后記 ……………………………… 張以??
附錄:合肥張家世系表
【正文試讀部分】
張宗和日記:1946-1949:第四卷 作者簡介
張宗和(1914年4月-1977年5月),安徽合肥人,自小隨父生長于蘇州,曾祖為晚清重臣、淮軍將領張樹聲。父親是近代教育家張冀牖,母親是昆曲研究家陸英。宗和是“張家十姐弟”中的“大弟”,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是他的姐姐。中學時就讀于東吳大學附中,曾短暫就讀于中國公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1936年畢業。早期與四姐張充和在一起拍曲,成為清華大學谷音社曲友。1936年夏天畢業后,和四姐充和一起去青島度假,結識第一位妻子孫鳳竹,時代的動蕩促成了二人的情緣。與鳳竹訂婚后,兩人一起經柳州、貴陽、重慶到昆明,在戰亂中結為夫婦。婚后宗和在宣威鄉村師范教書,后來又轉到昭通國立師范學院、云南大學。1944年7月鳳竹病逝后,宗和到立煌古碑沖安徽學院教書。1946年任蘇州樂益女中校長。1947年應朋友邀請到貴州大學任教。1953年院系調整時調入貴陽師范學院(現為貴州師范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歷史和昆曲人才。著有《秋燈憶語》,遺有珍貴的昆曲史料。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